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中,日本投降从而实际上战争结束的日期及其后每年的纪念日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由于战事在各国终止的日期不等,此日在各国也有不同的纪念日期。
时间回溯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以“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代表在日本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至此,日本投降真正从法律上得到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日本代表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
因此,9月3日在我国被初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首次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通过决议确定这一纪念日。
从1945年到2024年,79年过去,中华民族的战争伤痛似已被抚平。在年轻一代人的生活中,“战争”已经足够遥远到不再日常被提及。
但事实上,在世界的很多角落,战火蔓延数十年从未停歇。
德国学者阿莱达·阿斯曼(Aleida Assmann)曾分析过四种对待过去创伤记忆的模式,分别为“对话式遗忘”、“为了永不遗忘而记忆”、“为了遗忘而记忆”和“对话式记忆”,或可被理解为世界各国人民处理战争创伤的不同态度。
阿莱达·阿斯曼
其中,“为了永不遗忘而记忆”被她视作对待“集体性毁灭行为”的恰当反应,所谓“集体性毁灭行为”就包含战争中的屠杀。这不仅是对幸存者的一种疗伤,而且是对几百万死难者应尽的精神和伦理义务。
本书与扬·阿斯曼(Jan Assmann)所著的《文化记忆》一起,被视为“文化记忆”理论的奠基之作
依照当事人的回忆录对战争场面进行影像还原即是记忆的一种形式,这也是“大屠杀电影”在二战结束后仍旧每年持续被制作、被观赏、被颁予各项荣誉奖项的原因之一。
经典大屠杀电影
远的有1993年获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辛德勒的名单》和1997年获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的《美丽人生》,近的有今年获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的颇具实验风格的《利益区域》。
《利益区域》海报
“大屠杀”始终是欧美电影人们热衷于探讨的主题,只不过切入的视点随着时间流转由受害者变为了施害者,由带来希望的英雄叙事,变为了对死亡的直面和对绝望的反刍。
《利益区域》剧照
“有那么多成功的‘大屠杀电影’珠玉在前,你为什么坚持要拍摄《索尔之子》?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索尔之子》凤凰卫视电影台
9月1日 21:15 即将播出
这是匈牙利导演拉斯洛·杰莱斯(László Nemes)在为自己的处女作融资时被投资人问及最多、以及在映后采访时被记者问及最多的问题。他总是会用历史顾问给他的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史实来作答——
当年,在八周内被驱逐出境的 430,000 名匈牙利犹太人中,有 100,000 名是被送进毒气室的 18 岁以下儿童。这些孩子从未得到埋葬。他(历史顾问)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匈牙利拥有 100,000 名观众,但这永远不会发生。我们将有 5,000 或可能 1,000 人,但如果 100,000 名观众去匈牙利观看这部电影,那么也许他们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被埋葬的孩子......人们倾向于说这只是另一个关于大屠杀的故事;事实并非如此。就像另一个关于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某种神话般的事情。不,这不仅仅是另一个故事。对我们来说,这就是现在,而不是神话。
拉斯洛·杰莱斯的处女作《索尔之子》讲述了鲜为人知的纳粹集中营“特遣队”的故事。所谓“特遣队(Sonderkommandos)”是由纳粹德国灭绝营犯人构成的劳工队。组成特遣队的囚犯通常为犹太人,他们在死亡胁迫下协助处理犹太人大屠杀毒气室受害者。
波兰裔法国犹太人大卫·奥莱尔 (David Olère) 在经历了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的恐怖之后,绘制了那里的场景,现存于奥斯威辛-比克瑙州立博物馆
特遣队队员并没有“免死”特权,他们只是能比其他人多苟活几个月。根据纳粹党卫队政策,每隔三个月,在集中营的杀人区域工作的特遣队员会近乎全员被送入毒气室,以确保保密性。只有少数队员因为拥有专业技能,能够存活一年以上。
《索尔之子》剧照
片中,身为纳粹集中营“特遣队”队员的犹太人索尔,是一名被迫负责处理死尸的囚犯。
某日,在例行清理毒气室遇难者尸体的过程中,索尔发现了自己“儿子”的遗体,他从此改变了苟且度日的生活,做出了人生中最大胆的决定——拼死夺回“儿子”的尸体,并试图在集中营中找到一位犹太牧师为“儿子”下葬。
《索尔之子》剧照
对于索尔“儿子”的真实身份,片中并未给出确切答案,“索尔之子”更像是个用以指代那100,000 名从未被安葬的孩子的象征符号。
对于索尔而言,他最后的日子,最短几个月,最长也不过就一年,在暗无天日的集中营里,除了搬运尸体、清洗血迹、处理杂物......他仍渴望在无望中为自己创造哪怕一点点意义。
《索尔之子》剧照
进入集中营之前的索尔过着怎样的生活,无人知晓。也许他也有父母、有妻子、有孩子,过着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也许他还没有成家,但这是他“向往的生活”,他也一直在为之努力。但无论怎样美好的想象,都被纳粹打破了。
当“生存”已经成为了奢望,“有尊严地死去”成为索尔最后的执念。
《索尔之子》剧照
