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底层演员的自白,一场事先张扬的喜剧

文化   电影   2024-01-05 12:00   中国香港  


谈起《喜剧之王》,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场景是不是尹天仇站在海边,望着柳飘飘远去的背影,鼓起勇气才喊出一句:




“我养你吧!”


或许你不知道,早在周星驰这部代表作深入人心的十七年前,美国同样有一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草根阶层的小人物。


他和坚持向别人介绍自己是个演员的尹天仇一样,坚信自己有一天会出人头地,却在梦想一次次碰壁后终于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这就是美国版的《喜剧之王》。


它不仅有周星驰式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更充满了对娱乐文化的讽刺和对追名逐利的挖苦。




《喜剧之王》凤凰卫视电影台 

1月12日 21:15 即将播出:


@来自全国的影迷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刚结束了越战的军事介入。


经过十年间席卷全国的嬉皮士一代的社会抗争,自由平等的思想早已深入每个美国人心中。


人们对长期争取共同权益开始感到疲惫,因而将目光更多地转向内在,重视自我的情感需求和自身利益。


随着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丰富,一种名为脱口秀的电视节目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并慢慢走进了每个美国人心中,成为美国文化的一个特殊符号。



脱口秀起源于英格兰的咖啡馆文化,不同阶层的人可以借着一杯咖啡讨论任何社会问题。


美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首次将其作为电视节目进行广播,如今脱口秀已成为风靡全美的娱乐形式。


据统计,五花八门的脱口秀节目占到美国电视节目总量的40%,针对不同主题的脱口秀受到不同受众群体的青睐。


脱口秀的素材来源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了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


从名人鲜为人知的情感隐私,到普通民众的心路历程,脱口秀在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同时,也以富有同情心和人文关怀的风格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作为现代脱口秀文化的起源地和流行地,脱口秀在美国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供大众消遣娱乐的一个电视节目。


王牌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在美国乃至世界家喻户晓。


他们通过轻松、开玩笑的谈话方式与观众和嘉宾畅谈各个话题,凭借各自鲜明的性格收获了无数的粉丝。



《喜剧之王》的主人公鲁波特·普金就是一个痴迷于脱口秀表演的默默无闻的喜剧演员。


他无比迷恋当红节目《杰瑞·兰福晚间秀》和明星主持人杰瑞·兰福,并坚信自己有一天也能同偶像一样登上电视舞台赢得观众的喝彩。


为此他制作了人形立牌模拟脱口秀现场供自己练(幻)习(想), 一遍遍地录制原创喜剧段子并亲自配音背景笑声。



鲁波特是如此一心一意地追求喜剧梦,除了希望登上节目名声大噪外,他更渴望在心爱的女友瑞塔面前出人头地。


但他此时还是一个连电话都买不起,和母亲住在一起还常遭嫌弃的失败者。


对于身无分文但爱慕虚荣的鲁波特来说,成为脱口秀明星是实现理想最风光的方式。


在同为疯狂粉丝的玛莎的帮助下,鲁波特终于获得了和主持人杰瑞独处的机会,他激动地介绍自己,希望能和偶像同台演出。


杰瑞见多了这种狂热粉丝,但他敷衍了事的鼓励却让鲁波特坚信杰瑞已视自己为好友。


鲁波特甚至和女友夸下海口说他不久就会拥有自己的喜剧秀,并把自己的签名送给女友珍藏。




鲁波特三番五次地来到杰瑞的脱口秀公司推荐自己的作品,却屡遭拒绝甚至被扔出大门外。


左等右等也等不到和杰瑞见面甚至通话的机会,不惜一切代价要和偶像同台的鲁波特甚至搞到杰瑞的家庭住址,带着女友来到杰瑞的别墅,企图当面将作品交到杰瑞手中。


杰瑞终于被鲁波特纠缠到忍无可忍,他摆明一开始只是为了摆脱鲁波特才会鼓励他投递作品,接着把两人赶出家门。



鲁波特被杰瑞的行为激怒,他和玛莎合力绑架了杰瑞并以此威胁脱口秀节目组允许自己登台演出。


终于,鲁波特以自己梦想中“喜剧之王”的称号登上脱口秀舞台并大获成功,而他在和女友炫耀完后也甘愿被捕。


《喜剧之王》是影坛常青树马丁·斯科塞斯和罗伯特·德尼罗的第五次合作,两人长达半个世纪合作过的经典电影为无数影迷津津乐道。


斯科塞斯曾谈起这部电影的创作动机:


“每一次笑声都徘徊在绝望和绝望的边缘。这是我们想要的基调。每个笑点都必须让人难受至极。这是一项心理恐吓研究。”



彩蛋:导演在片中客串了一个小角色


我国著名小品演员陈佩斯也曾有过相似的评论:“一切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


喜剧正是通过演员的自我折磨换取观众的笑声,以自身的遭遇引起他人的优越感。著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周星驰等无不深谙这一人性特点。


