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思考法

百科   2025-01-21 10:42   广东  


从好奇心和“高质量”的观察开始,知道如何、为何思考这些观察结果;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将数据整合在一起;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发现。这些都是获得知识的方法。你教一个知识的次数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深;理解得越深,你就越知道如何把它教给别人。

这就是费曼推崇的方法。作为一名科学教育家,他不仅简单地教授关于世界的知识,也在推行一套能让人们自行了解世界的智慧工具。


被人们挂在嘴边的“费曼学习法”,其实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方法,能帮助人们深度学习。它的基本原理最初是由费曼本人创立、供自己使用的,他借此简化和组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费曼在教学、学习和沟通中采用的方法,本质上是对科学家个人思维过程和思维模型的拆解。


费曼的思考法以简洁的语言、清晰而有组织的思想为基础,其灵感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他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生时代的经历。



但是,这套工具的厉害之处在于,任何人都能用上它——无论你的目标是赢得诺贝尔奖,还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可以用来理解任何东西——无论是物理学、数学、历史、语言学还是哲学。


费曼思考法大致包含四个步骤:学习、教学、寻找差距、简化(还可以再加一步一一重复)。



第1步:确定你的学习主题 


这一步看着简单,但实际上,你需要对想学习的内容或想阐明的问题有一定了解。


把所知的一切都“白纸黑字”地写下来。利用纸和笔,或在笔记本电脑上记下每一个细节——即使看起来微不足道。


事实上,这些信息要非常清晰、非常细致,而其中最有趣的内容是那些我们自以为知道但实际上不知道的内答。



“白纸黑字”地写下来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辨别哪些是我们知道的,哪些是我们其实不清楚的。


这其实是为了划分出我们当前所掌握知识的领域和边界,赋予它一个“形状”。根据你的主题,这可能是一个非常直观和动态的过程。

相信自己,但也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不要认为任何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你不仅是在记住和写下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也是在切实地回答这个问题:“我知道什么?”如果你给自己写一本“十二个问题”的笔记并时时翻阅,一定会有所帮助。

第2步:把你知道的教给“孩子” 


对知识保持谦逊的态度,使用简洁的语言,把复杂概念简化,通过这些方法将你所知的东西传达给一个知识储备为“零”的人,这是终极考验。


与已经“知道”的专家分享信息通常没多大用处——他们的专业水平会造成一种错觉,让你觉得他们或你自己的理解足够有深度。


假如你不能把自己已知的东西教给孩子,那就基本可以断定,你还没有真正掌握这个东西。



这不是很棒吗?你确定了一个研究领域,并将思维方式从“我知道了”变为“我得找个办法”——这是一个进步。


越早承认自己的理解水平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靠谱”,你就能越早开始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


所以,不要让“自我”成为一种阻碍!


找到一个孩子,给他解释问题,这当然很棒,但显然我们未必总能这样做。不过,你不妨假装为孩子们备课,预测他们的问题和困惑,清楚地制定在真正教学时所需的步骤,确定完成相关步骤所需的核心概念,避免冗长、烦琐的术语和不清楚的表达方式——记住,你的目的是解释一个术语,却不提及术语本身。不断寻求简化,并尽可能让你的语言直接、简单、“干净”。

以下几点需要记住。


  • 孩子们听不懂术语,也不会被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话术打动。看看你能否传达出藏在科技术语背后的概念。不要被词汇分散注意力,或者误以为你知道一个词就理解了其中的概念。

  • 要简洁。这有点儿像为一个概念制定一份“电梯游说”(elevator pitch)方案。其实,也不必非要把内容变得十分简单,但一定要快速切入主题,这能帮你识别什么是这个概念的核心,什么只是废话。

  • 预测问题和反对意见。想象你能想到的最执拗的孩子,他们会一直问“为什么”,不断针对你想解释的内容中最棘手的部分发问。

第3步:寻找知识差距 


如果你正确地完成了前两个步骤,就会情不自禁地准确找出那些你其实不太清楚的地方。然而,你并不是在寻找问题或缺陷,而是在寻找学习和成长真正“发生”的地方。


大多数人的努力方向是相反的:他们过分看重自己已知的东西(或自认知道的东西),当遇到不一致或困难时,他们就会退缩,要么假装已经理解了,要么干脆忽略问题所在——这无非是在制造更多的无知。


我们应该对这些“空白”感到非常非常好奇。从大局着眼,看看自己能否找到解释中的薄弱点、理解上的差距,或者你做出既定“假设”的地方。



知识体系如同一个脚手架,而在你的脚手架的结构中,某些地方只是被胶带或别针暂时固定住了。关注这些地方,看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固。


一旦发现知识差距,该怎么做就是显而易见的事了——填补


你能否把困惑变成有针对性的问题?如果你无法查明到底是什么引出了流程中的某个特定步骤,那这就成了一个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引出了这个步骤?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步?


查阅书籍和资料,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寻求帮助,动手实验,检查答案是否隐藏在已有的材料中。相关信息可能确实丢失了,或者,你会发现自己对该信息的理解或组织存在错误。努力填补这些“空白”,无论它们是什么。

第4步:讲故事 


从表面上看,大自然中的各种事件有同时性,混沌不清且规模庞大。科学家总是努力从看似混乱的事物中找出线性的叙事思路,换句话说,他们想讲一个故事。


当你梳理出对一种现象的解释时,当你编出一个有开头、有结尾的故事时,你实际上就是在将自己的观察结果组织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建立一个思维模型。


将自己的笔记和想法拼在一起,不仅是为了保持整齐,让万事有条理,实际上,这也是更深层地掌握和理解事物的开始。


自己做笔记和图表,收集整理相关想法,建立理论模型,勾勒出你想描述的现象,然后讲故事。



为此,你不妨再次想象出一个孩子,你要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讲给孩子听。但这一次,你要学着像费曼那样呈现一个连贯的故事,吸引那些还没觉得你的想法很有趣的人。当你真正理解眼前的东西时,讲故事的热情似乎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使用类比和生动的语言,快速传达你的想法。记得要注入情感,毕竟,这是人们想理解一件事并调动足够的注意力来关注它的唯一原因。


把事物放在一个背景中,让它生动起来。大声朗读你的解释,想象你自己就是在第一次学习这个主题时非常希望碰到的那种好老师。


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他们首先需要什么知识?从这种解释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他们需要了解哪些规则?彻底理解要为学生提供何种“课程”,可以帮你快速识别并专注于基础知识,这样就不会越讲越分心。


本文内容来自《费曼思考法:5步成为学习高手》,做适当编辑整理并添加图片,以供学习参考。

《费曼思考法:5步成为学习高手》

作者: [美] 彼得·霍林斯(Peter Hollins)

译者:戴童

科学家的想法,到底哪里不一样?我们也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吗?

观察 | 动机 | 提问 | 模型 | 输出!


1.解读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的智慧之源。重要的不仅是费曼思考了什么,而是他是如何思考的。


2.费曼思考法的核心在于探索事物本质,重视观察与提问。运用科学家的思维技巧,革新思维模式,激发自身潜能。


3.费曼笔记本法、学徒效应法、IRADE学习法……一系列实操性极强的学习秘籍,告别低效学习的困境,创建自己的思维模型,唤醒好奇心的力量。

尚万只老虎
究中西文化,通数理人文,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