他必须要为那个小男孩举办一场葬礼,即便冒着生命危险。但这么说或许不够恰当,因为在索尔看来,特遣队成员们虽然肉体还活着,精神却已经死去。
《索尔之子》剧照
导演用浅焦的晃动长镜头所处理的人间地狱画面即是摧毁他们精神的凶手,但观众却是雾里看花,看不真切。比起那些血腥暴力的吸睛元素,导演更希望观众透过特写镜头去关心索尔的精神世界。
这是因为以往电影中对犹太人大屠杀的再现,总是让拉斯洛·杰莱斯很沮丧,这种感觉同样也包括对其他历史事件的各种再现。因为他发觉这其中有真实度和可信度的问题,他常感到这些电影重构了历史。
《索尔之子》剧照
在对大屠杀的展现中,艺术作品总有一种想全盘呈现历史并左右观众情绪的冲动:指明罪人与受害者,从而在某种角度上安慰了观众,让他们和真实的体验保持了距离。这是一种神化的形式:一切都被冰封、隔离在过去。
《索尔之子》打破了这种安全距离,打破了这种隔绝的状态。
拉斯洛·杰莱斯收获奥斯卡小金人
这部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十分大胆的处女作为拉斯洛·杰莱斯赢得了包括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第68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第73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及第7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非英语片在内的许多奖项。
这样的成绩令非科班出身的拉斯洛·杰莱斯在电影圈一鸣惊人,而他也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期许—— “我们想拍电影,而不是瞎扯淡。”
《索尔之子》剧照
拉斯洛·杰莱斯儿时常被父亲带去看美国大片和五十年代法国侦探片,也因此培养起了对电影的兴趣。
他曾希望进入法国视觉与音响高等职业学院(La FEMIS)学习,但却因为高昂学费而却步。后来,他考入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 Po),在业余时间自己拍片,在毕业后向著名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Béla Tarr)的制片人自荐,并成功进入他的剧组工作。
贝拉·塔尔|他是匈牙利长镜头艺术电影流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撒旦探戈》曾在1994年被苏珊·桑塔格赞为“过去十五年来最经典、成就最高的一部电影”。
和贝拉·塔尔一起工作的日子被拉斯洛·杰莱斯视为他的“电影学院”时期。
也是在贝拉·塔尔电影《来自伦敦的男人》在科西嘉取景时,拉斯洛·杰莱斯在庆祝集中营解放六十周年的活动中意外发现了一本名为《灰烬中的声音》的书。这本书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囚犯分遣队亲历者的回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从恐怖内部观察“恐怖”的视角。
在地狱中心,他们描绘了生活的日常,介绍了焚尸炉的运作,灭绝犹太人和犯人们的过程,字里行间夹杂着绝望或是事实陈述,但偶尔的是祈祷。
这些故事仿佛是刻写在卷轴上的日记,就好像是被诅咒死亡之人创作的神圣经卷。但同时他们又心知肚明,自己必须反抗。整本书中没有外部视点,全部是来自内部的观察,这勾起了拉斯洛·杰莱斯强烈的兴趣,也成为《索尔之子》的创作灵感来源。
除了匈牙利导演的尝试,德国导演们多年来也从未放弃对大屠杀记忆的再现与反思。
2014年电影《缄默的迷宫》从一位法院公诉人的视角回顾大屠杀罪行。
《缄默的迷宫》剧照
故事发生在1958年的西德,乔汉是一名法院公诉人,专门负责处理违反交通安全法案的诉讼案件。
《缄默的迷宫》剧照
一天,在法院里,他偶遇了一位名叫托马斯的记者正在大声地控诉一位中学教师,他指认对方在二战期间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监视人,如今却逃脱了法律制裁。
《缄默的迷宫》剧照
这一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乔汉深深的思考,他开始关注起周围的人对于德国曾经的暴行的认知和态度,结果令他震惊。
《缄默的迷宫》剧照
于是,乔汉决定开始着手寻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并且让他们指认现在仍旧逍遥法外的战犯。随着调查的深入,乔汉震惊的发现,这整件事情牵连的人数之多,就连自己也难逃其咎。
《缄默的迷宫》凤凰卫视电影台
9月29日 21:15 即将播出
2015年,拉斯·克劳梅导演的《鲍尔的抗争》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身为德国总检察长的弗里茨·鲍尔的故事。
《鲍尔的抗争》剧照
鲍尔虽然不是犹太人,但为了维护正义,在二战结束后,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一直在追查潜逃的二战德国战犯,希望将这些战犯引渡回德国,在德国进行审判,进而让德国人真正认识到自己在二战中所犯下的反人类罪行。
《鲍尔的抗争》凤凰卫视电影台
9月3日 12:30 即将播出
同年,《埃尔塞: 将近改变世界的人》讲述的是刺杀希特勒事件,但影片里的史实比《行动目标希特勒》要早几年。
《埃尔塞: 将近改变世界的人》剧照
1939年,希特勒差一点被一个名叫埃尔塞的木匠干掉。那一年,希特勒的权力正在逐渐迈向顶峰,当大多数人都在狂热崇拜之时,埃尔塞成了少数几个的正义斗士。
《埃尔塞: 将近改变世界的人》剧照
在精密的计划之下,他在希特勒演讲的讲台附近设置一个定时炸弹。可惜希特勒的演讲结束得太早,炸弹引爆时希特勒已经不在现场。埃尔塞在当年11月遭到了纳粹的逮捕,遭处决。
《埃尔塞: 将近改变世界的人》剧照
埃尔塞失败了,但他曾经为“改变世界”所做出的努力,值得被记住。
《埃尔塞:将近改变世界的人》凤凰卫视电影台
9月15日 21:15 即将播出
毕竟,“为了永不遗忘而记忆”是我们对死难者应尽的精神和伦理义务。
编辑|福尔魔歌、Remi
合作、转载请联系后台
+1
+1
+1
快来扫我呀!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