正如影片中鲁波特所说的那样:“我看着自己一无是处的一生,但那却有点好笑。” 


鲁波特的偶像不愿搭理他,女友一直怜悯他,母亲也对他无可奈何;但他仍无时不幻想自己成为名人,甚至分不清现实和幻想。


《喜剧之王》深刻影响了《小丑》的创作,德尼罗在《小丑》中的角色可视为本片续作


影片出现了三次真假场景的变幻,每次幻想都出现在鲁波特最低潮最渴望得到认可的时候。


在幻想中,他与偶像在餐厅共进晚餐,无奈答应已“过气”的杰瑞帮他做节目提高收视率。


杰瑞夸赞鲁波特有让人嫉妒的优秀,邀请他上自己的秀,鲁波特也在幻想的节目中完成了自己与女友的婚礼。



这种荒诞与错位的展示无疑体现了鲁波特的悲惨人生,但也成为观众笑点的来源。


影片随着鲁波特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观众面前也达到了高潮。


在短短五分钟的段子中,他悲惨的童年经历,青少年时期遭受的校园暴力,无法突破的阶级偏见......无不引起观众的阵阵笑声。


喜剧总是倾向于将痛苦快乐化,讽刺的是观众早已习惯对这种残忍的事哈哈大笑。正是无数悲剧的叠加构成了喜剧创作的源泉。


卓别林塑造的流浪汉式小人物喜剧已深入人心


影片在塑造鲁波特小丑式的成功的同时,也隐晦地讽刺了美国梦——所有人都在千方百计地追名逐利。


在影片结尾,鲁波特本来一无所成的人生因为绑架了明星被各路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


他身陷囹圄时甚至以自己为蓝本写了部畅销书,在出狱以后顺理成章地成为最当红的喜剧明星和作家。


安迪·沃霍尔曾说:“在未来,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


如今,未来已来。



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让所有人都有了一夜成名的机会,无数人抓住这个风口期实现了名利双收的梦想。


但在信息获取越来越便捷、信息内容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人们的思考方式、生活态度也在被娱乐媒体潜移默化地改变着。


早在四十年前,尼尔·波兹曼在他的代表作《娱乐至死》中就曾对这种社会表达过焦虑:


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在波兹曼看来,大到政治宗教小至新闻体育,从国家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心甘情愿地成为了娱乐的附庸,最终人类活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八十年代初鲁波特尚能冒着牢狱之灾博取观众的眼球,但在如今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或许连欣赏一个罪犯的表演都沦为奢侈。


而那些怀有梦想的普通人更有可能永远无人问津,只能采取更极端的方式博人眼球。


小人物如鲁波特被“娱乐之王”的诅咒控制着,身为巨星的杰瑞也同样被这种“娱乐”精神所折磨。


片中一个有趣的段落是杰瑞在街上遇见一个老太太,前一秒钟她还在向杰瑞倾诉自己的仰慕之情,但当杰瑞拒绝和她侄子通电话之后立刻诅咒杰瑞得癌症。



这一荒诞的故事正是来源于扮演杰瑞的演员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遭遇。


在这场名为生活的现场直播中,娱乐狂热的主体是每一个人,长期浸淫在这种文化中的人们也势必被娱乐吞噬。


在每个人都在不停寻找新的精神刺激的时代,每条新闻的存活周期最多只有一星期。


有多少事件因为缺乏持续关注而虎头蛇尾?


有多少人因为一时热度而哗众取宠?


甚至有多少热点会因为所谓的关注度而颠倒是非?


2023年“小程序短剧”创收近300亿,诞生不到一年就占据了接近中国电影一半的市场


追求表象与欢笑的媒体时代早已到临,当严肃的思考已成历史,碎片化的文字和“短平快”视频大行其道。


在信息泛滥中感到虚假满足的我们或许有一天真的会毁于自身所爱。


娱乐的年代很难有真理的容身之处,人们追求的只有欢笑和虚名。


但名利从来不是故事的终点,而是预先透支未来点点滴滴的起点。


就像鲁波特点明电影主旨的最后一句独白:“宁做一夜之王,毋做一世闷蛋!”



这其中,有几分是虚荣心,又有几分是真梦想呢?



文|Ratto

编辑|福尔魔歌、Remi

合作、转载请联系后台


+1

+1

+1

快来扫我呀!

微博

微信

凤凰卫视电影台
光影之泉,品味万千。一起在凤凰卫视电影台探索多元文化的电影世界!电影如酒,人生如戏。光影流转间,品味不同层次的人生况味。领略经年的馥郁芳香,鉴赏别具一格的异域风光。斟一杯壮怀激烈,酌一口千万种滋味,留存于心间回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