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对于人类是一柄双刃剑:核能的和平利用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一条出路;曾经杀死至少十几万人的核武器却又让人类始终感受着末日的威胁。核能的出现,源自重核的裂变与相关的链式反应。1938年12月,铀核裂变被确认,为人类进入核能与核武器时代开启了大门,并最终导致原子弹的面世。实际上,重核裂变的发现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这里面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伊莲娜在母亲玛丽的指导下进行研究。伊莲娜很早就开始跟随母亲研究放射性同位素,并发现天然放射性。她于1925年获得博士学位。丨图片来源:公共版权
施特拉斯曼。丨图片来源:https://www.uni-hannover.de/en/universitaet/freunde-foerderer/alumni/geschichten/fritz-strassmann
从左到右:普利斯特(Milton Plesset,1908-1991)、玻尔、卡尔卡、特勒(Edward Teller,1908-2003)与弗里施。1934年1月到8月,特勒以访问学者身份在哥本哈根与玻尔合作,因此这张照片应该拍摄于这个时期。丨图片来源:AIP Emilio Segrè Visual Archives, Wheeler Collection
1915年时的西拉德丨图片来源:Szilard, Leo (February 1979). "His version of the facts".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参考文献
本文转载自《返朴》微信公众号
我对吴有训、叶企孙、萨本栋先生的点滴回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Ⅱ)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原子核裂变的发现:历史与教训——纪念原子核裂变现象发现6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回顾与展望——纪念量子论诞生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上)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下)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为了忘却的怀念——回忆晚年的叶企孙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从分子生物学的历程看学科交叉——纪念金螺旋论文发表5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美丽是可以表述的——描述花卉形态的数理方程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一本培养了几代物理学家的经典著作 ——评《晶格动力学理论》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熵非商——the Myth of Entropy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普渡琐记——从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谈起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天气预报——由经验到物理数学理论和超级计算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纪念Bohr的《伟大的三部曲》发表100周年暨北京大学物理专业建系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材料中的拓扑相与拓扑相变——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通用量子计算机和容错量子计算——概念、现状和展望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谈书说人之一:《理论物理学教程》是怎样写成的?|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时空奇点和黑洞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物理学的新篇章——超越朗道范式的拓扑量子物态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对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变换的低速极限是伽利略变换吗?| 《物理》50年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