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
王可茗月
22PRA 公共关系与广告学
UICer留学那些事公众号社长
2023 年“外研社 · 国才杯”
全国英语演讲比赛银奖
暑期实习经历:
罗德传播集团出海团队
协助产品出海公关
前言|专业性 > 专业
在大学的四年里,我们时常会面对“专业选择”这个问题,尤其是现在刚进入大学或者想要转专业的朋友们。也许你很幸运一下子就进入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但也有可能你学习一段时间后又产生了变化的想法。我们都知道专业选择关键,但问题是自己该怎么选呢?经历过两年的大学生活,今天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我总结出来的一个思考方法,想要确定某一个专业,不如先放长远去思考,我们想要培养和确立的属于自己的“专业性”是什么。
1
为什么明确“专业性”很重要?
为什么明确所谓的“专业性”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这就要涉及到一个哲学的思辨问题,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大家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年轻人有无限的可能,真好。”然而,这种“无限的选择”真的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吗?因此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看似矛盾的观点:“无限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有限的自由”才是。
大家从高中进入大学,会突然发现自己拥有了比以往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这种自由让我们有机会探索自我,发展兴趣,但也容易让我们陷入焦虑和迷茫。我们会觉得,既然拥有无限可能,就应该尝试每一个机会。然而,正是这种“什么都想要”的心态,使得我们很可能在各个方向都努力,却哪一样都没做好。
你可以参加学生会、加入舞蹈社、参加各种比赛、加入各种社团,收到无数的邮件邀请,也因为同学或老师介绍的机会而犹豫不决:自己到底是否要加入?很多时候,我们过得忙忙碌碌,参加许多活动并不是真的出于兴趣或对自身发展的帮助,而是一种“生怕错过什么”的心态。拥有丰富的机会并不意味着我们能从中受益,如果我们只是对每个可能性浅尝辄止,缺乏深入的探索和体验,那么这些选择反而可能让我们感到迷茫和失去方向。
大卫·布鲁克斯在芝加哥大学演讲里的一段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圆满的人生是一个从无限选择走向深度投入的过程。这就像在千万次的拒绝中,最终选择几件自己深深牵挂的事情。你愿意为这些事情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把自己和这些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
真正的自由不是在众多选项中犹豫不决,而是在众多选项中找到一个你愿意栖息的地方,做出深刻的链接和选择;来自于我们有能力驾驭这些选择,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归宿,并构建独特的自我叙述。
这种“自我叙述”是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人生剧本,而在大学期间,我们可以通过探索“专业性”来明确自己真正想要创造的生活。
2
“专业性”跟“专业”的区别?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曾经在B站上看到的对梁文道,人称“道长”的一段采访。当时主持人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梁道长丰富的职业选择究竟是刻意为之,还是机缘巧合?我们真的能够在漫长的人生中做出“更正确”的选择吗?
梁道长是这样回答的:提到职业选择,很多人会认为,要做好选择,首先必须对行业的未来有深刻的了解,并据此决定所学的专业。然而,这种选择方法的有效性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时代的节奏不至于太快,以至于你可以在上大学之前就准确预估未来20年的热门行业,确保自己的选择不会吃亏。
但事实上,我们常常见到的是,在大一入学时热门的专业,到了毕业时可能已经过时。社会发展的速度太快,很多当初的热门选择可能在几年内就变得不再有优势。
道长在求学时就对读书充满热爱,特别是对哲学情有独钟,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哲学作为大学的专业。毕业后,他先后成为了一名专栏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杂志编辑,后来转型为电视节目策划人、广播电台台长,最后协助创办了一些内容策划项目。表面上看,这些职业似乎千差万别,但本质上都是在做内容创作,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运用不同的技术和环境下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一切并非他三十年前就能规划出来的,而是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结果。
因此,梁道长提出了一个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的观点:我们必须为自己发明一种职业,或者找发展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从这个故事中,大家也不难发现,对于梁道长而言,他人生的“专业性”,或者说“主题”是哲学,他的内容创作和逻辑构思的来源。围绕着这个主题,他可以顺应时代发展,从事不同的职业,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继续创作。即使他大学念的不是新闻传播,导演编剧或者是创意写作,他依然可以通过他的“专业性”去触达这些职业。
3
PRA的未来发展方向?
