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俄罗斯,中国新能源汽车有何机遇与挑战?

学术   2024-11-29 17:04   北京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IPP评论”。文章仅供读者参考,不代表民智国际研究院立场。

近年来,俄乌冲突带来的地缘政治变化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政策支持、地理优势以及成本和技术竞争力的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对俄罗斯的出口实现了显著增长,尤其在2022年和2023年表现尤为突出。

然而,伴随市场扩展的机遇,中国企业在进入俄罗斯市场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政策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和本地化生产要求的增加。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深入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对俄罗斯出口的主要驱动力、市场趋势及未来发展策略,并结合SWOT分析方法,分析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对俄出口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对俄罗斯的新能源汽车出口情况


数据表明,近年来中国对俄罗斯的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增长。尤其在2022年和2023年,俄乌冲突后欧美车企退出俄市场,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表1 中国对俄罗斯出口NEV的数据[1]
具体来看:
2017年:中国对俄罗斯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额为9.17万美元,市场需求有限。

2018-2020年:出口额缓慢上升,从9.28万美元增长至50.81万美元,显示出逐渐的市场接受度。

2021年:出口额达到了409万美元,表明中国品牌在俄市场的认可度开始显现。

2022年:出口额猛增至56.31百万美元,主要由于欧美品牌的退出及俄罗斯政策的支持。

2023年:出口额进一步攀升至720.86百万美元,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俄市场取得了极高的增长速度。
表2 中国对俄罗斯、欧亚地区出口NEV的总额(单位:百万美元)

表3 中国对俄罗斯、欧亚地区出口NEV的数量(单位:千辆)

从2017年到2023年,中国对俄罗斯的NEV出口总额呈现显著增长,特别是在2021年和2022年,增幅分别达到了700%和1283%。这显示出俄罗斯市场对中国NEV的需求在短时间内快速激增。
相比之下,欧洲市场从2018年到2020年经历了较快增长,2019年和2020年的增幅分别为513%和276%。尽管2021年到2022年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103%的增幅,显示出持续的市场吸引力。
全球NEV出口总额的增长趋势与欧洲相似,2019年和2020年增长率分别为512%和275%,而2021年到2022年增速虽然减缓但仍高达104%,表明全球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旺盛,特别是欧洲和俄罗斯成为了主要增长驱动力。

表4 中国对俄罗斯、欧亚地区出口NEV的均价(单位:千美元辆)
另一方面,汽车均价波动较大。从2018年到2019年,俄罗斯市场的均价下降约50%,但在2020年迅速上涨约200%,之后维持在较高水平,2021年到2022年进一步增长了117%。这反映出俄罗斯市场对高端NEV的需求逐渐增加。
而欧洲市场的均价波动相对稳定。2018年均价小幅上升17%,2019年则回落28%。2020年到2022年保持平稳,增幅仅为12%,表明欧洲市场对中国NEV的价格接受度较为稳定。
全球均价变化与欧洲类似,2018年上升18%,2019年下降28%,之后均价波动趋缓,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上涨0%和15%。这显示出全球市场对中国NEV的价格适应性逐步增强。

整体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逐步填补了欧美品牌退出所带来的市场空白,在俄罗斯市场获得了显著份额。与亚洲和欧洲市场相比,俄罗斯市场需求增长更为显著,且对高端车型接受度更高;欧洲市场则在价格方面较为敏感,但需求保持稳定。总体来看,俄罗斯和欧洲已成为中国NEV出口的两大主要增长区域。

 中国出口俄罗斯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原因

第一,俄乌冲突的影响: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全面制裁,尤其在汽车领域,许多欧美品牌纷纷撤出俄市场,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提供了扩展的空间。西方主要车企(如大众、宝马、福特等)纷纷退出俄罗斯市场,造成当地汽车供应链严重断裂。2022年俄罗斯汽车销量下滑58.8%,产量同比下降96.7%。大众等车企的撤资决定使市场空白进一步加大。

