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安王二十一年(B.C.403-B.C.381)战国,顾名思义,是个战争频发的时期。既然要打仗,就会有名将。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在《资治通鉴》里排名第一(按出场顺序,而非绝对实力)的名将——吴起。尽管历史上对吴起高超军事天赋和辉煌战斗功绩的记载没有什么异议,但吴起绝对是个有很大争议的人物。特别是他还未成名时做的两件事:母死不奔、杀妻取信。先说第一件事。《资治通鉴》上记载吴起母死不奔的事情,是通过一个说他坏话的鲁国人口中讲出来的。那人说,吴起以前曾经是孔子四大弟子之一曾子(有人考证认为吴起和曾子的生活年代没有交集,吴起的老师应该是曾子的儿子)的弟子,当年吴起在曾子门下学习的时候,他母亲死亡的噩耗传来,吴起却不奔丧,因此被曾参逐出师门。这成为吴起人生的一个很大的污点。备注:下单后加微信(jht760453090),免费领取一套电子版文史资料。
我当时看到这段,觉得挺纳闷。吴起对他的士兵一直都很好,当世无可匹敌(后文会详细说好到什么程度),为什么母亲死了却不去奔丧?于是我又找出《史记》里面的《孙吴列传》看了下,才知道吴起“母死不奔”是有原因的。吴起是富二代,但年轻的时候在家乡瞎折腾,耗尽千金家财,被他老乡笑话,他一怒之下,杀了三十几个人,逃离了自己的出生地卫国。逃走的时候,跟他妈说:“如果做不到卿相,我绝对不回卫国!”而且还在自己的胳膊上狠狠咬了一口,匆匆离去。《史记》上额外的信息可以给“母死不奔”提供两种合理解释:第一种解释,他母亲死的时候,他还没有做到大官,没有实现他的诺言,而他是个特别重视承诺的人,因此不回卫国奔丧;第二种解释,他毕竟在家乡杀了三十几个人,那边的官府和仇家肯定在等他回卫国后缉拿归案、报仇雪恨呢,他不敢冒这个险。我个人觉得第二种解释更合理。吴起对自己的人生有相当清晰的目标和规划,不想冒这么大的险,自毁前程。这样的“母死不奔”也不是只有吴起一个人做过,历史上不少,现在也有。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先生,传言他是在1979年抱着两个篮球泅渡台湾海峡来到大陆的,是“叛逃行为”;而林本人,直到现在,都被台湾当局认定为“敌前叛逃的罪犯”。1996年,林母去世,林先生未能赴台奔丧;2002年,林父去世,台湾当局虽说表面上同意了他奔丧的申请,但措辞含糊不清,导致林先生改变初衷,由其夫人代为奔丧。“母死不奔”的做法其实对当事者本人也是一种极大的心理伤害。但无论如何,不管怎么解释,“母死不奔”都是吴起在世人眼里的一个大污点。而吴起成名前做的另一件事,相比前一件,就更加耸人听闻了。被曾子逐出师门之后,吴起还是一心想要出人头地(估计他手上自己咬的伤疤一直没有好利索),于是跑去鲁国学兵法,后来就留在鲁国做官。他大概30岁的时候,齐国来打鲁国。鲁国国君觉得吴起这小伙靠谱,想让他来领兵对抗强大的齐军。但是,吴起的一个个人问题差点导致这个机会溜走。这个个人问题是,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鲁国朝廷怕他通过老婆的家族跟齐国私通。即便吴起再怎么解释,朝廷都无法完全信任他。对于鲁国这样一个弱小的国家来说,这个担心是很正常的:齐军本来就很强大,一旦把鲁国所有的军队交到一个齐军内应的手里,反过来一起打鲁国,那结局肯定是国破家亡了!所以,鲁国朝廷对吴起的任命迟迟不下来。吴起不是一个会让机会白白溜走的人。于是,他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把老婆杀了。很多小伙伴看到这里,都惊呆了,这人太狠毒了,连自己老婆都杀,纷纷表示这根本不是人的行为,致以最强烈的谴责。杀妻确实是吴起人生中一个污点,但古代成大事的人,简历上或多或少都有几个这样的污点。汉高祖刘邦,那年他兵败被项羽追杀,他觉得车子上人太多,跑不快,就把自己的儿子、女儿扔下车,旁人看不过去,把孩子接上来,刘邦锲而不舍地接着扔;项羽抓了他爸,在阵前对刘邦说要活剐分食了他爸,刘邦哈哈大笑,说,好啊,你做肉汤也分我一份尝尝。另一位号称中国历史上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前伏兵杀了自己的兄长——当时的太子,逼自己亲爹退位让给自己。若是这么一看,吴起这个杀妻的事情,也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杀妻这件事的结果,就是吴起率领了鲁国军队战胜了强大的齐军,一战成名。