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中国式礼貌”,正在毁掉孩子的社交积极性!

文摘   2024-10-10 18:04   广东  

”懂礼貌,讲礼仪。”一直都是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之一。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在不同的社交场合都能如鱼得水。

当孩子遇到和他打招呼的陌生人,局促地不敢说话时,家长会强迫孩子开口说话,还是用自己的行为引导?

当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新认识的小朋友,家长会强迫孩子分享,还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并准备好其他玩具招待客人?

当孩子拿到了好成绩,或成功做好一件事,面对别人的夸赞,家长是选择谦虚谦虚,还是肯定孩子的努力?

家长的选择很有可能影响着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孩子的每一种技能,都是源自内在生命力为了造就自我、融入社会的自发选择。

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过于强大的外力迫使孩子不得不顺应它的要求,而忽视了内在的成长节奏,孩子的能力发展就有可能停滞。

有礼貌,一向是对自身素质的要求。想要培养出有礼貌的孩子,就要用自己的行为带动他。


图片来源:怀化榆城托育机构
(一杰早期教育实验基地)




常见的“中国式礼貌”正在破坏社交技能的发展


1.强制分享,养成的是孩子对分享的反感

当家里有其他小客人来访的时候,有些家长可能会要求孩子作为主人翁,要招待好客人,让出自己的玩具给小客人玩。一旦孩子不愿意,家长就会暴跳如雷,觉得没面子。

其实,强制孩子分享玩具,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在孩子两三岁时,他们正处于关注物品所有权的阶段,对自己的玩具等物品有很强的占有欲和保护欲。此时若强制他们分享,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东西被抢夺,伤害了他们的物权观。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在这个阶段的 “不分享” 并非自私,而是成长的必经过程。

强迫孩子分享,可能会导致孩子变成真“自私”,因为他们会觉得分享带来不快乐,自我的物权被严重侵犯,为了保护自己,更加抵触分享。

也有的孩子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拥有任何东西,自己的需求不重要,变得自卑,形成 “讨好型人格”,压抑自己的感受去取悦他人。


2.遇到陌生人就“社恐”,被迫打招呼是诱因
和陌生人打招呼,在带着孩子出门的时候总能遇到这种社交情景。
孩子有可能非常害羞,喜欢躲在家长身后获得安全感。但是有的家长就会把孩子推到前面去,让他大声打招呼。
强迫孩子热情打招呼,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时,会有天生的 “陌生人焦虑”,尤其是在一岁以后,这种焦虑虽然会逐渐减弱,但也不会完全消失。
如果每次都被迫打招呼,孩子有可能越发讨厌与熟人的遇见,不欢迎家里有人来做客,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厌烦、甚至恐惧社交。
就像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很多家长倾向于让孩子向亲朋戚友问好,但孩子往往半拉半就、勉勉强强才开口。如果孩子不开口,家长可能会训斥。
孩子的自卑主要来自家长的责骂。当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他就慢慢开始否定自己,演变成真正的 “胆小鬼”,不敢社交。

3.过分谦虚,容易养成不自信的孩子
面对别人的称赞,我们总是会谦虚谦虚,把努力的结果归因于“运气”和“碰巧”等偶然因素,这是因为我们不习惯出风头,总是喜欢和大家打成一片。
然而,孩子却有可能信以为真。
有的家长在别人夸赞孩子成绩好时,却非常淡定地说孩子成绩一般,以后怎么样还不好说。
孩子听到这样的回应,脸上的笑容消失,满心失落和委屈。事后,家长还疑惑,为什么孩子忽然变了脸。
家长的这种过度谦虚,就像一味毒药,瞬间杀死孩子那点脆弱的自信心。
过度谦虚,一方面没有注意到孩子内心的渴望被认可的活动,也没有顾及孩子的 “面子”;另一方面,可能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真的能力不行,努力了也做不好,从而出现自卑情绪,并且懒于付出努力。
长大以后,孩子不能坦诚地接受别人的夸奖,也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努力取得的结果。


