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倒计时22天:文学考研/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谈:稳住心态+坚持到底≈成功上岸!
文摘
文化
2024-06-08 22:36
吉林
【嗨!这是第148篇原创内容,全文3553字】
今天要聊的主题是文学考研,主要针对的是前几天某位粉丝朋友的提问。上大学之前,我对考研这事儿基本不了解。大一时没有想过要不要考研的问题,总觉得这是大三大四的学生才考虑和忙碌的事。没想到时光匆匆,转眼间这个问题就迫在眼前了。我决定要考研的想法是大三时定下来的。想想那时候的自己,还是有点追求的,想着将来最好做一个大学老师,既体面又清闲(那时还不知道“青椒”其实并不轻松)这样的话几乎就必须要拿到博士学位,所以考研是肯定的了。想啥呢?我自己有几斤几两重还是很清楚的。虽然中学以前学习成绩还可以,能在年级名列前茅,但到了人才济济高手如云的高中,乡镇学校出来的我就落后了。经过三年的努力,最终高考成绩在班里算中等吧。上了大学以后,不是说自己就不用功学习了,但个人感觉,在汉语言文学这种男女比例失衡的专业里,男生好像普遍不如女生努力(用功)。或者可以这样说,除了少数的男生,大多数男生对于绩点、奖学金、保研名额等这类东西好像不是那么在乎。大家所求的基本上是不挂科就可以了。当然,分数和绩点要是高了,一些荣誉和奖项要是得到了,那肯定也很高兴。就这样,我大学时候的成绩,在年级也维持在中等水平。平平无奇。所以清楚知道自己情况的我,很明白自己没有保研的资格,所以就安心准备考研了。大三那时候,专业课已经不多了,有的是我们自由支配的时间。那时候和一个好朋友一起,喜欢找间没有课的空教室上自习,把教材好好看看(说实话,很多教材除了上课和期末备考时翻开看看,平时看的还真很少,以至于有的书都还很新,这跟提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同学相比,考不过人家是有原因的),顺便读一些书,比如现当代的小说,外国的文学名著,古代文学的一些著作。虽然那时期我读的书还是很少,但相比之前只看文学史教材的自己来说,还是补充了一些知识的。这一点其实很重要,因为文学考研要对一些经典文本很熟悉,书里的很多细节可不是你根本没看过原著只靠背一下故事梗概或简答题就能答出来的。正如那句俗语所言,“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考研不像高考,考研的信息收集非常重要。真的,不是一般的重要。这里说的主要是备考前期也就是择校时的信息收集。因为考研不像高考是先考试再报学校,它是先选择了某所学校再背水一战的。所以说,哪个学校好或者所考专业强,考哪个学校,哪个学校考什么,试题的难度怎么样,报录比如何,性价比高低,是否歧视本科出身,是否相对公平,是否接收调剂……不了解个七七八八你也不敢贸然尝试。听着是不是挺累人的?还真是这样的。关于这些信息,你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只有多渠道尽可能地去搜集。搜集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可以网上找(报考学校官方网站的动态,目标院校的微博超话,知乎考研贴,小红书经验贴,闲鱼贴,考研公众号,B站考研资源以及相关的视频课,线上考研机构,已上岸的学长学姐分享……)也可以线下找。当然,认识已上岸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是了解考研信息最直接的途径。了解考研信息的过程是比较繁琐的,但每个考研人自己都要亲历一番,别人是替代不了的。自己的事自己不上心,只等着别人弄来现成的然后自己去享用,这不是不可以,只是一方面没那么容易捞现成的,另一方面这样做效果也不太好。正如我们中学时代经常听老师说的那句话,自己做错的题整理到错题本上比你只看不动手效果要好很多。别不信,还真是这样。所以说,考研早点准备比较好。这样时间充裕,后期不会那么慌。不过我个人不太赞同那种刚上大学就备战考研的做法,战线拉的太长了,而且“考研高考化”想想也挺悲哀的。如果你有这个想法,当然很好,说明你目标明确,那样的话我建议你把功夫用在平时,比如认真学专业课,认真学好英语,打好基础。