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俄罗斯专家曼弗雷德·萨帕去年评论普京时说:他是非常孤独的,承受着巨大压力。
我不知道是不是翻译出了问题,以德国人的严谨,应该不会轻易把“孤独”放置到不合适的地方,“孤立”显然更为恰当。
众所周知,尽管克宫极力否认,但现实外交之中,普京迫于国际政治环境的不利因素——2023年3月,海牙放出了通缉令,为此他特意规避许多国家,错过多次重要的国际峰会。
据统计,国际刑事法院迄今已有123个成员国,约占联合国成员国的三分之二,按照这些国家共同签字认准的《罗马规约》,如果普京踏入任何一个成员国的领土,该成员国应该将其拘捕转移至海牙受审。
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过去一年多以来,普京访问过的国家,无论远近,都不是国际刑事法院成员国,可见舞台之小。
这种糟糕的背景下,克宫最近两天侧重宣传普京即将出访海牙签约国蒙古,也就在情理之中,其用意路人皆知:元首治下的俄罗斯仍旧强大,对国际政治格局有着难以替代的深远影响。
至于外界是否买账,也不用多猜,毕竟各式政治人物都是不同区域的精英,不会蠢到像俄趸一样,见风就得高八尺,不把世界秩序当回事。
当然,俄罗斯强大的阴影表面上还看得见,蒙古国对于乌克兰及国际的拘捕呼声,也得准备像样的推脱措辞:发出访问邀请时,海牙通缉令尚未生成,因此没有违规破例。
俄方的解释就更熊气,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自信表示:不用担心,我们与蒙古的朋友进行了很好的对话,此次访问的各个方面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
何谓“精心的准备”,我的猜测是,俄方在沟通过程,释放了足够的威慑力,而蒙古从之前的中俄夹缝跳跃到中美俄三角灰色区域,调性重在平衡,完全不会为了一纸之约去举国试险——外界对它施压,充其量也是基于法律正义程序,对于结果是不会去奢求的,那与强人所难没有任何区别。
说起来,普京舞台小并不等于没有舞台,但凡俄军还占领着乌土,俄罗斯还有军事上的巨大破坏力,克宫离受到惩罚还有一段距离,国际上任何针对俄方的政治主张,只能视为既定方向。何况,在援乌阵营那里,方向都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只是强调帮助乌军击败俄军,继而惩罚动战者、偿赔之类,几乎处于模糊状态。
这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元首的偏执想象,尽力往好的境地奔赴,特别军事行动就算与最初计划背道,但能挽救彻底失败的局面,在俄民面“硬汉”不会像被扎爆炸的汽球那样,就算是一种全新的成功。
未来有两种可能。其一,被迫封闭的俄罗斯,不甘失败,延续对乌的敌意,甚至蓄积下一次战争意念;其二,失败催生的新俄罗斯,开始将目光投向文明世界。
俄乌战争真正的结局钟情哪种可能,恐怕只有时间才能决定。但需要强调,俄罗斯结局决定不了乌克兰的结局,联合国宪章约定的任意成员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不会丧失。
俄军的破坏力终究只是暂时的,没有法理基础,卡在喉咙里的克里米亚与乌东,表现更多的是,让世界看到明确的罪行。当然,需要乌军的胜利才能将“罪行”转化成为被审判、惩罚的证据,乌克兰人正在努力。
库尔斯克之后,乌军掌握到战略主动,这尤为重要,在特定时刻,我们有理由推论,乌军会再次借鉴以色列的战略态度,避开“拜登的不升级”,在俄境让俄军不知所措。
经过两年多的观察,俄军在乌东或克里米亚的成败,与在俄境挡不住乌军的前突,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概念,后者对元首在俄民心中固有形象的打击是致命的。也就是说,俄军在乌土最多算被击退,但回到俄境,那是克宫整个俄式叙事的破产、元首大斯拉夫建筑的崩塌。
所以,从政治角度看,乌军在俄境当有更大的计划,也是通往胜利的捷径:击败元首比击败俄罗斯来得容易,资源损耗也会少很多。
更进一步,援乌阵营也应该往相同的方向助力,与海牙力量合到一处,催生“保垒从内部瓦解”的种子——在我看来,克宫那张大长桌早就寓示了历史翻转的精彩剧情。也许只缺一个世 界级的导演;也许那个导演已经出现;泽连斯基从前的演员身份广为人知,其实他同时干着编导的活,干得还非常出色。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关注加星标,方便每天及时收取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