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职场   2024-10-31 17:30   河北  

01

《穿鼻草约》

(1841年1月)

1.背景:1840年6月,英军封锁广州海面,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封锁珠江口、占领定海、北上天津试图逼迫清政府就范。1841年1月,英军攻占大角、沙角炮台,义律于澳门单方面公布了《穿鼻草约》,但双方未正式签约,双方均不承认

2.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割让香港;②清政府赔偿烟价600万银元;③清政府恢复广州等地通商;④英军撤出沙角、大角炮台,并归还定海。

02

《广州和约》

(1841年5月27日)
1.背景: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对英国宣战,道光帝派奕山主持广州军事,由于清政府抗战决心不足以及奕山等官僚昏庸无能,在对英作战中一触即溃,奕山与义律于5月27日签订《广州和约》。
2.主要内容:①清军6天内撤至离广州60英里以外的地方;②清政府一周内缴纳600万元“赎城费”;③清政府赔偿英国商馆损失30万元。

03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8月29日)
1.背景:1841年8月,英军再度进攻厦门,厦门沦陷。9月26日,英军再次北犯定海,定海之战爆发。10月,英军攻入县城,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率军死战,壮烈牺牲,史称“定海三总兵”。1842年7月21日,英军进犯镇江,镇江之战爆发,镇江城破。8月,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2.主要内容:①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②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为通商口岸,英国有权在所开各口派驻领事,设立领事馆,英国商人可以自由通商,不受只准与清政府指定的行商贸易的限制;③赔偿英国鸦片烟价600万元、商欠300万元、军费1200万元,共计2100万元(不包括广州“赎城费”600万元),分4年付清;④协定关税,即英商在通商各口缴纳进出口货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04

中英《虎门条约》

(1843年)

1.背景:《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为了议定关税税率及其他有关问题,中英双方在广州继续谈判。1843年,璞鼎查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此外还附有《海关税则》,其中规定未列入本税则的所有进出口货物,一律“值百抽五”。

2.主要内容:①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②英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③英国获得居住及租地权。

05

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7月)
1.背景:鸦片战争激发了美国在中国谋取政治经济利益的热情,美国政府于1842年夏派顾盛使团前来中国谈判,试图以友好通商的借口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保证美国在华权益。1844年7月,耆英等人与顾盛使团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
2.主要内容:①美国享有除割地、赔款以外的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所取得的各项特权;②扩大领事裁判权;③美国兵船在中国沿海各港口的航行权;④美国可在通商口岸修建教堂和医院;⑤变更税例须与美国领事等官商议;⑥所订条款如有变通之处可在12年后由两国派员商议修订。

06

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10月)
1.背景:1844年10月,法国公使拉萼尼与耆英在广州黄埔签订《黄埔条约》,共36款,附《海关税则》。
2.主要内容:①法国取得中英、中美条约中规定的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全部特权;②法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07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1年8月6日)

1851年8月6日,在沙俄的强迫下,伊犁将军奕山代表清政府与沙俄代表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沙俄取得了在新疆设立领事、领事裁判权、通商免税、建立贸易圈等侵略权益。

08

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5月28日)
1.背景:1858年5月,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之机,穆拉维约夫率兵直驱瑷珲,于28日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了《瑷珲条约》。
2.主要内容: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仅在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今俄国结雅河)以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②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此后只准中、俄两国船只往来,别国不得航行。

09

《天津条约》

(1858年6月)
1.背景:1854年,英、法、美三国向清政府进行“修约”交涉遭拒,英、法两国分别借“亚罗号”事件(1856年10月)和马神甫事件(1856年2月)于1856年10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12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然后率军北上,于1858年4月到达大沽口,5月攻陷大沽。英法联军直抵天津城下,扬言要攻占北京。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前往天津议和。1858年6月13日,俄国公使普提雅廷诱逼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18日,美国公使列卫廉与清政府订立中美《天津条约》。26日和27日,清政府在天津分别与英法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
2.主要内容:①英、法公使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地为通商口岸;③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传教和通商;④外国商船自由航行长江各口岸;⑤修改关税税则;⑥中国向英国、法国分别赔款银400万两和200万两。

10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858年11月)
1.背景:1858年11月,清政府分别和英、法、美在上海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2.主要内容:①鸦片贸易合法化;②中国海关由英人“帮办税务”;③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抽5%;④洋货运销内地,除按价值抽2.5%的子口税外,免征一切内地税务。

11

《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
1.背景:1859年6月,英、法在与清政府换约交涉未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进攻大沽,由于清军顽强抵抗,英法联军战败并退出大沽口。1860年2月,英、法两国增派援军,扩大侵略战争。8月24日,英法联军占领天津。9月22日,咸丰帝仓皇出逃承德。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10月24日、25日,奕訢分别与额尔金、葛罗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2.主要内容:①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④割让九龙司给英国;⑤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堂资产,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⑥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

12

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
1.背景:1860 年10月底,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自称“调停有功”,并以帮助镇压太平军为诱饵,再加之以武力要挟,又迫使奕䜣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
2.主要内容:①迫使清政府确认《瑷珲条约》;②乌苏里江以东地区4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割内容让给俄国,唯“遇有中国人住之处及中国人所占渔猎之地,俄国均不得占,仍准中国人照常渔猎”;③俄国可以在库伦、张家口、喀什噶尔等地免税贸易、设立领事并享有领事裁判权;④中俄西段未定疆界应“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哨所)等处”为界。