进入大学后,大家会发现,即使在同一专业学习,不同的同学也会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特长,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道路。例如,我们留学平台的创始人在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资深职场人;而在平台上接受采访的一些优秀前辈们,有的在互联网行业积累了经验后转型成为咖啡店和酒吧的老板。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规划出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至于 PRA(公共关系与广告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个人并不认为存在一个唯一的定论。即便是我所列举的这6位前辈和嘉宾,他们的职业发展方向也各不相同,并且都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因此,我今天的分享更希望为大家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式,而不是某种固定的模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背景和能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这样一来,大家在规划未来时,可以更加灵活和开放,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职业路径。
4
建立自身“专业性”而非盲从的原因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热爱和擅长点,因此即使做同样一件事,有的同学能够获得心力,而有的同学则会损耗心力,这样最后出来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就好比高中时的学习,你热爱且擅长一个学科,学多久都不会感觉到累,还能越挫越勇主动发起挑战,可是不喜欢的学科,逼自己花了很多功夫效果可能都不尽人意。以前高中的时候,大家没有选择只能拼命让每门学科努力提分,但进入大学以后,大家有了选择的权利,就一定要珍视和捍卫。
乔布斯有一篇著名的演讲,里面讲到的第一个故事便是“connecting the dots”,他说——我们无法在向前展望时将所有经历串联起来,但在回顾时却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你必须相信你现在获得的点滴会在某一天串联起来,你当初追随着直觉和勇气做出的决定,终将有一天会使你的生命与众不同。
我很早就看过这篇演讲,里面的内容也很熟悉,但我真正被这句“connecting the dots”击中,是在今年暑假我拿到实习offer的时候。通过面试后我曾问过我的leader选择我得到这个offer的原因是什么。我的leader说原因在于我的“匹配性”更胜一筹。另一位入选者的简历虽然亮眼,但并却没有告诉面试官自己跟这个岗位技能的匹配点在哪里。而相对的,我的专业背景和英语能力,还有过往经历中积累的跨文化理解,都可以更好地和这份出海传播的公关契合。
这就要回看大学期间,我凭兴趣参与的活动和项目,例如在留学平台撰写文章、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等,不论是写文章还是演讲稿,我都会非常用心地思考逻辑架构和打磨语篇。除此以外我也会花很多时间进行阅读,拓展知识面。这些对我来说都是自发地乐趣。其实曾经我也有过焦虑,比如作为一个i人,比起社交我更喜欢独处和看书,也会担心自己会不会错过了很多机会和活动。但现在看来,其实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有一席之地,对我而言,这份实习机会就非常像我大学前两年活动经历的一个总结或者是一个小礼物的感觉,它会告诉我顺应本心做出的抉择最大的好处就是,帮助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专业性”和“核心技能”——热爱内容创作和自我表达。不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我的事业都将与这一点紧密相关。
5
发展自身“专业性”的好处
我的分享话题之所以不是“如何规划职业道路”而是“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职业道路”,是因为即使我们做了很多分析预测,依然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很多时候都是“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这一切让我意识到,与其纠结于某个专业的选择,更应注重如何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专业性”,把握本质,培养核心能力,在这个深耕的过程中体会“专业性”带来的长久的满足感和安全感。这种对“专业性”的确立,能帮助我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使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更加坚韧。
因为进入大学后,或者成年以后,很多时候前辈们会教我们怎么做事,但却不会教我们思考为何要做,思考我应该如何生活?我的使命是什么?我为什么要来这里?这很容易造成一种巨大的情感脆弱或者精神危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许多“内耗”的时刻,为了缓解焦虑而做出许多与专业或就业捆绑的选择,但这种方式并不一定能长久有效。尼采曾说过,若知为何而生,遂可纳受一切。但倘若你不知道自己的使命,那即使是第一次失败或挫折就能置你于危机之中,让你彻底崩溃。
因此,我鼓励大家在大学期间大胆尝试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并将其转化为个人优势,成为你独特性的加持。我们需要在大学期间,甚至在整个人生中,不断寻找和确立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不是仅仅依赖某个具体的专业或职业。与其追求“无限的自由”,不如在“有限的自由”中找到真正的掌控感。这才是我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关键。也希望大家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主线”,勇敢地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走出一条独特而有意义的道路。
往期推荐 ·
#留学分享#
#职场干货#
#UICer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