第二,双边关系稳定:中俄长期保持良好政治和经济合作,保障了贸易关系,助力中国品牌在俄市场拓展。普京在2024年9月的“俄罗斯能源周”论坛上表示,俄罗斯将提升对亚太地区和友好国家的能源出口比例,加强自主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具有积极意义。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24“俄罗斯能源周”论坛全体会议上表示,俄罗斯正在扩大能源合作的地域和规模。图源:法新社 

俄罗斯对友好国家的开放姿态和基础设施的增强,为中国电动车在俄市场的扩展提供了更稳定的合作环境,有助于双方新能源产业合作的深化。

第三,俄政府的政策激励:俄政府推行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购车补贴、免税、停车优惠等措施。2023年,俄罗斯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NEV)的发展,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政策目标。到2030年,俄罗斯计划投资5110亿卢布(约80亿美元),使电动汽车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10%,累计产量达到73万辆。为此,政府提供了丰厚的购车补贴和加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
俄政府此前出台《电动汽车生产发展和使用规划》,计划到2030年电动车产量占俄汽车产量的10%,届时将建设7.2万个充电桩,其中快速充电桩2.8万个。图源:新华社
(二)地缘原因

第一,地理位置的优势:中俄两国接壤,地理位置相邻,降低了物流成本,并能更好地保证供应链的稳定。特别是通过铁路运输,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更快捷地抵达俄罗斯市场。

第二,物流和供应链稳定性: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中拥有完整的体系,能够高效应对国际市场的波动,确保出口的持续稳定。此外,地理接近使得中国品牌更具竞争力,相比其他欧洲或美国品牌,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俄市场的物流成本显著降低。当前,比起单独的企业出海,企业组团产业链出海将会更有效的输出,靠着地缘的优势,中俄的互通将会更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中国车企的本地布局和合作模式: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本地布局已具备规模。例如,长城汽车在2019年完成了俄罗斯图拉工厂的建设,这是中国车企在海外首个涵盖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生产工艺的整车制造厂,总投资达5亿美元,年产能15万辆。
此外,奇瑞采用与俄罗斯本地车企UAZ的联合生产模式,吉利则通过整车出口模式进入俄罗斯市场。这种本地布局与代工模式提升了中国车企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
近年来,奇瑞、长城、吉利纷纷在俄罗斯推出主力车型,如哈弗大狗、吉利星越、奇瑞瑞虎8等,迅速填补一些跨国车企退出后的空白市场。图源:新华社
(三)科技原因

第一,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中国在电池续航和智能驾驶系统等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尤其在低温环境电池适应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能够适应俄罗斯严寒气候需求。此外,中国车企在生产规模和成本控制上具备显著优势,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体系。这些技术和成本优势使中国车企的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中更具吸引力。

第二,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的优势,使得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在俄市场的低收入消费群体中,中国品牌凭借性价比的优势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此外,俄罗斯当地车企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只有少数品牌如LADA表现较好,但整体竞争力有限。这进一步凸显了中国车企的技术优势和产品质量,使其能够逐步占领俄罗斯市场。

 基于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俄罗斯的SWOT分析


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对俄出口的数据和市场现状,我们对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俄罗斯进行了初步SWOT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思考出海俄罗斯的市场策略。

(一)优势(Strengths)

性价比与知名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价格上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中低收入的俄罗斯消费者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通过持续拓展市场,中国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特别是经济型车型逐渐得到广泛认可,这些车型在俄罗斯消费者中获得了高度评价。

供应链稳定性:中国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能够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的波动,确保对俄罗斯的出口稳定性。这使得中国车企在面临地缘政治和物流挑战时,能够更好地维持产品供应的连续性。

