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2024中国泰山·第二届百万钓鱼城科幻大奖颁奖典礼的百家论坛来到第二天。这一天的论坛从科技开始,走向未来社会与艺术。四场论坛有讲座,也有对谈沙龙,嘉宾来自各行业高管或专家,为泰山科技学院的师生献上了思维的盛宴。
第一场论坛是“数据标注与人工智能”讲座,由安徽飞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谭昶分享。数据标注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机器学习算法可理解的形式的过程,通过标注后的数据,机器可以学习到各种任务,如分类、回归、目标检测等。如果说训练机器就如同喂食,数据标注就相当于将原始食材做成佳肴。
谭昶在讲座中围绕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数据智能,与大数据的关联,以及人工智能与数据的关系。人工智能在感知智能、语音识别、无障碍沟通等领域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医学数据标注领域的应用,强调了其对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其中人工智能在视觉、语音等领域的应用,使得人工智能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最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对人类所掌握的知识的总结和规范化的电子化的结构化数据学习和利用过程。未来,人工智能的成功不仅依赖于算法,还依赖于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将使人们更高效地操作和管理人工智能系统。
第二场论坛是以“21世纪前沿科技发展规律与未来趋势”为主题的专题讲座。由泰山科技学院教师杨平主持,刘锋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经济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城市大脑专委会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脑科学与智慧城市的交叉领域。
刘锋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也对创新能力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在社交网络的崛起和云计算的出现。刘锋介绍了云计算、光通讯、物联网等技术在人类神经系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次会议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展开。会议指出人工智能在产业领域被视为动力驱动力,并与群体智能和人工智能结合,形成了人机混合系统。其次,会议探讨了互联网大脑与科技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指出目前的模型仍以脑结构为主要解析对象。最后,会议讨论了城市大脑的建设框架,包括神经元、反射弧和神经系统的建设,并提出了以内脑结构为基础的城市大脑建设框架。
第三场论坛是“以科幻展览催化公众想象力:从预见未来到设计未来”讲座,由设计理论学者、青年策展人、新媒体艺术家陈娱分享。陈娱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博士生,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硕士,南方科技大学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任首席策展人。
陈娱认为,科幻展览在当今作为培养公众科普教育和未来素养的工具起到了重要作用。科幻策展通过融合艺术与科技创新,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探索社会与科技的发展趋势,也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想象和预见。思想框架从设计思维跃迁到未来思维的转变,基于设计学和未来学融合的“设计未来学”框架进行深入思考。通过互动叙事和跨学科展览设计,引导观众探索并体验未来生活的可能性。这些展览不仅揭示了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带来的复杂挑战,还为未来的城市生态、社会结构和人机关系提供了构想。她的讲座就是展示如何将公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好奇心转化为积极的参与,推动“预见未来”(Foresight)向“设计未来”(Design Futures)的思维转型。
在演讲中,她特别强调了思辨设计与设计虚构的重要性,这两种方法通过构建未来世界观来解决挑战性的抗解难题,从而激发公众对未来的想象和参与。此外,陈娱将自己的想法辅助实践。在深圳《九座城市,万种未来》的新媒体艺术作品,以及她团队的创作,展示了如何通过艺术和设计实践来激发公众的想象力。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未来的可能性,也提供了一个平台,让观众能够体验和思考未来社会、科技和人文关系的变迁。最后,陈博士以Dennis Gabor的名言结束她的分享:“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是创造它!”这句话不仅强调了设计和展览实践在塑造未来中的重要性,也鼓励我们以开放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共同塑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陈博士的工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研究未来问题,也激励我们积极参与到未来社会的构建中,共同创造一个可持续和可接受的未来图景。
这天最后一场论坛,是主题为“科幻未来主义视野下的人工智能”的对谈沙龙。沙龙由杨平主持,嘉宾为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博、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3D动画及影视特效系主任徐一然。
科幻未来主义是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提出的理念,是科幻文类发生时就产生的一个流派,期待通过创新引领人类更富智慧地走向未来。人工智能是近年来发展迅猛,并已进入应用阶段的新科技,它在科幻未来主义的想象和创新中,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对此,杨平认为,过去的科幻对人工智能的想象过于宏观,总是聚焦在人机关系上,制造二元对立来产生故事。从科幻未来主义的视角看,人工智能将是未来人类的一种能力。
袁博认为人工智能未来会几乎替代所有的工作类型。并从科幻小说的分类:近未来与远未来的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背景下人类比较的长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告诉大家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并从人类历史上几次重要的变革的角度帮助大家认识人工智能时代。呼吁大家学会利用人工智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激发个人想象力。
徐一然认为人工智能相比与人类更像是“机器猫”,它没有目的性,没有一个出生的目标。从这种角度看,人工智能与人类更像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而不是一种替代的关系。我认为未来与记忆相关联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年轻人与人工智能结合是唯一的选择,但同时我们也不要过度焦虑。
通过以上老师的论点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科幻未来主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影响深远且复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启示。
这一天的论坛,有最前沿的科技,有不同专业的思想碰撞,有艺术与未来的畅想。对正在一所信息产业商学院学习的泰科学子们来说,这就是他们在未来会面对的世界。
学生感悟:
本次讲座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对于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有了更多的认识。人工智能早已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享受人工智能给我们提供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与应用实践。本次讲座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启迪,我也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了解更多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人工智能的美好前景需要用我们的不懈努力去探讨和实践。
——刘忠徽 建筑工程学院
今天论坛的开展,让我受益匪浅,陈娱博士的分享让我意识到,通过思辨设计与设计虚构,我们可以构建未来世界观,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新思路。而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则让我认识到,这一技术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将深刻改变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我们需要学会利用人工智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保持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与人工智能共生共荣。这次论坛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也激励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未来社会的构建中。
——来润松 智能工程学院
今天的讲座让我深感科技的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谭昶老师对数据标注与人工智能的深入讲解,让我意识到数据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也让我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期待。而刘锋老师关于科技如何改变社会的讲座,则让我看到了科技在推动社会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两场论坛都让我更加坚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魏尊浩 大数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