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了解蓝信封月捐计划
👣欢迎来到蓝信封【三百六十行,行行在写信】故事专栏
本期故事来自就读于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通信大使王子涵。
王子涵:
通信大使
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当我询问子涵留守对她有什么影响时,她说更多是感觉到家中物质的苦,因为自己从小乐于与父母分享,虽然距离远但时常觉得父母的爱就在身边。
正是这种主动表达,让子涵在面对寡言的通信孩子时更能耐心下来去理解对方,并主动分享。
让我们走进子涵和孩子的故事——
文|惠婷
编辑|彭诗颖
图|王子涵
爷爷的陪伴让我度过留守的童年
我出生在乡村,父母常年在外工作,我和弟弟成了留守儿童。小时候的日子虽艰苦,却也不乏温暖。爷爷是一位老师,在我初中时,他常常辅导我学习。那昏暗的灯光下,爷爷耐心地为我讲解难题的画面,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的教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从乡村学校中考出时,我以全乡第二的成绩昂首挺胸地进入高中。然而,当我踏入县城高中后,面对来自全县的厉害学生,我第一次月考竟成了班级倒数第二。从正数第二到倒数第二这巨大的落差,犹如晴天霹雳,让我瞬间从云端跌入谷底。我迷茫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也一直不见起色。孤独与无助如影随形,夜晚,我常常独自流泪,思念远方的父母,担忧自己的未来。
看着身边的同学因各种原因辍学,早早步入社会,我心中满是感慨。我深刻体会到留守儿童的孤独与无奈,也更加理解乡村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重重困难。我暗下决心,绝不能走他们的路,我要用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子涵作为班主任助理在召开新生见面会
只言片语中读懂孩子的烦恼
大学期间,我偶然看到学校志愿团队发布了关于蓝信封的通知。这个可以和乡村孩子通信的活动一下子吸引了我。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与不同地方、不同生活背景的人通过书信交流是一种奇妙的体验。现在有这样的机会,并且面对的是乡村留守儿童——我曾经的模样,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与。
刚开始通信时,我渴望与孩子们建立深厚的感情,分享彼此的故事。我想象着那一封封来自远方的信,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惊喜与感动。然而,现实却给了我当头一棒。第一个孩子总是反复向我讲述家人只问成绩而不予以关心的烦恼。而第二个孩子则会经常坦言学业忙碌所以回信不长。失望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开始怀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为什么孩子们的回信越来越敷衍呢?难道是我做得不够好吗?”我心中满是疑惑。
但当我反复阅读孩子们的来信,从只言片语中我渐渐能够感受到他们在忙碌当中的情绪。第二个通信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在班里的好友不多,甚至大多都辍学打工了。每天上学,班里给他的感觉只有孤独,久而久之他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我的一些好朋友都出去工作了,我感觉学习也没什么意思了。”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初中的时候,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同学。我特别不希望他在这个方面摔跟头,于是用自己的经历和身边人的故事鼓励他:“虽然现在成绩不怎么样,但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的。”
关系没有固定公式,唯耐心坚持可解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学会了用更加温柔的言辞,尽可能选择用故事去启发他而非讲深奥的道理。我意识到,一段关系要成为友谊需要双方认真对待,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像小时候的我虽然也是留守,但因为比较喜欢倾诉,心里一些什么感受跟父母去主动说,所以我与父母的关系更为亲近。但弟弟并不善于与父母交心,虽然说他成长过程中家中的物质条件更好了,但他与父母的关系并不如我的家庭那样和谐。所以我和弟弟相处,倒也像是与孩子们的通信关系。我会跟他打闹哭笑,就像朋友。但是在学习上面,我也会替代父母的角色引导他,该严肃的时候严肃。
但建立关系并不容易,而公益行动亦是如此,如果一开始抱有预设和期待可能会给自己强加一道枷锁,也给孩子加了一道枷锁,因此我们需要带着开放的心态做好长期的努力和坚持的准备。通过这些公益活动,我不仅陪伴了乡村孩子,也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和有责任感,好好地思考自己的未来。现在我已经大四,正准备考研,希望通过学业能够从事一份更好的工作,有余力时帮助到更多人。
也很欢迎,同为蓝信封志愿者的你,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职业、专业,为孩子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一点点。
陪伴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蓝信封行动
服务号 : 蓝信封邮筒
新浪微博:@蓝信封行动
邮箱:contact@bluelettercn.org
官网:www.lanxinfe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