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经》中的“大器晚成”和“大器免成”
文化
2024-03-01 00:42
广东
自古至今世传本的《道德经》中“大器晚成”都和王弼注的版本一致,期间也有人对“大器晚成”的说法有异议,认为不符合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大器晚成”和“大器免成”,究竟哪个更符合老子的思想呢?
王弼版《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如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yú)。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器是怎么生成的呢?大器要多晚才能生成?大器是不是要经过人为的生成大器呢?小器是不是就是早生成呢?天、地以及我们地球上大山大河这些大器的生成难道比花草树木这些小器晚生成吗?或者一些有成就的人一定要人为的很晚才能有大的成就吗?再或者晚成的那些人事先知道知道自己是大器吗?“大器晚成”在王弼版的《道德经》中很难理解这句话到底表达出“道”的什么思想!
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甲本中这章内容缺失,只能参考乙本的内容。帛书《道德经》乙本的内容如下:上士闻道,堇(jǐn)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忘。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 ,质真如渝。大方无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bāo)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帛书《道德经》乙本记录的是“大器免成”,意思是:道生的极大的器物就好像没生成一样。如道生出来的宇宙和我们看到的天,大到我们已经不能感知到这个大器的边界了。大音希声,极大的声音好像没有声音一样,因为我们耳朵感知的分贝是有限的。
器的生成在帛书版《道德经》(甲本)德经里讲到: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这句话讲到了“道”生”器“的全过程,天地属于大器,人在天地之间和自然界中,也只能属于一个小器而已。
在现时生活中有时用“大器晚成”形容一个人年龄大的时候取得的成就,或者自己认为自己将来是个大器,将来一定会成功,这些都不可取的!一个人的成功不一定年龄大才能有所成就,历史上的年轻时取得成就的人也很多,包括王弼23岁之前就注解《道德经》和《周易注》并流传至今。如果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大器,将来一定晚成,就会给自己套一个无形的枷锁,不懂得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大和小是对立统一存在并且“大”是向“小”运动的。人在天地之间、在社会活动中,主动的“小”我,象雕琢一个小的玉器一样不断的雕琢自己,在一个行业深耕并不断的学习和创新,自然而然会是别人眼睛中的“大”我。您认为“大器晚成”和“大器免成”哪个符合老子的思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