图片来源:怀化榆城托育机构
(一杰早期教育实验基地)



想要孩子有礼貌,正确引导少不了


谦虚、热情、大方分享,都是我们所赞赏的社交技能,然而,对于孩子来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养成社交技能,也要慢慢来。如果家长能够善用引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用示范代替口头要求
父母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和态度,如果父母能够以身作则,表现出礼貌和尊重,孩子也会更容易学会这些品质。
如果我们想要让孩子有礼貌,那么自己首先要表现出这一点。
当父母遇到熟人时,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并介绍给孩子认识,“这是 xx 叔叔,在和你问好呢!你要不要和他打招呼呀?”
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礼貌的重要性,还可以增加孩子与他人的互动机会,帮助他们克服 “陌生人焦虑”。
同时,父母在鼓励孩子打招呼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强迫孩子,而是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孩子不愿意打招呼,也不要责备他们,可以先自己与对方交流,让孩子在一旁观察,逐渐适应这种社交场合。

2.接纳孩子的性格,让孩子选择舒服的社交方式
研究表明,美国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都具有内向的性格倾向,两个到三个人中间就会有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内向并不是一种劣势,内向性格的孩子往往不善于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并不代表社交技能发展的不足。
当我们拥有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就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适应全新社交场合的速度,可能会比外向孩子要慢,更喜欢先站在一边默默观察,了解情况。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向孩子传授社交技巧,告诉他怎么和朋友挑起话题。
不要强迫孩子改变自己的性格,而是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支持,让他们在自己的舒适区内成长。

图片来源:怀化榆城托育机构
(一杰早期教育实验基地)
3.引导孩子分享
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不仅需要示范,也要明白孩子的物权意识发展过程。通常在2-3 岁左右,孩子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对物品的所有权,认为 “这是我的东西”,不希望被他人触碰或拿走。
因此,当孩子紧紧抱着自己心爱的玩具时,不要强行夺走并要求分享,而是可以说:“妈妈知道这个玩具是你的,你很喜欢它。”
当孩子不愿意分享时,可以引导他换位思考。例如,家里来了小客人,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汽车。家长可以说:“宝宝,如果小客人来家里,他没有玩具玩,会很孤单很无聊的。如果我们去小客人家里,他把玩具分享给我们,我们是不是会很开心呢?”
让孩子想象自己处于对方的情境中,从而理解分享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时常演练。从家庭内部开始,逐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比如在吃水果的时候,鼓励孩子把水果分给家里的其他成员。开始时可以是比较亲近的人,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当孩子完成分享后,及时给予肯定。比如:“宝宝把水果分给了大家,我们都很开心呢。”
孩子的社交技能应该建立在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内在成长节奏的基础上。
家长的角色是引导而非强迫,通过示范、接纳和适度的要求,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社交观念和技能。
家长们,让我们以身作则,用我们的行为去引导孩子,而不是用言语去命令他们。
当孩子遇到社交场合时,让我们耐心地示范,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适应和学习。让我们接纳孩子的性格,鼓励他们在自己舒适的社交方式中成长。
同时,我们也要适度看待对孩子的要求,避免不合理的期望和过度的压力。让我们用爱和智慧,陪伴孩子成长为有礼貌、有自信的个体。


编辑:一杰郑韩仪
审核:一杰李俊杰


一杰微信公众平台:一杰早期教育、一杰家庭教育
一杰视频号、抖音号、小红书:一杰早期教育

一杰深圳总部:深圳市福田区广厦路3号金广厦文科园6B
报名热线:0755-8310 8200
一杰西安分公司: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69号创业研发园C区6号中盛大厦 三层B3室
报名热线:029-8114 3587

一杰家庭教育
育儿先育己,一杰家庭教育,做儿童本位的教育,育国际性人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