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治理的又一次失败?
看COP29如何深陷争议与无奈
导读评析
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巴库的召开,再次暴露了气候治理中的深层问题与制度困境。选择“石油国家”阿塞拜疆为东道国让这一气候峰会从一开始就充满争议,最终的会议结果也未能带来预期进展。尽管部分国家宣布了在能源存储、碳市场规则等方面的合作承诺,但会议的核心成果——气候金融目标和化石燃料的后续应对——却表现得尤为苍白,远低于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迫切需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裂痕、富国未能兑现的金融承诺、以及气候谈判中的地缘政治博弈,使得本次大会成为气候行动进程中的又一次挫折。
作为一场被期待为“融资COP”的会议,COP29对于气候融资的“新集体定量目标”(NCQG)在最后时刻达成了每年3000亿美元的承诺。然而,这一数字不仅远低于发展中国家所需的资金总额,更不足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广泛而迅速升级的影响。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在会议期间对化石能源的言论,更是激化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各方对全球气候治理路径的深深担忧。尽管此次会议实现了《巴黎协定》关于碳市场的规则落实,但却因操作过程的仓促和缺乏透明性而遭遇了诸多批评,甚至被形容为“碳市场政变”。
本次会议结果不仅反映了各国在如何落实气候承诺上的差异,也深刻揭示了全球气候治理在财务、技术和政治层面上的困境。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连任对气候进程投下了浓重的阴影。特朗普可能再度退出《巴黎协定》,甚至将美国彻底从联合国气候框架中抽离,这对全球气候合作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在此背景下,不少声音呼吁中国在气候行动中承担更多的领导角色,然而这种转变是否能够解决现有的结构性问题尚未可知。
整体而言,COP29未能对抗气候危机提供足够有力的解决方案,且未能弥合南北国家之间在气候责任和资金问题上的鸿沟。会议结束后,留给各国的任务清单依旧漫长,气候行动的未来充满变数,而地球的温度却已接近不可逆转的阈值。面对这样一次充满分歧与妥协的气候大会,未来气候治理之路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深思。
联合国气候峰会在阿塞拜疆巴库举办,因组织不善、气候融资目标远未达成、以及对COP(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机制应对全球变暖能力的质疑而备受批评。
主办国的争议
COP29从一开始就充满波折。联合国官员选择石油资源丰富的阿塞拜疆作为主办国时已引发争议。会议于11月24日超时闭幕,成果仅限于温和的气候融资目标,没有兑现关于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承诺,同时还因东道国阿塞拜疆总统伊尔哈姆·阿利耶夫宣称石油和天然气是“上帝的礼物”而引发紧张局势。这一结果令气候政策活动人士对气候外交的未来深感担忧。
“融资COP”的表现如何?
COP29被视为“融资COP”,但关键的气候融资目标仍然不尽如人意。关于新的集体量化目标(NCQG)的谈判拖延至会议最后一刻,再次体现了COP峰会惯常的“临时交易”模式。
发展中国家的需求:G77集团(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要求到2035年从历史排放国(如美国和欧盟)筹集1.3万亿美元资金。一项经济研究指出,实际需求到2030年每年为6.3至6.7万亿美元,仅发展中国家就需2.3至2.5万亿美元。
发达国家的回应:最终协议文本设定了到2035年每年筹集3000亿美元的目标,并提出通过多种渠道和工具(包括公共、私人、创新融资)实现这一目标。然而,这远远低于实际需求,遭到了发展中国家和民间社会团体的强烈批评。部分国家(如印度和尼日利亚)指责阿塞拜疆在最后时刻强行推动达成协议。
尽管如此,鉴于发达国家以往在兑现承诺方面的迟缓,能否真正实现3000亿美元的承诺仍存疑。正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长西蒙·斯蒂尔所言,这一承诺“只有在按时全额支付时才能发挥作用”。
取得了哪些进展?COP29在关键问题上的成果好坏参半:
1. 碳市场的运行化:在会议首日,巴库主导推动了《巴黎协定》第六条下全球碳市场规则的达成,这一问题此前长期陷入僵局。阿塞拜疆能源部长帕尔维兹·沙赫巴佐夫称其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的划时代工具”,但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代表和民间团体批评这一进程仓促,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这一成果尽管意义重大,却因主办国的强势干预被称为“碳政变”。
2. 能源储能能力的提升:美国、巴西、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英国等主要能源市场国家支持六倍提升全球能源储能能力的倡议。COP29还巩固了电网安全和绿色能源传输的承诺,并宣布了一个氢能声明,承诺扩大可再生、零排放和低碳氢能的应用。
3. 适应基金的筹集:在损失与损害基金方面,澳大利亚和瑞典分别承诺了5000万澳元(3200万美元)和2亿瑞典克朗(1900万美元),但联合国适应基金仅筹集了6100万美元,远低于3亿美元的年度目标。
4. 化石燃料问题未获进展:去年在迪拜的COP28首次达成一致,呼吁“转向化石燃料”。但今年的会议因沙特阿拉伯拒绝接受任何针对化石燃料的文本而未能进一步推进,相关决定被推迟至明年的COP30。
对COP机制是否仍有乐观态度?
对COP机制的效能质疑在巴库持续发酵。会议开幕几天后,一批顶级气候专家和前联合国领导人(包括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联名致信呼吁改革,认为“当前结构无法以所需速度和规模实现变革”,并建议不应让扩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主持COP会议。
此外,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连任可能对全球气候进程造成冲击。他被广泛认为将再次退出《巴黎协定》,甚至可能退出UNFCCC。与会者呼吁中国在全球气候议程上发挥更大作用。
结论
巴西将在明年主办COP30,会议将聚焦确保2025年自愿承诺与控制全球升温不超过1.5°C目标相符。然而,2024年已注定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地球气温可能短暂超过1.5°C这一临界点,而大气中的碳浓度可能达到过去三百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COP29的成果表明,各国在气候行动上缺乏雄心,未能采取足够措施减轻不断升级的危害,也未能防止未来的灾难性升温。各国间分歧加剧,为避免不可控的气候风险,世界所剩时间已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