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th四点灯是测量双眼融像的方法,通过双眼前分别给予红绿两种颜色的滤光片来判断眼睛是否抑制或者存在隐斜视。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综合验光仪上worth四点灯的使用方法。
(1)矫正远用屈光不正,打开牛眼双侧视孔,左眼前加绿色滤光片(GL),右眼前加红色滤光片(RL),投worth四点视标。
(2)看到四个点表明患者有正常融像
(3)患者只看到两个红点表明左眼抑制
(4)患者只看到三个绿点表明右眼抑制
(5)患者看到五个点<三个绿点两个红点且红点在绿点右侧>表明有同侧性复视即内隐斜
(6)患者看到五个点<三个绿点两个红点且红点在绿点左侧>表明有交叉性复视即外隐斜
立体视是人最重要的视觉功能之一,当人的眼睛出现外斜视,弱视,双眼严重屈光参差时可能会造成无立体视现象。下面给大家介绍立体视在综合验光仪上的检查方法。(需要显示屏支持偏振视标)
(1)矫正远用屈光不正,打开牛眼双侧视孔,双眼前加偏振片(P),投立体视视标。
(2)双眼看到上下为单竖线表明有正常立体视觉
(3)双眼看到上方双竖线,下方单竖线为同侧性复视表明有内隐斜
(4)双眼看到上方单竖线,下方双竖线为交叉性复视表明有外隐斜
(5)双眼看到上下均为双竖线为无立体视
(6)裸眼所见和单眼所见
视功能检查手册之“远近水平隐斜测量”
隐斜视是隐性的外观上看不出来的斜视,它是用眼睛的聚散功能作为补偿而不表现出来。目前常用的隐斜视的检查方法主要有马氏杆法和vonGraefe法。
vonGraefe法
(2)检查被检者各单眼最佳矫正视力,选择较差眼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单个视标进行注视。
(3)嘱被检者闭眼,双眼前放置Risley棱镜,右眼12棱镜度BI测量用镜,左眼6棱镜度BU分离用镜。
(4)嘱被检者睁眼,询问其看到视标的位置(右上方,左下方)。
(5)嘱被检者盯着左上方的视标,余光注视着右上方的视标。
(6)以2棱镜度为单位逐渐减少右眼棱镜度,嘱被检者看到视标上下对齐时报告。
(7)记录此时的棱镜朝向和度数。
(8)继续向同一个方向转棱镜,嘱被检者看到视标在游侠方和左上方时报告,接着反方向转动,嘱被检者看到上下垂直对齐时报告。记录此时的棱镜度数和基底朝向。
(9)7和8两步结果相差大于3棱镜度重新测量,两部结果小于3棱镜度则结果相加取平均值。
(10)做近距离隐斜视定量测量时用单列近用视标,将综合验光仪调整为近用瞳距即可,步骤同上。
马氏杆法
(2)被检者注视5米远处的点光源。此时右眼看到是一条红色的竖线,左眼看到的是点光源。
(3)被检者看到的点光源恰好在红色竖线上,说明被检者无水平向隐斜。
(4)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右边,点光源在左边,即右眼看到的像在右边,左眼看到的像在左边,为同侧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内隐斜。此时在非注视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外的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所加的三棱镜即为其内隐斜量。
(5) 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左边,点光源在右边,即右眼看到的像在左边,左眼看到的像在右边,为交叉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外隐斜。此时在非注视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内的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所加的三棱镜即为其外隐斜量。
远距离隐斜正常值:1±2棱镜度(内隐斜为正值外隐斜为负值)
近距离隐斜正常值:3±3棱镜度
视功能检查手册之“正负相对调节”
NRA负相对调节,测量的是患者调节放松的能力。PRA正相对调节测量的是顾客的调节储备力。正相对调节(PRA)正常值在-1.50~-3.00D(越多越好),低于正常值表示调节储备不够,说明调节不能持久,容易引起视疲劳。