13

中俄《勘分东界约记》

(1861年6月)
1861年6月,中俄代表签订《勘分东界约记》,该约是中俄《北京条约》的子约,包括《北京条约》补充条款和交界道路记文。前者记载中俄双方交换由俄单方面绘制并强加给中国的所谓中俄北京条约附图;后者记述中俄双方勘界过程中在乌苏里江口、兴凯湖西岸和由湖西岸起到距图们江45华里止的中俄陆地边界上树立八个界牌。

14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年10月)
1862年沙俄以中俄《北京条约》为依据,强迫清政府与之在塔尔巴哈台举行划分西界谈判。1864年10月,清政府被迫在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上签字。具体划定了从沙宾达巴哈山口(今俄境)起至浩罕边界为止的中俄西段边界。通过这个条约,俄国割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包括斋桑泊和特穆尔图淖尔在内的44万多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15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

(1884年5月11日)
1.背景:1862年,法国发动了侵越战争,迫使越南签订《西贡条约》。1867年,法军进一步控制了湄公河三角洲。1873年11月,法国组织远征军再一次进攻越南。越南向清政府求援,并招参加过反清起义军的刘永福率黑旗军抗法。刘永福率黑旗军配合越南军队大败法军。1882年4月,法军再度进攻又遭失败。1883年5月,法国议会通过增加远征越南军费550万法郎和增派1800名侵略军的议案。8月,法军攻陷越南首都顺化,逼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此后,法国把矛头指向中国,要求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并撤出越南北部的清军等。李鸿章在德国人德璀琳的撮合下,与法国海军军官福禄诺进行谈判,并于1884年5月11日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
2.主要内容:①中国承认法国与越南签订的条约和对越南的保护权;②中国驻越清军调回境内(未明确规定撤军期限);③法国不索赔款,中国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④法国与越南修约时,不出现有损中国体面的字样。

16

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1885年4月)
1.背景:日本为达成其对外扩张的战略,与清政府围绕朝鲜控制权等问题展开拉锯战。1876年,日本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82年8月,又与朝鲜签订了《仁川条约》(又称《济物浦条约》)。1884年2月,朝鲜开化派依靠日本军队发动“甲申政变”,袁世凯指挥驻朝清军打败日军并攻下日本使馆。“甲申政变”后,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天津谈判,并于1885年4月签订《天津会议专条》,为甲午战争埋下伏笔。
2.主要内容:①中、日同时从朝鲜撤兵;②中、日两国均不派员充任朝军教练;③将来朝鲜倘有变乱,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相行文知照。

17

《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1885年6月9日)
1.背景:1884年北黎事件后,法国反诬清政府违背《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极力讹诈,并于1884年8月5日进攻台湾基隆,失败而归。6日,法国海军陆战队强行登陆,狼狈失败。基隆之战以法国失败而告终。7月15日,法国发动马尾海战,在清政府妥协政策的影响下,福建水师基本全军覆没。8月26日,清政府被迫对法国宣战,1885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清军老将冯子材率军前往镇南关迎战,并取得了镇南关大捷,扭转中法战局,引起法国政局的动荡,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但由于清廷的妥协政策,清政府“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1885年6月9日,李鸿章与巴德诺代表中法两国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又称《中法新约》)。
2.主要内容:①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②在中越边境指定两处为法国陆路商埠,允许法国在此设立领事馆;③法货进出中国边界,应减轻关税;④日后中国修建铁路,须向法国人商办;⑤法军从台湾和澎湖撤军。

18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17日)
1.背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李鸿章的“避战求和”“避战自保”的策略影响下,日本取得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清廷经营几十年的北洋海军彻底覆亡。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在日本指示下派遣“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主要内容:①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③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⑤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⑥为保证中国履行条款,日军暂时占领威海卫。

19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7日)
1.背景:1900年,由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侵略中国。1900年夏义和团反帝斗争进入高潮,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义和团,并借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联合发动侵华战争。6月10日,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杨村一带被义和团击败。6月17日,帝国主义军舰向大沽炮台进攻,占领了大沽炮台。6月21日,慈禧太后向八国联军宣战。7月14日,联军攻陷天津,随即集结2万兵力进犯北京。8月14日,北京失陷,八国联军在京津一带烧杀抢掠。9月,侵略军陆续增至10万人,并由京津出兵侵犯山海关保定、山西等地。同时,沙俄又单独出兵17万侵占东北三省。1901年9月7日,德、俄、英、美等11个帝国主义国家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八国联军除留下部分兵力常驻京津至山海关18处要地外,其余全部撤走。而沙俄侵略军则强占东北不撤,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拒俄运动。
2.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银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为担保,分39年还清,加上年息4厘,本息共计9223万余两;②在北京设立“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在这个区域内居住,各国可以在这里驻兵;③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一律削平”,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1个战略要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④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违者皆斩”;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以办理今后对帝国主义的交涉。

推荐阅读

1.《资治通鉴》全文阅读(司马光主编、胡三省注,目录链接)

2.《三家注史记》全文阅读(目录链接)

3.《三国志》全文阅读(陈寿;裴松之注;目录链接)

4.《帛书道德经》(原文+译文)

5.《道德经》(原文+译文)

6.《六祖坛经》全文赏析

7.《笠翁对韵》完整版(原文+注释),声律启蒙必备

8.《增广贤文》全文赏析

9.《黄帝内经》全文赏析(目录链接)

10.《黄帝八十一难经》(原文+译文)

11.《西游记》全文赏析(目录链接)

12.《水浒传》全文赏析(目录链接)

13.《聊斋志异》全文赏析(目录有链接)

14.《孟子》全文+注释+译文
15.《中庸》全文、注释及译文

16.《孙子兵法》全文+译文

经典阅读细品三国好书推荐文史驿站名著名篇文史资料库

老蒋聊历史
阅读经典,好书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