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这是第138篇原创内容,全文2890字】
《致谢》
多年以后,面对论文,我将会回想起在五月天气还不算太热的宿舍里写下这篇致谢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越长大,觉得时间过得越快。曾在看剧时偶然得到了对这一错觉的一种解释。日剧《重启人生》第一集中有这样的一段台词:
“关于这件事,我看书上说,是因为一年的相对长度会渐渐变短。比如说,3岁的时候,一年就是人生的1/3,可到了30岁,一年就只有人生的1/30了。于是随着一年的相对长度慢慢变短,我们也会感觉时间越过越快。”
不禁感慨,读研的这三年一晃就快过完了,仿佛前不久自己还在为考研上岸而激动不已,如今就要和长春、和我的学生时代说再见了。
三年前的那个中秋节深夜,我从豫东平原出发,坐了20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这片白山黑水的黑土地,心怀激动与幸福。如今,我即将离开这片生活了近三年的热土,满怀感恩与不舍。
长春的冬季虽然漫长又严寒,但它留给我的印象是热气腾腾的。在这里所遇见的人释放的热情、善意与温暖给了我诸多能量,令我有很愉快的体验。我非常珍惜这份宝贵的读研时光,珍惜与东北结下的这份缘。
一路走来,想要感谢的人总是太多。
首先,非常幸运能够成为导师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生活上,导师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从几经波折的论文选题,到论文框架的最后确定,再到论文最终的完成,我忘不了这每一个对我来说不算太轻松的环节里,导师所给予我的指导、关心、鼓励与帮助。忘不了,每当我写作思路不畅时,导师总是提纲挈领,帮我理顺写作思路,给我带来诸多写作灵感;忘不了,每当我写作松懈拖延和信心不足时,导师在亲切的交谈中给我的莫大包容、鼓励与支持;忘不了,导师对我论文细致耐心的修改;更忘不了,导师对我的每一次嘘寒问暖,对我学业、生活、健康、求职等方面的关心和帮助……
在我看来,导师不仅是一位严谨负责的好老师,更是我可亲可敬的家人,使离家千里在长春求学的我感受到了诸多温暖。不仅如此,我还从宽厚友善的导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准则,终身受用,受益匪浅。每每想到自己能遇到导师,我都感到格外的幸运与幸福。再次感谢我敬爱的导师!
感谢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各位老师。研一时的专业课上,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些老师的为人与学术风采,很是钦佩。同时,还非常感谢老师们对我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这篇论文最终还算合格的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的指点、批评和帮助。
感谢在学校遇到的室友,同学,师兄师姐,师妹和朋友。作为一个性格偏内向的人,我不太擅长社交。读研期间遇到的好朋友,我很是珍惜。还要感谢我大学时期的朋友们,虽然我们相距千里,各自忙碌着,相较以往联系少了些,但每次手机上的聊天和电话里的闲谈我都印象深刻,倍感幸福。朋友不在多,正像我常说的那句话,“当流赤足踏春去,二三吾子潇洒归”,人生能有几个知心好友,夫复何求?
学生时代的生活是幸福的。虽然写论文时我有过担忧和焦虑,甚至在论文送审的那一个多月里因担心而多次梦到不好的结果,但这些暂时的烦忧相比日后在人生中遇到的风雨波折肯定是不值一提的。
读研这三年,我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探讨和玩耍,与文学、阅读和写作相伴相随,虽然没有为自己的简历增添值得书写的一笔,但这些平凡的时光于我来说却极为珍贵。因为我对生活的看法正如我此前写路遥《平凡的世界》的那篇读书感悟的文章标题一样,“平凡的世界中,少点平庸就挺好”;也正如我喜欢的好的口语诗歌作品一样,能在平淡的日常中发现一些不一样的诗意,琐碎的日常人生便有了富有趣味的点缀,不再那么枯燥乏味。
我深知,学生时代的生活之所以感到幸福,是因为有父母家人在自己身后默默地付出。而我行路至此,家人也始终是我前行的莫大动力。
我的父母不善言辞与表达,但我深知他们对我一如既往的关爱、理解与支持。我的爸爸文化水平不高,我的妈妈因为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家庭条件不好而没有上过学,但他们二人都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在父母心里,我是一个令他们颇为省心的乖孩子。身为农民且学识不高的父母常对别人说他们没怎么管过我的学习,我能有一点成绩都是自己用功的结果。可我内心深深地明白,父母的为人处世和言传身教已是对我的最好教育。
小时候学胡适、老舍等文学大家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时,我便感到很亲切、很喜欢,因为我从中读出了自己父母的影子。爸爸妈妈的善良、勤奋、坚毅、自强、与人为善等都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使我首先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其次想要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点贡献的好人。如今,我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
老实说,父母虽然并不懂我的专业和研究内容,尤其是我的妈妈,她不明白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什么意思,在我的解释下只知道和“语文”有关,她也不知道我写的论文是什么东西,但却知道它关乎孩子能否顺利毕业,是非常重要的,但父母作为我的坚强后盾,为我撑起了在校安心学习的一片天,给我提供了强大的情感支持。
每次在电话里和爸妈闲聊,聊些我在校的日常,再唠些家里的日常,这些看似没什么营养的闲话对我来说却格外有力量,总能让我在疲倦懈怠或烦闷颓废或郁闷低落之时获得满满的力量。
对于农民而言,似乎没有“退休”一说,他们总是活到老,干到老,直到干不动。这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如果孩子孝顺且争气,他们还可以享一点福,如若不然,便有为儿孙操不完的心。
我的爸爸用他干农活和建筑工作的双手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如今头发已白,腰背已弯,身体不太好却还在干着重体力劳作,不舍得休息。他爱说自己天生就是干活的命,可谁不知道休息着更舒服呢?
我曾在爸爸生日的时候写过一首《生日礼物》的小诗送给他。全诗如下:
几乎没怎么过过生日
每次都赶在农忙时节
有时忙得连顿饭都顾不上吃
哪还会特意改善伙食
你爱说以后有的是时间
等到我成家立业独当一面
地就不种这么多了
蛋糕想吃几个就买它几个
恍惚间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
你早已认领了劳作不止对这个家的意义
话少如你的我从不会表达爱意
闲聊的电话,总是打到妈妈那里
每次让你接上几句
总会嘱咐我学习别累着,钱还够不够花
沉默几秒后便说也没啥事,挂了吧
家里都好,让我在校不用牵挂
还在图书馆啃读诗歌文献的我
不知道要为你准备什么礼物
挣的钱花在自己身上你知道它的分量
放在孩儿身上却不一样,你总是这样
这次拨通电话,憋了好久直到临挂
才说出这句 ,“爸,生日快乐”
它搭乘从北国南下的顺风车
瞬间抵达了你嘴角绽开的此刻
面对父母,很多时候我内心颇为惭愧。在校学习的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为他们分担太多重担。如今我即将完成学业,要步入工作岗位,会逐渐担起这个家的重担。
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可以让家人过上少些操劳、多点幸福的生活。
对我自己,希望能够像鲁迅先生在《两地书·八十五》里所说的那样,“此后只要能以工作赚得生活费,不受意外的气,又有一点自己玩玩的余暇,就可以算是万分幸福了”。
步履匆匆中,你我皆是“赶时间的人”。借用我喜欢的诗人王计兵的诗句,让我们“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吧。
生活在继续,还请善良继续,努力继续,感恩继续……
感谢您抽出
.
.
阅读本文
当流赤足踏春去,
二三吾子潇洒归。
风里雨里,
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