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出,厌学抑郁、叛逆躁狂、网瘾辍学等等,让人不禁感慨现在的孩子都是怎么了。
当我们把目光放得远些,看到孩子背后的家庭时,也许会看到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还很有可能有父母的、整个家庭的。
《女心理师》里本该是阳光女孩的高三孩子尤娜却频频作出自杀行为。
因为觉得老师和同学们都不信任她,觉得她欺负同学小哲。
刚开始,尤娜的父母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直到半夜发现女儿自扇14个耳光,才送女儿去进行心理治疗。
而在心理咨询师贺顿的引导下,尤娜种种异常行为的秘密被揭开,没想到与父母的亲密关系有关。
尤娜的父母长期离婚不离家,也未将离婚的事实告诉尤娜,尽力维持着完整和谐家庭的表象。
但实际上,尤娜早已窥探到这看似完整的家庭下早已破裂的真相,而她不停地制造各种麻烦和冲突,甚至试图以自己的生命为筹码,只为挽留家庭、挽留世上蕞亲近的两人。
尤娜的种种反常、破坏的行为背后其实是整个家庭系统的驱动,而尤娜的问题实质上是整个家庭关系的“替罪羊”。
1
家庭关系的替罪羊现象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当这片土壤变质,出现病态时,这颗幼苗也会把土壤病态的部分在自己身上表现出来。
当家庭系统里出现不被支持表达的感觉时,系统便会寻求另一种表达方式,而家庭里能量较弱的,敏感度较高的人(通常是孩子)便容易成为家庭的“替罪羊”:
只要自己表现出症状,那么父母就会把双方之间的矛盾暂时搁置,转而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的身上。
这种现象在青少年(尤其是青春期)身上非常常见。
父母以为自己天衣无缝,但事实上处在家庭中的孩子很难察觉不到家庭的变化。
即便不清楚真相,但“不对劲”的感觉已经产生,此时,这种不对劲的感觉便会驱使着孩子表现出问题,进而使家庭关系的主要矛盾转移到孩子身上。
而当以孩子这个替罪羊为窗口,去看他们的家庭时,你就会看到一个扭曲变形的家庭内部世界。
有的家庭处处充满了指责、抱怨、矛盾,孩子则总是暴躁易怒,情绪行为失控;
有的家庭是缺位的父亲、抓狂的母亲和厌学的孩子组合;
有的夫妻关系一团糟,整个家庭环境就像是战区,随时都会有战火燃起......
许多父母觉得只要他们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平静的样子,孩子察觉不到。
然而孩子才是那个准确测量家庭关系的温度计,冷暖喜乐,他可能无法D一个感知,但永远都是蕞精准感知的那个。
因为家庭是孩子头上的天,而父母是撑起这片天的“顶梁柱”,当这片天出现分崩离析的征兆时,孩子的整个世界都会感到不安,于是会试图去做些什么;
因为还未将自己与家庭分化开来,主动或被动地把自己卷入到父母的矛盾中,于是承担起“父母分合”的重担,用自己的问题来“粘合”父母的裂痕;
因为父母难以看到、面对夫妻关系的问题,于是家庭系统里弱势的孩子便在无意识里制造更大的问题,替父母表达,替不被这个家庭系统支持的感觉表达。
孩子的问题成为家庭关系里的“替罪羊”,成为整个家庭的焦点,也可以成为家庭成员看到问题、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承担自己的责任,进而促进家庭系统改变的契机。
但要达成如此的契机,并不是一件易事,在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成因。
2
继发性获益下,
孩子难以“好”起来
在“替罪羊”的现象下,家庭成员会无意识地达成共识:是孩子出了问题,让孩子去接受心理治疗。
但事实上,在家庭成员不愿察觉自己的问题,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前,孩子的情况总是难以“好”起来。
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只能变本加厉,一次次用脱轨行为来发出信号:这个家庭出问题了。
同时,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是有继发性获益的,只要那些问题没被解决,或是自己变得更糟糕,那么家庭还是稳定的,也可以避免父母关系或家庭破裂。
就像尤娜发现当自己出现问题时,父亲会主动回到家庭中来,父母之间的矛盾似乎也得到了缓解,家庭似乎也因此变得“和谐”。
但父母之间的婚姻问题没解决,父亲依然想要离开,于是尤娜只能不断制造、升级问题,试图自杀,来挽救父母摇摇欲坠的婚姻。
所以,当孩子从他的症状中获益时,如父母不吵架了,注意力回到了家庭中来,孩子会无意识地认为自己的症状是“好的”,从中获得了某种力量感和价值感,问题被继续保留,孩子在无意识中也不想让自己“好”起来,把自己的问题作为解决家庭矛盾的筹码。
德国著茗心理学家海灵格说过:“孩子天然就想做家庭的保护神”。当父母之间闹得不可开交时,孩子出现问题,然后这场家庭战争便得以停止,并且为了解决“有问题”的孩子,父母之间会变得无比地团结。
当孩子做了家庭问题的保护神,获益的不止孩子,还有父母。
不必再去面对摇摇欲坠的婚姻,不必再去思考为何婚姻会变成这样,也不必再为家庭幸福尝试努力,只要把所有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相信着当孩子的问题解决了,家庭也就会变得幸福。
在家庭系统动力的驱使下,父母与孩子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共谋,鼓励孩子的继发性获益,即便积极带孩子治疗,但也难见成效。
3
作为长久牺牲品,
孩子内心背负着强烈的负罪感
长期担任家庭的“替罪羊”,会让孩子心中背负起强烈的负罪感。自己成为罪恶与苦难的源头,祸害了原本幸福的家庭。
那种负罪感会深深地折磨着孩子,会一直缠绕着孩子,让他再也过不好,因为一旦自己过好了,对父母就是蕞大的不孝。
即便长大成长,脱离家庭后,他们依然会在无意识中自我破坏,让自己得不到幸福。被困在“替罪羊”的角色中,孩子无法发展自己的人生,把自己作为牺牲品,总在为父母在课题负责。
我想,任何父母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不好。孩子总是家庭一面真实的镜子,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不妨把视角从孩子身上移开,看看家庭怎么了,夫妻关系又怎么了,亲子关系又怎么了。
把问题当作是整个家庭系统的运作来看,问题也自然找到了源头,寻到了解决方法。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儿童青少年咨询中,咨询师与父母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的原因。
当家庭成员都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后,孩子会自然地明白:父母的问题是父母的,自己不需要为此负责任。
无论父母的关系如何,他们都有能力去处理好。自己不再是罪人,也没有被抛弃的风险。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安心地去探索世界,投入地自我成长,积极地和其他人产生链接。
END
▎本文为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已做原创保护,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一个家庭的灾难:消失的父亲,催生“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I ❤ 听说吧
听说吧心理机构,16年口碑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