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成铁榜样
王瑀,40岁,中共党员,2024年“新时代·成铁榜样”候选人,本科学历,2003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成都工务大机段线路清筛一车间工长。他曾获得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段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中的本和笔是王瑀工作时的标准配置。在王瑀的床头,叠放了《大型养路机械使用管理规则》和《工务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管理办法》等技术书籍,上面满是他的批注和标记。一张张大型养路机械的技术图纸,也被他翻阅得边缘磨损,页面卷曲。
爱学习是王瑀工作中的特点。无论是稳定车、捣固车还是清筛车,王瑀都反复琢磨反复练习,直至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只要工作中可能用到的都学。”因为王瑀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不会被淘汰,在大型养路机械这类铁路装备不断更新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2024年9月,王瑀所在的工区在沪昆铁路施工中遭遇突发情况。一台捣固车的制动缸突然无法缓解,导致车辆无法移动。当时,距离线路开通仅剩不到30分钟。王瑀通过观察制动压力表和制动缸鞲鞴行程,迅速排查出故障原因,排除了制动缸阀芯卡滞故障,保证了“天窗”顺利关闭。
现在,王瑀练就了一套迅速诊断故障的独门技术,他通过观察液压系统压力表指针的微小抖动频率、深度传感器数值的微妙变化,再结合设备运行时的整体振动幅度及油温的波动,便能迅速确定故障根源。
经过多年经验积累,他为每台大机建立了专属的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每日作业参数、故障发生及维修情况等关键信息。同时还依托“设备动态跟踪管理法”,精准预测设备易损部件的更换周期,提前准备配件,使得设备故障维修时间大幅缩短,故障发生率降低了约30%。
勇挑重担,引领改革创新
新时代的浪潮推动着铁路事业飞速发展,对生产力布局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2024年,集团公司全面推进大修施工机械化,王瑀所在的车间迎来了“人退机进”的重大改革挑战。
施工模式的全新转变、机械设备的大幅增加以及技术人才的短缺,如同重重山峦横亘在面前。
“在追求高效与和谐的生产环境中,统一的工作节奏是确保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流程顺畅的关键。”正因为王瑀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因此任何影响作业效率的不利因素都难逃其眼。
在一次施工过程中,王瑀注意到,同一种车型,不同人员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存在着明显差异——最快和最慢竟然相差十多分钟。这不仅影响了整体的工作效率,也让团队间的协作变得不够流畅。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分析,王瑀终于找到了“差异明显”的根源所在,他结合作业指导书,制定了一份新的标准操作流程,并亲自示范、亲手传授给工区职工,确保了后续的各项施工更加协调一致。
“机进人退”,实现新突破
“敢吃苦、能吃苦、乐吃苦”是王瑀的性格底色,他总是善于在吃苦中寻找快乐和收获。
“我们要相信自己!”在这场改革中王瑀率先转变观念。为做好新设备的运用和施工卡控,他从源头把控施工质量和安全质量,确保施工现场作业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和违章事件。
白天主动和施工负责人了解施工进度,晚上就自己查资料,核对各个设备的预置点位,王瑀始终坚持“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不行”的原则。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大机清筛工区成功应对了施工模式和工艺的转变,以及人员间的磨合挑战。通过两台机清的熟练操作,进而带动了三台机清的高效作业,单台机械的纯作业时间实现最大化,最高日进度达到806米,显著提升了施工进度,顺利实现了从人工到机械化的巨大飞跃。那些曾经繁重且耗时的工作,在机械化的辅助下,均能高效完成,职工们在这一变革中也感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截至2024年12月,在全年的大修和集中修任务中,他所在车间安全优质地完成线路破底清筛超过一百公里,这无疑是王瑀个人才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有力证明。
展望未来,王瑀将继续坚守“道阻且长,吾誓不懈以求真” 的信念,引领大机清筛工区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攀登。
来源:成都局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 成都工务大机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