市场增长潜力:2023年,俄罗斯电动汽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电动汽车保有量同比增长75%,新车销量达到上年的5倍。尽管电动汽车在整体汽车市场中的份额仍然较小,但这种增长趋势表明巨大的潜在机会。
此外,莫斯科和加里宁格勒等地区的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对电动车的浓厚兴趣。中国品牌通过出口新车和二手车形式满足了俄罗斯及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无法通过当地生产快速填补市场缺口时,二手电动车成为了重要补充。
根据俄罗斯交通局的数据,莫斯科市保有量增长6倍,加里宁格勒州增长2倍,莫斯科州增长1倍。不过,目前电动汽车在俄乘用车保有总量中的份额还不到0.1%。
地缘和贸易优势及多样的产品适应性:中俄之间的地缘优势以及良好的贸易关系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俄罗斯的扩展提供了巨大机遇。此外,增程式电动车能够适应俄罗斯的特殊地理和基础设施条件,既满足短途驾驶的电动需求,又能在长途时依靠燃油引擎,这使得中国电动车的多样性适应了俄罗斯市场多种需求。
在二手车市场中,中国电动车也展现了独特的竞争力,不仅用于替换老旧车辆,还凭借较高的科技感和舒适性迎合了俄罗斯消费者对现代化交通方式的追求,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品牌在该市场中的影响力。

(二)劣势(Weaknesses)

本土化生产要求提高了进入门槛。俄罗斯的补贴政策规定,只有在俄罗斯本地组装的新能源汽车才能享受补贴,且对电池国产化的要求逐步提高。这意味着中国车企必须在俄投资建立生产或组装设施,增加了初期投入和运营成本。
与直接出口相比,本土化生产需要更多的资本投入、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复杂的审批手续,这对进入门槛形成了较大阻碍,尤其对于初次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投资风险和成本高企。建立本地生产基地面临巨大的资金投入以及复杂的投资环境。这些包括当地的法律法规、税务政策和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如何适应和融入俄罗斯的商业文化。
中国车企需要对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回报进行详尽的评估。尤其是在俄罗斯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购买力尚未完全形成稳定的态势,投资风险更为突出。对于那些尚未在海外市场积累足够经验的中国车企来说,这种高昂的投入成本和高风险的环境可能影响其进驻的意愿。

支付款项回收困难。由于俄罗斯受到美欧的严厉经济制裁,许多俄罗斯银行被排除在国际金融系统之外,导致中国车企在向俄罗斯市场出口新能源汽车时,面临款项支付和回收的巨大风险。
在实践中,制裁名单中的俄罗斯银行无法顺利进行国际结算,而中国的银行在内控制度上也极为严格,通常会拒绝与这些受制裁银行开展业务。即使最终款项能够回收成功,涉及与受制裁机构的交易也可能触发美欧对企业的制裁风险,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财务压力和不确定性。
国际制裁层层加码,使得俄罗斯收款业务十分不稳定,结算中的业务也可能被迫中止。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俄罗斯政府正在努力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目前的充电网络尚不完善,尤其是在城际间缺乏充电站,这对消费者的使用便利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基础设施不足会直接影响电动车的日常使用场景,限制了长途驾驶的便利性,导致潜在消费者在购买时犹豫不决。
此外,现有的充电站数量和充电速度不足也意味着在充电过程中可能需要较长时间,这对于习惯了传统燃油车加油快速便捷的消费者来说,接受度较低,进一步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速度。
(三)机会(Opportunities)

市场空缺:目前,俄罗斯电动汽车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为27.2%,在所有外国品牌中位居第二,仅次于日本。截至2024年7月1日,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俄登记量达到1.38万辆。随着欧美车企纷纷退出俄罗斯市场,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极大的市场机会。尤其在俄罗斯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品牌能够抓住市场空缺,实现快速扩展,市场潜力巨大。

政策支持:俄罗斯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免除联邦公路收费、购车补贴、免税、车船税减免和停车优惠等。同时,莫斯科市已建成超过3000个充电桩,其中2400多个在《莫斯科能源》计划下免费提供使用,这些充电设施的建设为电动汽车的普及创造了有利条件。

根据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Autostat的数据,截至6月底俄罗斯共有7410个充电桩。
俄罗斯政府还计划到2030年投资5110亿卢布,实现电动汽车占总产量的10%,并建成7.2万个充电桩。这些政策和投资计划为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特别是在本地生产的情况下,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补贴。

基础设施快速改善:尽管目前基础设施存在不足,但随着政府的努力,充电设施正在逐步增加,尤其在莫斯科等大城市,充电桩的数量已大幅增加,为电动车的日常使用创造了便利条件。
此外,未来几年,政府还计划大规模投资建设更多充电设施,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这为中国企业在俄市场的扩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加之计划到2030年实现的充电网络扩展,中国车企如果能够与当地企业合作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巩固其在俄市场的竞争地位。