如果三年下来能拿到保研名额,那非常好,如果不能,专业课学扎实了后期再准备考研也会轻松不少(如果是跨专业考研,那还是早点准备比较好,毕竟复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其实考研的话,大二开始准备已经很早了,大三开始准备是较为普遍的。大三的那个暑假比较重要,可以复习+背诵起来了。后期的话,给自己规划好每个阶段的任务,好好去完成就可以了。其实考研不止是考研,更是考验。考验我们的信息搜集能力,考验我们的知识能力,考验我们的耐力,更考验我们的心态……心态真的很重要!!!我想,每一个考研人或许都有一段打鸡血和焦虑乃至快要抑郁的时期吧。尤其是越到后期越容易焦虑。比如10月份时,感慨怎么还剩两个多月了我啥都没背呢,11月份时又感慨怎么只剩一个月了我还没背完呢,别人怎么都复习好几轮了,我是不是不行了,是不是考不上了,是不是要二战了,别人找到好工作了我要不要也去试试,与我一起备考的同学中途不考了我要不要放弃……真的会问题多多。我在考研当年的10月份,有段时间陷入了严重的焦虑期。就是考研正式报名没多久后,感觉自己复习不完了,有种想放弃的念头,但又很纠结,于是很痛苦。自己都感觉到如果沉在那种情绪里久了,真的要抑郁。那时候我才清楚地意识到,原来抑郁症可能真的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后来与家人,同学,朋友聊天,心态放稳了很多,主要是想开了。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我那时太看重结果了。老是想着考不上怎么办,考不上了又没找工作不是两头都耽误了吗?考不上了还要二战吗?那不是增加家里的负担吗?人真的不能多想,烦恼大都是想出来的。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烦恼自然就出现了。调整好心态后,我从至暗时刻里走了出来,剩下的备考之路就四平八稳按部就班了(那时候喜欢用一句话给自己加油打气:“干就完事!”)还有,坚持很重要!一定要坚持到考研的那一刻,坚持到考完的那一刻。坚持不一定胜利,但更有可能胜利。我记得考研那两天,教室里人并没有坐满,不用想就知道有学生放弃了。只是我望着那空空的座位不知道它的主人是在哪一步折返了。不是在替别人遗憾,因为我没法评价他人的生活和选择,更何况是于我未知的情况,我也没有暗喜自己很可能少了一位竞争对手,因为考不考得上不要寄托于对手发挥得有多差,而在于你发挥得有多好。毕竟“全靠同行衬托”的话,我们还好意思评价自己吗?记得很清楚,考研第一天的第一场,大家都觉得政治挺简单的,感慨肖秀荣老师押题的厉害,姜还是老的辣。喜气洋洋参加下午英语考试的我,刚看到卷子就有点懵了,这阅读怎么都读不懂了?完了,这是“药丸”啊!就这样,心态崩了的我真的是在晕乎乎的状态下等来英语考试结束的铃声的。说实话,第一天考完,第二天就不想参加了,因为感觉英语发挥极差,很可能不过线,那样的话即使第二天的专业课都考满分,也是白搭了。那时我真的体会到了欲哭无泪的感觉。好不容易坚持到了上考场的时候,却遇到了这种情况。后来冷静下来,觉得不管如何还是要参加第二天的专业课考试的,就算是为了见识一下目标学校的真题也要参加。大不了明年再来!还好,第二天专业课发挥得还可以。起码自我感觉还好。说真的,考研结束直到出分的那段时间里,我对于一战成硕一直没有抱多大希望,真的好担心英语不过线。所以说当查到成绩的那一刻,看到自己英语分虽然低但过线了并且总分还可以,我真的高兴得直拍大腿大叫大跳一蹦没有三尺高也得有两尺半。考研查分的那个场景我至今都记得特别清楚,比我高考查分的那一幕都历历在目。真的体会到考研上岸的那一刻是有多么开心(虽然当时并不确定那个分数就能最终上岸,但起码有了希望)“我对一些事情抱有很大期望或者自认为发挥挺好的时候,一般结果并不怎么好。当我觉得表现糟糕没多大希望时,反而结果并不算差。当初考研就是这样,一直以为自己初试要挂了。”这也让我明白,努力和坚持不一定成功,但会更接近成功。很像鸡汤对不对?鸡汤好喝有营养就行了,还管它公鸡母鸡大鸡小鸡白鸡乌鸡的干嘛?恕我没有针对具体学校来谈自己的备考经验,反而啰嗦了这么半天,说了很多或许对有些朋友而言根本没啥用的话。最后,针对汉语言文学(尤其是想考现当代文学)专业的考研学生,分享一些公众号(俺不是打广告的,不是中间商,也不赚一点差价)
当流赤足踏春去,
二三吾子潇洒归。
风里雨里,
等你来!
,喜欢就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