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章宗是谁?就是那个指挥金军铁骑迎战南宋“开禧北伐”的大金皇帝完颜璟,最后逼得宋宁宗同意以宰相韩侂胄的首级交换金国侵占南宋的土地,签下屈辱的《嘉定和议》,规定双方世为伯侄国,南宋增岁币三十万两、匹,另交犒军银三百万两。
由于受地理因素的影响,金朝境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南北区域化明显特点。南部经济发达,以汴梁(今开封)为代表,交钞使用频繁;北部是政治中心,以中都(今北京)为代表,当时的中都经济虽也发达,但远不如汴梁。在币制方面,金章宗上台后,从社会金融领域实际情况出发,大刀阔府地进行币制改革创新。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交钞发行的分界制度。纸币发行的分界制度,是指纸币要在一个固定的期限内使用,到期必须以旧换新,旧钞不能再继续使用。北宋的交子就是分界发行,三年为一界,界满兑换新钞。
金初,政府规定交钞发行“以七年为限,纳旧易新”,即流通以七年为一界,界满缴纳旧钞更换新钞。大定二十九年十二月,为便利百姓日常生活及商贾交易,章宗听从有司谏言,“遂罢七年厘革之限,交钞字昏方换”。同时停止铸造铜钱。对于那些使用时间很长的交钞,只有字文磨损不清、料号不明、年月故暗者,方可向所属库司兑换新钞,或换取铜钱。至此,从理论上讲,交钞成为永久通用、无限期流通货币。
章宗取消纸币的分界制度对后世的纸币流通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货币发行角度看,古代纸币的分界制度是有其优越性的。一是界满换钞,可以不断提高纸币的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保持纸币防伪技术的领先地位。当时很多不法分子造假币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分界可以更加防止民间造假。二是纸币使用寿命周期短暂,流通中磨损严重,界满换钞可以更好地保护纸币持有人的利益,防止残破旧钞给百姓带来经济损失。三是纸币流通的需要,界满可以依据货币购买力,百姓实际支付的需要,进行改版调整,完善纸币券别结构。四是分界制度可以使政府掌握纸币的发行总量。政府可以通过上一界纸币的发行总额,计算出下一界的大体发行数量,可以有效地做到宏观调控。金章宗大胆取消交钞的分界制度,固然有他的出发点和考量方式,但是设置分界制度,无形当中等于为将来可能会发生的通货膨胀隐患主动砌起了一道防火墙。取消分界制度,这就使得政府无法掌握流通中交钞的准确数量,更是无法预判未来货币市场对交钞的实际需求量,使交钞在短时间内形成泛滥之势。
但纸币分界制度也有一定的好处,它可以更好地树立政府形象,保持纸币的稳定和信誉,取信于民。在金朝取消交钞分界制度60年后,南宋朝廷才正式宣布会子可以实行无限期流通。
因为取消分界制度,惟有“文字故暗,钞纸摩擦”和“料号不明,年月故暗”的交钞才可以兑换,这一做法使得假钞有机可乘,因为有的交钞外表破损、文字漫漶不清,不易识别,假钞便趁机掺杂进去参与流通。于是,政府就在各地设立辨钞人,相当于今天钱币鉴定专家,鉴定费用随贯量给两钱,最多给付六钱。
泰和四年(1204)七月,章宗废除限钱法。不久,有鼓铸篆书“泰和重宝”折十大钱,与交钞并行使用。因为钞法屡变,引发商品交易不便,交钞流通受阻,导致人们不满,百姓满腹牢骚。
泰和重宝折十篆书
为此,章宗命令御史台,如果在都市城镇,百姓敢聚集在一起,议论钞法难行的,立刻差人捉拿,告发者赏钱三百贯。但这一强硬做法不能彻底解决钞票不能流通运转的问题,为此,泰和七年(1207年)五月,章宗采纳户部尚书高汝砺倡议,发布了《钞法条约》,以规范交钞的使用,同时添印大小交钞。为加强钞库管理,又增副使一员。《钞法条约》,是自北宋交子产生以来,第一步关于纸币的规范性条约。
高汝砺,应州金城县(今山西省应县)人,金朝著名宰相。大定十九年(1179年),高汝砺中进士,后历任石州刺史、左司郎中、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尚书左丞、平章政事、右丞相等职。高汝砺为官四十余年,在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和主张,积极立钞法、重农耕、惩贪官、用贤才,自身慎密廉洁、规守格法,深受百姓爱戴,被称为“乱世廉吏”。当时交钞不能顺畅流通运转,高汝砺根据情况上疏奏事,多方改进,民众使用起来感到很方便。皇帝对他很是赞许,说内外百官谈到各自负责的问题,都是过于空泛。只有户部尚书高汝砺,论奏的几件事,均切中要害,并已实行。