(四)威胁(Threats)

政策稳定性和执行力的疑虑:俄罗斯作为新兴市场,其新能源汽车政策尚在不断调整中,政策的稳定性和执行力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投资决策高度依赖于对政策支持的持续性预期。如果俄罗斯政府在新能源汽车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发生变化,可能会对中国企业的战略实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此外,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之间政策执行的一致性也可能存在差异,导致企业需要应对不同层级的政策变动。

地缘政治风险与美欧制裁:俄罗斯当前正面临美欧的广泛经济制裁,这对中国企业的出口构成潜在威胁。若中国车企向被列入制裁名单的俄方主体出口新能源汽车,或者这些车辆或零部件被用于军事用途,将有可能导致中国企业自身也被列入美欧制裁名单,进一步限制其在其他市场的活动。
此外,企业可能会面临管理层的刑事责任,严重影响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和业务的可持续性。中俄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虽总体友好,但未来可能受到国际形势的多重影响,这些不确定性可能增加中国车企在俄经营的难度。

市场规模尚小,不确定性高:尽管俄罗斯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速,但整体规模仍然较小,消费者的接受度和购买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在俄罗斯汽车市场中的份额仍然很小,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接受度尚不够普及。
尤其是面对经济波动和购买力下降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购买价格较低的二手燃油车,而非昂贵的新型电动车。市场的相对不成熟和整体需求的不确定性,可能使得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投资面临长期回报风险。

本地车企崛起的竞争压力:随着俄罗斯政府对本地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俄罗斯本地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逐渐崛起,未来可能成为中国车企的强劲对手。俄本地车企在生产成本上可能享有更大的优势,尤其在本地化生产、享受政策优惠以及品牌本土认同感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竞争力。此外,其他国际车企在俄罗斯市场的积极布局,也可能对中国企业形成竞争压力。俄罗斯政府的本地保护政策可能进一步加剧这种竞争,限制外国车企的市场扩展能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全球地缘政治的变化、俄罗斯本地政策的支持以及中俄友好关系的推动。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对俄罗斯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额均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并在2023年达到了新的高峰。这一趋势表明,俄罗斯市场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在逐步提升。
然而,俄罗斯市场的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当地政策的变动性以及本地车企的崛起,也为中国品牌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未来,中国品牌需要在技术升级、产品优化、本地化生产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投入更多资源,以适应俄罗斯市场的特殊需求并提升竞争力。
基于SWOT分析的策略建议,尤其是在提升耐寒技术、本地化生产布局、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将是中国品牌在俄市场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通过强化这些方面的竞争力,中国品牌将更有能力巩固其在俄市场的地位。

总体而言,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如果能够有效把握市场机遇并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将在俄罗斯市场实现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资料:

1.  阿紫叔车生活. 保有量低却政策极好,为何我国车企应布局俄罗斯新能源车市场[EB/OL]. (2024-06-27) [2024-10-29].https://chejiahao.autohome.com.cn/info/15631532

2.  中国经济网. 普京:俄罗斯正在扩大能源合作地域和规模[EB/OL]. (2024-09). [2024-10-29].http://intl.ce.cn/sjjj/qy/202409/27/t20240927_39153939.shtml

3.  环俄网. 持续加强本土合作 应对俄罗斯二手车市场多重挑战[EB/OL]. (2023-11-16) [2024-10-29]. https://www.huanenet.com/mtgd/7312.html

4.  郭欢, 陈起超, 董梦, 刘姝倩, 王丹, 陈琳.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跨境监管下的风险与应对(下)[EB/OL]. (2024-05-13) [2024-10-29]. https://www.kwm.com/cn/zh/insights/latest-thinking/cross-border-supervision-risks-and-countermeasures-for-chinese-new-energy-vehicle-companies-part-b.html
[1]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进出口数据

民智国际研究院
察哈尔学会联营智库,凝聚民间智慧,解读国际风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