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国奖|胡文彬: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2024-10-08 09:00   安徽  

对话国奖

胡文彬


胡文彬,2022级科技传播系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研二上学期获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学业一等奖学金,连续两年获评“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优秀学生干部”,担任过班级学习委员、人文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等职务。研究生期间,发表EI收录的论文4篇(获评国奖时为3篇),获国家级竞赛奖项2项、省部级竞赛奖项6项,两段政府实习。

PART-1

成功都是有原因的,作为国奖的获得者,学姐在读研过程中肯定会遇见过许多困难的时刻,想问问学姐都是如何克服的呢?


读研过程整体是非常快乐的,但也有苦恼的时候,我是P人,通常脑子里想把事情做好,行动上却又忍不住拖延,常在ddl的边缘一边懊悔一边熬夜赶工。

既然没有办法躲避ddl,那就尝试化痛点为优势,用好ddl,通常能激发出我们无限的潜力拖延症患者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当下的目标没有紧急到火烧眉毛,也没有放松到可以彻底不思考。因此不要指望时间越充裕就能打磨越细,最好能够速战速决,设置阶段性ddl,战线不能拉太长。

其次,拖延症患者很清楚,指望自己设置ddl是靠不住的,因此要学会借力,最好请一个权威者出马,比如导师,由ta将你的庞大任务如“写一篇论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如“做一下这个主题的文献调研”“把访谈提纲列好”“设计一下实验流程”,并设置严肃明确的ddl(不完成交不了差的那种),这样一来,出于对权威的敬畏,你或多或少会有些产出,而且多半能获得不错的量变与质变成果


PART-2

请问学姐在科研或比赛上,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下您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吗?


最重要的一点:切忌闭门造车,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只有准备完美才能跟导师汇报,导致你可能兴致勃勃花了几个月整理了几千字的研究设想,却在一朝汇报时被发现有根本性问题而推翻作废。事实上,大可摒弃“没有进展就不好意思问老师”的思想,大胆开麦,大胆问!一个可行的思路很可能就在三言两语的讨论之中诞生了。但如果没有及时沟通,很可能会导致沉默成本越来越大,自己的学术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导师作为有着丰富科研经验的人,能够一眼看出一个研究设想是否值得做下去,因此无论心中有想法,抑或是没有想法,都要大胆求助导师。

②先完成再完美,随时用自己的话总结文献中可能用到的观点。要克服完美主义心理,论文是改出来的,但是得先有内容可改才行。在广泛阅读文献不断输入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输出,就算只能复述出一些逻辑性不强的大白话,也务必要敲在Word文档上,这些句子都会是后续写作的宝贵依据,也能防止读完文献脑袋空空,会让你在真正写作时稳住心态,不至于慌乱。

认真对待每一次课程大作业,寻找机会转化为小论文或参加比赛。虽然说研究生阶段绩点不是那么重要,但是我们的授课老师都是学界业界的专家,课程大作业能够得到他们细致、针对性的点评,这是出了校门再难得到的机会。另外,可以打开思路,让大作业不止在一个地方发挥作用,说不定能成功转化为科研成果或竞赛成果。

 

PART-3

您还记得刚读研时的情景吗,当时的心态是怎么样的?您是如何规划研究生三年的呢?


研一阶段是非常充实且快乐的,虽然每天都有课,但是和大伙一起赶着跑教室、做作业、办活动,都是现在无比怀念却又回不去的好时光。因此,希望刚入学的同学都能好好珍惜研一,不必过早焦虑1年后或80公里外的事,你可以去加入任何一个学生组织,可以去跟进一个有意思的课题,可以与朋友策划一次周边的短途旅行,可以去听一次学术会议(茶歇时间大拿特拿美味点心)……当然,你要允许自己虚度时光,在没事的下午独自去杏花公园晒太阳(毕竟工作后,工作日的闲暇时光就变得奢侈了)。这些记忆都可能在你未来疲惫于写论文或找工作的某个瞬间,成为一想起就能嘴角上扬的甜蜜彩蛋。

研二,大家开始分头忙自己的事情,有的实习,有的专注科研,因此给研二同学的建议是与导师讨论尽早确定小论文选题,用阶段性ddl的方式,逼自己形成产出投稿之后就可以告一段落,去做一些有利于职业发展的事情,比如实习、做调研、见世面,认清自己以后最想过哪种生活,把关键性结果(如区位、薪资、工作强度、个人价值感等)进行优先级排序,尽早确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研三开始,找工作、毕业论文,就像两座大山,填充着同学们的日常话题。我发现,相比于写论文和找工作同时进行,可能集中攻破会更有助于心态的稳定。可以把一周中的2天作为论文日,5天作为找工作日,例如,以每次组会为小节点,在每个节点前固定留出1-2天集中解决论文问题,解决不了的放在组会上集中攻破,攻破后彻底放下,剩下5天集中精力去找工作。这样就既不会在找工作的时候想着论文进度,也不会在写论文的时候想着工作的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PART-4

学姐是否有读博计划,对学弟学妹是否有建议?如何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读博的必要和潜质?


目前没有读博计划。我认为,衡量是否有读博的必要和潜质,要问清自己的内心,想读博是出于对科研发自内心感兴趣,还是为了增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科研需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长远,如果是为了躲避一时的就业压力,那么读博这条路无疑会走得很艰难。当然,无论有什么未来计划(读博/进企业/考公),都要尽早和导师沟通,导师会根据个人目标的不同来分配任务。


PART-5

您觉得对于新闻与传播专业来说,有哪些核心素养是必不可少的?读研过程中如何拓宽自己的知识维度?


信息搜集能力。前人指路和自我搜集同等重要,我们要保持对信息的敏感性,可以利用小红书、知乎、科大就业信息网等平台广泛了解,心中有数后,带着信息储备请教有相关经验的人。

逻辑表达能力。长时间做科研、复习备考,太长时间没和人说话,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似乎已经失去了表达的能力,肚子里的想法能写得出来但是讲不出来。小建议是可以把微信聊天方式换为语音输入文字,尤其是要发长段文字时,先在脑子里组织好逻辑,再使用语音输入,最好一气呵成,这样可以稍微保证我们的交流能力不退化。(当然如果能每天和朋友面对面聊话题、谈观点是最好啦!)


PART-6

在读研过程中最想感谢的人是谁?有没有哪位师友给您很大的影响?您从他/她身上学到了什么?


在读研期间,最想感谢我的导师张燕翔老师。张老师的随和与鼓励让我勇于发问,勇于讨论,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高效的资源配置,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今后的学术探索乃至职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PART-7

请问学姐有什么话想对科技传播系的学弟学妹们说吗?


科大很大,希望学弟学妹们大胆尝试,允许自己的所有可能到了什么时间再做什么事,可以提前了解,但不必提前焦虑。你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关注当下,4、5月份做的事,8、9月自然会有答案。

人生道路的抉择是一个NP问题,我们不断想要寻求最优化策略,但局部最优并不总是全局最优。不要因为局部的失利而灰心,因畏惧死亡而举枪自尽;更不要因为取得小胜而失了方向。当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不问暂时之得失,持盈保泰,乃有成事之可冀。


END

图片:胡文彬

编辑:夏睿欣  吴沛

审校:于全夫  李月月


中科大科技传播系
中国科技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培养中国科技传播界精英人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