齐国是强国,鲁国是弱国。所以当时社会舆论都很惊讶这个战果,吴起立刻就成了名人。但是,让吴起想不到的是,与此同时,他在鲁国的官场道路也走到了尽头。打完胜仗之后,我们前文提到过的鲁国人就登场了,他们去鲁国国君那里进了一番谗言。说到底,就是为了说服国君不能重用吴起,理由有二:第一,吴起这个人人品不行,老妈死了不奔丧,老师把他逐出了师门,前几天还杀了老婆——一个连自己最亲近的“三老”的关系都搞成这样的人,你说能重用吗?第二,鲁国是小国,现在赢了齐国,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以后肯定是非不断,如果继续重用吴起这样的人,恐怕是弊大于利。第一个理由,其实用后来李悝对吴起的评价就能很好地反驳这个理由了。第二个理由,简直就是不动脑子。如果当时鲁国国君能留下吴起,风险固然是有的,但我认为吴起更有可能给鲁国带来的结果是,鲁国能在战国初期快速崛起成为强国。看看后来吴起在魏国和楚国的成就,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了。所以,鲁国人用这样的理由来说服国君,而且国君居然还能听进去,那我只能说:“鲁国成不了强国,只能怪自己”。从这两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吴起绝对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而且有很强的隐忍能力。他是个有明确价值观的人,知道自己需要把什么事情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即便他的价值观给他带来诸多争议,他也会坚定不移地执行。当然,从这两件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吴起身上一个致命的弱点:吴起之所以最终会有这样的结果,根儿还是出在他自己身上——太不会做人,不懂得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杀妻这件事,其实可以靠公关炒作达到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吴起的妻子确实命苦,但如果跟鲁国的国家利益、那么多鲁国人民的生命相比,是完全可以操控鲁国舆论导向的。如果当时鲁国国君近臣有人愿意帮他在国君面前美言一番,说些讲道理的话,吴起和鲁国的历史可能立马就不一样了。至于,为什么国君近臣说的都是吴起的坏话,而不是好话?这是吴起的关键问题,也是导致他人生颠沛流离、客死异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鲁国的前途到此为止了,但还没有做到卿相,怎么办?那只能跳槽了。在那个以智力相雄长的年代,爱国主义和忠君思想大概只值五个铜板。吴起想,鲁国国君太愚昧,所以换工作一定要找个明白事理的老板才行。于是,他就相中了当时天下名声最好的国君魏文侯,找了关系向魏国朝廷表明了自己强烈的求职意愿。当时吴起已经是社会名人了,可能是那几年“中国好将军”最炙手可热的候选人。魏文侯对此很重视,找来他最信任的大臣李悝征求意见。李悝说,吴起这个人“贪而好色”,也就是说他个人品行有点问题,但如果说到打仗,即便是司马穰(rang)苴(ju)都比不过他。这个司马穰苴是春秋时代的一代名将,特别牛。李悝的言下之意是,在打仗这件事上,那个时代吴起已经绝对无可匹敌了,要比,只能跟死人比了。于是,魏文侯就把吴起招来,放到了最危险的边境——魏秦边境。事实也佐证了李悝的判断。西河本来是秦国的土地,吴起出兵夺取了过来,并成了魏国的西河守,镇守魏国西大门,导致秦国在吴起时代完全不敢往东进军。为什么吴起带兵那么厉害,以至于李悝只能拿死人来跟他做比较?一个重要原因是吴起会激励士兵的士气。我相信,在战国时代,已经有很多兵法书流传在市面上了,比如《孙子兵法》《司马兵法》等。在战争技术、武器水平、战术水平上大家起点应该都差不多,所以强强对话的战役,主要看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综合国力(军队规模、后勤水平),二是单兵战斗力(士兵训练水平和士气)。