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薰蜡烛,这种融合了照明与香薰功能的工艺品,已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们不仅为居住空间带来温暖的光线,还能通过释放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氛围,因此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今,大家已经不满足于购买市场上的香薰蜡烛。不少人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制作手工香薰蜡烛的过程,看起来简单又治愈,看视频的时候不禁也想动手DIY一下。
那香薰蜡烛到底有什么魅力,为什么赢得这么多人喜爱?自制的香薰蜡烛有没有什么风险呢?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其实,年轻人对香薰蜡烛的喜爱,不仅仅是为了氛围感,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它能帮助他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到一份内心的宁静与舒适。芳香疗法研究表明,某些气味与特定的自主神经反应密切相关,能够有效减轻焦虑、缓解压力,并改善情绪。例如,薰衣草和檀香等香气被证实具有镇静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体,减轻负面情绪,甚至提升睡眠质量。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 Irvine)的神经生物学和行为学教授迈克尔·莱昂(Michael Leon)领导的研究表明,芳香疗法能够显著提升认知能力。在这项实验中,研究团队每天晚上通过香薰将香气扩散到老年人卧室中,每次持续两小时,持续六个月。结果显示,参与者的记忆力提高了 226%。研究发现,暴露于这些香气的参与者不仅记忆力提升,还改善了大脑的连接性,尤其是与记忆和决策相关的“弯曲束”神经路径。这一简单、非侵入性的方法可能帮助增强认知功能,并有助于预防痴呆。芳香疗法成为了一种便捷而强大的缓解焦虑、抑郁的工具,触手可及且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它无需依赖复杂的设备或外部环境,可以在家中、办公室、茶馆里轻松进行,带来身心的疗愈。因此,芳香疗法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自我关怀方式,更是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重要放松手段。研究表明,某些芳香在缓解情绪方面具有显著潜力:佛手柑和甜橙:与减轻焦虑和压力相关,通过提高情绪,帮助放松并减轻压力,已被广泛用于缓解焦虑症状。
薰衣草:可以改善睡眠,并减少焦虑、压力和抑郁,它的镇静作用使它成为应对日常紧张情绪的理想选择。
迷迭香、玫瑰和野生姜:对抑郁症患者有益,能够提高情绪、减轻压力,并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依兰:能够正面影响心率、血压和呼吸,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因抑郁引起的身体紧张。
葡萄柚:在缓解精神疲劳和疲倦方面表现突出。199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葡萄柚与其他柑橘类精油一起,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比抗抑郁药更有效”,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抑郁症缓解选择。不过,芳香疗法仅作为一种补充方式,并不能替代传统的医学治疗。而且,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使用“点香”作为放松或疗愈的方式。对于某些人来说,某些香气、烟雾或颗粒物可能引发会过敏反应,或加剧焦虑感,尤其是某些精油的浓烈气味可能会导致头痛、恶心或其他不适。特别是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如哮喘患者,或者孕妇,使用芳香疗法时需要格外小心。建议在使用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确保其安全性与适用性。另外,在享受香薰蜡烛带来的芬芳时也请注意不要贪多。蜡烛的燃烧产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研究表明,香薰蜡烛的烟雾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s)和颗粒物(PM)。这些物质可能对眼睛、鼻子、喉咙造成刺激,引起恶心、呼吸困难,甚至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不要长时间燃烧,要正确地使用香薰蜡烛。近年来,众多教学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制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蜡材、精油和染料,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香薰蜡烛。制作过程通常包括选材(精油、蜡材及烛芯等)、熔化蜡材、添加精油、模具灌装和冷却固化等步骤,流程简单且趣味性强,成本也相对较低。但自制香薰蜡烛有一些风险,可以看看以下注意事项↓↓↓选材:选择正规品牌的高质量蜡材和精油,避免使用劣质或有害材料;
控温:在熔化蜡材和添加精油时,控制好温度,防止精油挥发或燃烧。融化过程中建议用专用器具,尽量避免明火带来的安全隐患;
容器:在加热操作时,不要为了方便省事使用不耐热的容器;
空气流通:保持室内通风,防止吸入有害物质。
如同前些年流行的手工皂一样,相较于家庭手工制作,正规公司生产的香薰蜡烛在配方设计和工艺上更为成熟,拥有自动化和标准化的工业化生产流水线,品质控制和质量检验也更加严格。因此,在采购手工自制香薰蜡烛时也需要多留个心眼。①防火,防火,还是防火!点燃香薰蜡烛时,应远离易燃物品,如窗帘、书籍等。在燃烧过程中也不要放在容易接触到的位置,防止烫伤或打翻蜡烛造成意外;
②通风:在密闭空间中长时间使用需要注意通风,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③选择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切勿选择劣质石蜡或者精油制造的香薰蜡烛;
④对婴幼儿、老人、孕妇及患有心肺疾病的人群,应特别小心使用香薰蜡烛,以减少潜在的健康意外,另外也要关注自己对香薰蜡烛燃烧释放的成分是否有过敏反应。
[1]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3c07574
[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14010243
[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3230014000348
作者丨Heartson 材料工程师浙江大学材料学博士
苏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审核丨孙明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