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了解蓝信封月捐计划
👣欢迎来到蓝信封【三百六十行,行行在写信】故事专栏
本期故事来自金融行业的通信大使陈熙正。
陈熙正:
通信大使 月捐两年
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金融专业
银行客户经理
熙正是主动预约的这次回访,拨通他的电话时,已是晚上,刚刚下班的他接通了蓝信封的电话。熙正说这是他第二次接受回访了,比起刚刚下班的疲惫感,我能感受到熙正也和我一样,期待这次对话。
在聊天中,熙正和我诉说了他的期盼,他说希望每一座城市都能够更加有活力,希望每个游子都有故乡做底气,希望“留守”二字成为历史。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文|橘子
编辑|橘子
图|陈熙正
曾经那段路,应当有灯光
读书时,在朋友圈偶然看到蓝信封这个项目,被书信中的细腻情感狠狠触动。那时的我便报名成为了一名通信大使,开始给乡村的小朋友们写信。这一写,就是两年。
小时候的我也曾做过一段时间留守儿童,所以特别能理解乡村孩子对外面世界的渴望。现如今我们早已习惯于网络的存在,我以为社会应不再有孩子无法通过网络去了解世界,但偶然了解到的帮扶案例又真切记录着大量孩子仍然面临一辈子都走不出的大山。当初参与通信,真的有点像在治愈曾经的自己,曾经的我没有机会拥有一位“领路人”,便很希望以这种方式引领现在的小朋友。
纵使遗憾,依旧热爱
在两年的通信时光里,我接触了两个孩子。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和第一个孩子的通信,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中断了。当时通信还未到规定的 12 个月,大概进行到 10 个月的时候,由于学校合作问题或者疫情原因,我突然被安排与另一个小朋友通信。说实话,我和这两个孩子都还没真正混熟,项目就结束了,这让我觉得有些遗憾。
现在通信时间延长到了一年半,我也非常理解,书信带给孩子的更多是一种长期的力量。说不定孩子们长大了,或者读了高中大学之后重新去看那些信的时候,会有新的感想和体验。
我也曾想过参加蓝信封的夏令营项目,去看看那些通信中的孩子们长什么样。但后来又觉得,书信的往来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建立深厚的感情,而且对于像我这样性格的人来说,即使去参加面对面的项目,体验也不一定会很好。不过,我也认可蓝信封线下探访活动的意义。我知道,线下见到孩子时,那种感觉和线上是完全不同的。孩子们会在一顿饭的时间里敞开心扉,分享很多故事。
愿“留守”二字成为历史
我现在的职业是银行客户经理,读书时学的也是金融专业。我的家乡是潮汕,正如外界的刻板印象一般,在我的成长环境里,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读书最重要,而长大了就要外出闯荡却是所有潮汕人都比较能接受的其中一个归宿。
大抵从小我们就被周围的价值观推着走,做很多事情都提前思考一下“性价比”,读书是否有用本身就是权衡性价比的产物,学习了金融学之后更是如此;刚踏入金融行业时我还因为突如其来的高收入沾沾自喜,但后来收入增长放缓加上工作量增多,又让我开始思考现在工作的“性价比”,而唯有蓝信封这个项目,从通信大使到月捐人,我从不需要思考“性价比”这个事情,一切都是因为我喜欢这样做。
我希望蓝信封能保持原始的初心,继续专注于帮助孩子们。我也会持续关注蓝信封的项目,期待它能让更多的孩子有写信的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有更好的未来。我相信,书信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短句,都有概率让读者的人生新增无数种可能性。
我也希望每一个城市都更加有活力,让生养于斯的每一位游子都能有回家一样可以发展的底气。愿“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早日成为仅存于历史书上的词汇。
也很欢迎,同为蓝信封志愿者的你,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职业、专业,为孩子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一点点。
陪伴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蓝信封行动
服务号 : 蓝信封邮筒
新浪微博:@蓝信封行动
邮箱:contact@bluelettercn.org
官网:www.lanxinfe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