鲁国的综合国力比齐国要差很多,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吴起却还能战胜齐军,那就说明吴起率领的军队,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据记载,吴起带兵的时候,跟最基层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菜,睡觉席地而卧,行军也不骑马,自己亲自背军粮,跟自己的士兵们同甘共苦。还亲自给自己的士兵吸吮毒疮。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这件事以后就哭了,不是因为感动哭的,而是因为悲伤而哭的。别人问她,将军亲自给你家儿子吸吮毒疮,这是多么高的荣誉啊,为什么你还要那么悲伤呢?那个母亲说:“吸吮毒疮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吴将军给孩子他爸也吸过,他爸打仗的时候‘战不旋踵’(脚都没有转过方向,一门心思往前冲),最后战死沙场。这次我儿子估计也一定会死在战场上的,所以我悲伤啊。”吴起有能力能让自己的兵个个都不要命,那还有谁能战胜他呢?不过,读到这段,却给我带来一个很大的困惑。这个困惑在于吴起的人性。吴起能母死不奔、杀妻取信,却也能给最底层的士兵吸吮毒疮,这些事情完全不像是能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的。我想了很久,得出一个结论:同一个人能做成这些事情,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这个人得有明确的目标;第二,这个人得拥有极高的自律性和克制能力。为了达成目标能做(或不做)任何事。吴起就是这样的人。总而言之,在魏文侯时代,吴起在魏国干得风生水起。同时,他也在不断学习进步。在担任西河守的期间,他还在孔子另一个高徒子夏门下继续学习。这次充电经历,应该对提高他的内政能力和政治水平有很大帮助。后来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来西河视察的时候,看到山川俊美,对吴起说,这样的地理形势真是我们国家的国防的一大珍宝啊。吴起没有接茬,却劝诫了魏武侯一番,说,国防的最高境界不在于地形和设施,而在于“德”,随后列举了三苗氏、夏桀、商纣的例子来说明,魏武侯深受触动。魏文侯的时候,魏君自己能力比较强,威望很高,而且底下一干很有能力的老臣,排位、功绩、威望都在吴起之前,吴起做不到卿相,也是很正常的。吴起默默地在魏国奋斗了十几年,也不停地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等到魏文侯薨,他年轻儿子即位的时候,魏文侯一干老臣也差不多都歇菜了,吴起的名声也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魏国要置相了。吴起满以为应该轮到自己了,没想到最后却出来一个远不如自己有名的田文,越级爬到自己头上去了,自己成为卿相的最好机会丧失了。吴起当然不甘心了,加上他本来也不太会做人。于是直接跑去跟田文辩论,当面数落他。吴起说,论军功、论内政、论社会影响力,你哪一项比得上我?田文说,兄弟,你看看现在国内形势。国君那么年轻,大臣又不能齐心,老百姓也不能信服。在这个时候,你和我,哪个更适合做魏相呢?从这个记载来看,吴起在政治上,真的是很傻很天真。虽然田文这段话说得有道理,但是吴起仍然有两次能成功上位的机会。第一次机会,是在置相的时候,为什么最后会选田文,说到底,还是众望所归,吴起在内廷没有强有力的合作伙伴给他说话,白白错过第一次成为魏相的机会;第二次机会,在田文任相之后,吴起若能及时反思,韬光养晦,私底下搞串联,刷新自己在国内的形象,田文之后,他仍然是魏相的最大热门。结果这两次机会,他都没有把握住。吴起的政治资本是摆在那里的,但是不善加利用,就成了政治负担。跑去找田文辩论,是冲动行为。俗语说,一不做,二不休。吴起跟田文辩论了之后,却停止了部署,这才是他犯的更大错误。田文当上魏相以后很快就死了,继任的公叔痤很忌惮吴起——因为吴起有野心、有能力、有名声,而公叔痤自己却是靠娶了公主才获得些许政治资本的。于是,他就跟自己一个仆人商量怎么除掉他。那个仆人想了个办法:一方面安排魏武侯试探吴起的忠诚,建议他将一位公主许配给吴起以加强君臣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安排吴起来家里,让公主发飙羞辱公叔,给吴起留下魏国公主“骄横难处”的印象,诱使他辞谢驸马的地位。