11月6日19时,中国科大传播论坛第九十七场专题讲座在中国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东区人文楼阳光盒子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科幻作家张冉老师、科幻作品编剧胡晓曦老师,以及微像文化首席内容官蒋蕊老师,与大家分享科幻创作与影视改编的独特经验。中国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褚建勋教授、科技传播系副主任黄雯副教授出席了本次活动,访谈由科技传播系研究生何戌晓主持。
本次科幻专题访谈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不仅吸引了来自多个院系的学生参与,场地更被特别安排在人文楼的阳光盒子,为活动增添了轻松与开放的氛围。学生们带着对科幻创作的诸多疑问,向三位嘉宾积极提问,涵盖了从科幻作品的故事性到创作中的科学与想象平衡等多个方面。期间,科大科幻协会的同学也参与了提问,与三位老师展开了深入的互动,使得整个访谈现场氛围热烈而融洽。
在访谈中,嘉宾们深入探讨了科幻作品改编的核心要素。他们强调,优秀的科幻小说在改编为影视作品时,故事性是关键。张冉老师特别指出,好的改编需要“降维处理”,既要保留原著的核心主题,又要让深奥的科学设定通俗易懂,使观众能够轻松理解并投入其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分享电影《群星闪耀时》的创作时,张冉老师透露,影片以科幻手法讲述中国科学家艰辛创业的历程,通过未来宇航员的视角,连接起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这样的创作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中国科幻的独特表达方式,也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科幻的中式价值观与文化情怀。
嘉宾们还就中国科幻创作的未来趋势展开了讨论。张冉老师指出,未来科幻作品需要在故事性和商业性上找到平衡,特别是在年轻作家创作情感与科技融合的新风格上。国内科幻影视作品的需求日益多元,观众不仅希望看到技术层面更成熟的作品,也期待更具情感共鸣的故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谈到科幻创作中的科学与想象关系时,嘉宾们分享了如何通过合理的设定,将科学和创新结合起来,激发观众的好奇心。这种创作理念为中国科幻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作品兼具理性与感性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次访谈,现场师生不仅对科幻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感受到中国科幻在文化表达、故事创新和情感共鸣方面的广阔前景。访谈激发了大家对未来科幻作品的无限期待,也为中国科幻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嘉宾简介
张冉,晋中信息学院太古科幻学院院长、山西省作家协会科幻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多届银河奖、星云奖获奖得主,其代表作品有《以太》《大饥之年》《起风之城》等。
胡晓曦,山西省作家协会科幻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作品包括电视剧《三体》以及电影《群星闪耀时》。
蒋蕊,微像文化首席内容官,专职进行科幻内容的开发与创作。
The End
文字 | 严晨
图片 | 夏睿欣
编辑 | 郝鹏鹏
审校 | 于全夫 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