负相对调节(NRA)正常值一般在+1.50~+2.50D,低于正常值表示调节不能放松,调节痉挛、调节过度,多于正常值表示度数过矫。下面给大家介绍正负相对调节的测量方法。
NRA负相对调节
(2)验光室合适照明,光线不能直射被检者眼睛。
(3)放置近视力表在40cm处,验光盘调为近用,双眼保持打开。
(4)嘱被检者注视近视力表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
(5)双眼同时逐步(+0.25D幅度)加正镜,当被检者第一次报告视标模糊,鼓励其再一次辨认清视标,当被检者怎么努力都看不清视标的时候,退回上一组能看清的镜片。
(6)记录增加正镜的量,增加正镜的量就是nra的值。
PRA正相对调节
(2)验光室合适照明,光线不能直射被检者眼睛。
(3)放置近视力表在40cm处,验光盘调为近用,双眼保持打开。
(4)嘱被检者注视近视力表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
(5)双眼同时逐步(-0.25D幅度)加负镜,当被检者第一次报告视标模糊,鼓励其再一次辨认清视标,当被检者怎么努力都看不清视标的时候,退回上一组能看清的镜片。
(6)记录增加负镜的量,增加负镜的量就是pra的值。
视功能检查手册之“BCC”
调节反应是个体在接受某调节刺激所产生的实际调节量,当调节反应>调节刺激时调节超前,当调节反应<调节刺激时调节滞后。
(1)综合验光仪矫正被检者视远屈光不正(老视者加上近附加)
(2)验光室合适照明,光线不能直射被检者眼睛。
(3)综合验光盘调为近用状态。
(4)双眼前放置±0.50D交叉柱镜。
(5)FCC专用视标放置在眼前40cm处,将照明光线调暗。
(6)在检查过程中被检者双眼都要保持打开。
(7)嘱被检者注视眼前的横线和竖线,回答横线和竖线哪个更清楚,还是基本一样。
(8)如果被检者回答竖线比横线清楚则减低照明,降低照明后被检者回答横线比竖线清或者一样清进入下一步。
(9)如果一开始被检者回答横线比竖线清,双眼前逐步加+0.25D,直至被检者回答横线竖线一样清,继续以+0.25D为级数增加镜片,直至被检者回答竖线清,然后双眼同时减少正镜度数,直至被检者回答横线竖线同样清楚。(如果被检者不能回答横线竖线一样清,则选横线最清时的最大正度数为终点)
(10)如果一开始报告横线竖线一样清,则双眼同时加正镜,直至被检者回答竖线清,然后双眼前同时减少正度数,直至被检者回答横线竖线一样清。(如果没有回答一样清,选横线清时最大正度数为终点)
(11)检查终点的屈光度数➖远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即为FCC的结果。
结果记录:FCC=+1.5D FCC:调节超前
正常值(非老视):BCC:+0.25~+0.75D
物体慢慢移近,集合的程度逐渐增加,最后集合达到极限时,两眼就放弃集合,向外转动。在放弃集合之前,两眼能保持集合的最近点,称为集合近点。
(1)屈光不正被检者佩戴矫正眼镜。
(2)验光室充足照明,光线不能直射被检者眼睛。
(3)检查者将调节尺水平顶在被检者眉心,视标卡放置在调节尺40cm处,嘱被检者注视单个调节性视标。
(4)询问被检者看到几个视标,正常情况下应该看到了一个清晰的视标,若被检者看到两个视标,增加视标的距离,直至视标变为一个。
(5)逐渐将视标移近,嘱被检者注视视标,视标变为两个时报告。
(6)在向被检者移近视标的时候观察被检者的眼睛,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成两个或者发现其一只眼睛已经不能注视视标的时候停止,查看距离,此距离即为集合破裂点。
(7)将视标逐渐远离被检者,嘱其发现视标变为一个时报告。
(8)在向被检者移远视标的时候观察被检者的眼睛,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成一个或者发现其双眼恢复注视时,查看距离,此距离即为集合恢复点。
(9)重复检查3次以上记录每次的破裂点和恢复点。
(10)记录结果
NPC sc 9cm/10cm左眼向外,抑制
正常值破裂点3±4cm 恢复点5±5cm
调节性集合AC/A计算是确定一个单位的调节能带动几个单位的集合,这个对诊断视功能异常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给大家介绍计算性AC/A和梯度性AC/A的计算方法。