如此一来,魏君一定会疑心他,自然就除掉了。我看到这段的时候,被震慑到了。这实在是个太不入流的计划了!而且有诸多漏洞。——魏武侯那么傻,会用这种方法来试探吴起?他不怕计划失败吴起直接举兵造反?——吴起有杀妻取信的前科,举世闻名,下嫁公主给他,就能改善跟他的关系?更让我震惊的是,最后所有人的行为都按照这个仆人的想法实现了!特别是吴起,居然中了这么一个下三烂的圈套!看到一代名将在政治上被如此玩弄于股掌之间,我们也只能感叹了。大家在职场上混,都知道,频繁主动跳槽的人肯定是会受到职场唾弃的,一般这种人是过不了人力面试的。但有一种例外,就是这个人特别牛。吴起就是例子。吴起去了楚国,楚悼王听说他的大名已经很久了,于是在他刚到楚国不久,就任命他做了楚相。吴起的人生目标终于实现了!吴起当了楚相之后,也尽心尽力地为国君效力。他有了权力,就在楚国大张旗鼓地开始了改革: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简单说,就是干了两件实事:提升经济和财政,改善军事力量。也导致了两个结果:楚国的实力在短时间内变强了;吴起得罪了楚国很多权贵——改革肯定是要得罪人,这也是战国改革家普遍头疼的难题。大家要注意,吴起的这些改革政策,在之后商鞅变法的过程中也同样出现过。身为吴起同乡的商鞅肯定也受到了吴起的影响和启发。在楚国的时候,吴起在政治策略上稍微成熟了一点。他至少知道要跟大老板搞好关系了。所以,即便楚国权贵很不喜欢他,他依然深得大老板信任,所以楚国权贵也奈何不了他。然而,吴起在政治上终究还不够成熟。因为,他不知道未雨绸缪,不懂得好好利用自己被楚悼王信任的时期,排除异己、树立党羽,为自己的未来铺平道路。说到底,还是不太会做人。所以,楚悼王一死,吴起的政治保护伞立刻就没了。权贵立刻就要造反杀吴起,可见吴起有多么不得人心。吴起当时大概有60岁了,不再是他年少在家乡一口气能杀三十余人的身板了,只能逃跑。吴起还算聪明,知道楚国有一条律法,伤害国君尸体的人要被夷族,于是就跑去伏在楚悼王身体上,拿自己大老板的尸体做人肉盾牌。但楚国权贵居然不管这个,直接往吴起和楚悼王尸体上放箭,乱箭射死了吴起。吴起和他的大老板一起变成了刺猬。国葬完了以后,楚肃王即位,马上就来搞清算,夷族七十几家。这件事这么安排,是有很高政治智慧的,堪称一石三鸟。第一鸟,是吴起,吴起功高盖主,对于新君来说,是个威胁,死了最好;第二鸟是那些作乱的王公权贵,吴起虽然是个威胁,但是变法绝对是对国家有利的,干掉那些王公权贵,是为变法改革扫灭政治异见的一个方法;第三鸟是剩下的王公大臣,楚肃王一上来就杀那么多人,自然在大臣面有了威信。所以,吴起,一代名将,一代改革家,用三十年时间帮助了战国两个国家成为强国的牛人,却在乱箭之下死在了他大老板的尸体旁边。这就是他的下场。很多人都这么认为,名将一般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因为杀人太多,会遭报应;即便自己没遭现世报,也会报在子孙身上。而改革家也好不到哪里去,战国最有名的改革家——商鞅,下场几乎跟吴起一样惨,死了之后还要被车裂分尸并夷族;后世改革家,如王安石、张居正,虽然下场不至于那么惨,却也是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对待。按这么说来,作为名将加改革家的吴起有这样的结局简直是必然。不过,对于我们来说,我觉得吴起能给我们最大的教训是,要学会做人,普通人如此,有能力的人更要如此。不要因为自己有能力、有成就、有名声就去轻视别人,要广泛团结一切力量。吴起虽然师从曾子和子夏,据说还是《春秋左氏传》(即《左传》)的真正作者,但依然有很多地方没有学到家啊!最后,让我们用太史公司马迁对吴起的评价作为这段的结尾吧: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摘自:寡人很孤独——资治通鉴里的权力游戏;作者:河伯备注:下单后加微信(jht760453090),免费领取一套电子版文史资料。
一、好书推荐
二、文史资料汇总(先秦至民国史、世界史、中国传统文化)
三、推荐阅读
3.《三国志》全文阅读(陈寿著;裴松之注)
4.《帛书道德经》(原文+译文)
5.《六祖坛经》全文赏析
6.《笠翁对韵》完整版(原文+注释)
7.《西游记》全文赏析
8.《水浒传》全文赏析
9.《聊斋志异》全文赏析
10.《孙子兵法》全文+译文
经典阅读细品三国好书推荐文史驿站名著名篇下载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