章宗币制改革提出的“添印大小交钞”,是指交钞的面额。大钞包括五种,分别是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和十贯;小钞也是五种,分别为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和七百文。大定二十九规定,新交钞在全国通行后,仍实行分路管辖的制度。往往几路联合,在钞面上加盖印章,称为“合同”。一路发行的交钞,可以在参加合同的几路通兑。承安二年(1197年),朝廷又下令西京、北京、辽东路三地打破小钞流通的地区限制,各路小钞均可以使用。泰和三年(1203年),规定三合同交钞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在全国流通使用,还可以缴纳赋税。泰和八年,朝廷又彻底打破小钞的流通区域限制,令小钞可在全国通行。如此,小钞就成为中央发行,全国流通的统一货币了,这在货币史上是一个创新之举。
为保证交钞顺利流通,章宗还将流通情况是否顺畅作为考核官员的重要内容。泰和七年,他传谕尚书省,“今既以按察司钞法通快为称职,否则为不称职,仍于州府司县官给由内,明书所犯之数,但犯钞法者,虽监察御史举其能干,亦不准用。” 泰和八年正月,由于通货膨胀严重,大面额的交钞换铜钱困难,以致京师行钞受到阻滞,章宗又重申“按察司及州县官,仍以钞通滞为升降。” 而且,朝廷对违规官员的处理非常严厉。如,泰和七年,河北按察使斜不出巡察地方时,按照规定政府官员应以交钞支付,但他以难以支用为由,拒不领取交钞,而是令下属领取铜钱。他的这一违规行为立即引起御史弹劾,上报到章宗,章宗勃然大怒说纠察的官员首先就坏了规矩,情不可恕,对斜不出杖责七十大板,削官一阶解职。
章宗当政后,以收铜铸钱弊端多、费用巨大、而所得钱币甚少为由,废除了代州阜通监和曲阳利通监,停止铸钱。后来交钞发行量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作为准备金的铜钱数量也要相应增加。但是废除阜通监和利通监二监铸钱,导致铜钱铸造数量锐减,而且无论是富商还是百姓都将手中大量铜钱贮存起来,以免财产受到损失,这就使得本已紧缺的铜钱市场供应更加雪上加霜,交钞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低。章宗承安四年(1199年)前后,令印制小钞代替钞本,说明此时的铜钱已无力担负起交钞准备金的重任了。
章宗因为继承了世宗打下的良好家底,府库积粟可供官兵五年食用,府库积米可供二年食用,府库铜钱可供两年支用。故,初期交钞币值基本上还能维系稳定,政府基本可以掌控交钞发行量。
承安之后,章宗一朝政治开始逐渐腐败。这一时期,中原地区水灾、旱灾和蝗灾多有发生,再加上黄河三次大決堤,造成两岸农民背井离乡,耕地受损,农业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中央财政税收大幅减少。外加赈灾、河防开支增大,金朝社会经济逐渐开始由盛转衰,通货膨胀既是最直接的后果,也是最明显的标志。
章宗上台伊始,在对南宋问题上一直秉持一种和平相处的态度,但南宋贸然发动“开禧北伐”,章宗被迫应战。金朝虽大获全胜,但也实力受损,巨大的军费开支使得朝廷财政入不敷出。而且,章宗执政后期,开始沉迷于奢华享受,改造宫殿陈设,每日动用绣工一千二百,两年才完工。为弥补财政不足,朝廷无奈只得开始增发交钞,致使交钞泛滥,日益贬值,万贯只能买到一个烧饼。此时民间交易只认铜钱拒用交钞,殷实之家纷纷破产,店铺关门倒闭,市场萧条凋零。
泰和八年(1208年),金章宗去世,追谥为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葬于道陵。自此,金朝一度的盛世繁华彻底暗淡无光。金天兴三年(1234年),金朝在南宋和蒙古的南北双重夹击下最终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