计算性AC/A
AC/A=PD(cm)+NFD(m)(Hn-Hf)
Hf=远隐斜(eso为正值,exo为负值)
举例
计算性AC/A正常值4~8:1
梯度性AC/A
AC/A=(Hn1-Hn2)/1(变化量+1.00或-1.00)
Hn2改变球镜后第二次近隐斜值
举例
正常值3~5:1
注意:一般来讲:AC/A过高会导致看近距离有更大的内隐斜或者更小的外隐斜,AC/A低则会导致看近时有较少的内隐斜或更大的外隐斜
我们人眼在看远的时候放松,看近的时候用力,而生活场景中,必定经常有远近切换的场景,比如上课(黑板-书本)等,所以调节灵敏度,就是检查我们眼睛切换看远看近灵活程度的一项指标。
(1)准备注视视标 ±2.00D反转拍
(2)患者戴矫正眼镜,视标离眼睛40cm。先检查双眼。
(3)患者从+2.00D开始放在眼前看第一个视标,要求快速的辨认并读出视标。
(4)当患者辨认出立刻翻转到-2.00D读出视标。
(5)翻转镜片计时1分钟,正镜片和负镜片是一个循环,计算每分钟循环的次数做记录。
(6)遮盖一眼进行单眼测量,单眼测量时不会出现复视,只需要患者报告清楚或者不清楚。
(7)正常值单眼12cpm/分钟双眼8cpm/分钟
(8)结果记录双眼:加-2.00时看不清记录(0cpm负镜不通过)
加+2.00时看不清记录(0cpm正镜不通过)
患者报告复视,记录为(0cpm+2.00出现复视或-2.00出现复视)
分析
单眼正镜困难或不通过:放松不足,眼睛不易放松,或调节过度,需要做放松训练;
双眼数据差距过大:存在屈光参差或抑制,易产生复杂屈光问题,需详细检查;
单眼正常双眼过低:双眼融像或集合问题;
单眼过低双眼正常:调节问题
视功能检查手册之“远近水平聚散”
远近水平聚散反映的是患者眼前增加棱镜时动用水平聚散能力维持双眼单视的水平。在双眼视异常诊断和斜视处方给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测量时有三个有意义的值模糊点:表示能保持稳定调节时融像性集合变化的大小。破裂点:表示融像性集合和调节性集合的大小。恢复点:表示患者从发生复视时再次恢复双眼单视的能力。
远距水平聚散测量步骤
(2)选择较差眼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单个视标,将棱镜调整为垂直位。先测负融像性聚散BI(底朝内),再测正融像性聚散BO(底朝外)。
(3)嘱患者注视视标,并报告看到的视标情况。如果是清晰单个视标则进行下一步检查,如果看到“重影”则记录为复视结束该检查。
(4)嘱患者尽量看清楚视标,并报告以下可能会看到的四种情况:
①视标变模糊,即模糊点。
②视标变成两个,即破裂点。
③视标从两个又重新变为一个,即恢复点。
④视标一直是一个,但随着增加棱镜视标向一侧偏移,说明患者有单眼抑制。
⑤在患者双眼同时以2△/S加BI或BO棱镜。先做BI,后做BO。
(5)若患者报告视标模糊,此时双眼各加2△,则模糊点为4△;若患者报告视标变两个的时候,此时双眼各加7△,则破裂点为14△;紧接着向同一个方向再增加棱镜,两视标加大分开程度,接着向反方向减少棱镜,视标再次变为单个时记录双眼各加的棱镜量,如双眼各加6△,则恢复点为12△。
(6)BO测量时向外转棱镜方法同上。
(7)结果记录:BI ×/6/42BO 11/17/9。无模糊点用“×”表示。
近距水平聚散测量步骤
(3)选择40cm处垂直单列近距离检查视标,将棱镜调整为垂直位。先测负融像性聚散BI(底朝内),再测正融像性聚散BO(底朝外)。
(3)嘱患者注视视标并报告看到的视标情况。若为清晰单个视标则进行下一步检查,如果看到“重影”则记录为复视结束该检查。
(4)嘱患者尽量看清楚视标,并报告可能会看到以下的四种情况:
①视标变模糊,即模糊点。
②视标变成两个,这是破裂点。
③视标从两个又重新恢复为一个,即恢复点。
④视标一直是一个,但随着棱镜的增加视标向一侧偏移则说明患者单眼抑制。
(5)在患者双眼同时以1△/S增加BI或BO棱镜,先做BI,后做BO。
患者报告模糊时,此时双眼各加4△,则模糊点为8△;患者报告变两个时,若此时双眼各加7△,则破裂点为14△;紧接着向同一个方向再增加棱镜,两视标加大分开程度,接着向反方向减少棱镜,视标再次变为单个时记录双眼各加的棱镜量,如双眼各加5△,则恢复点为10△
(6)BO测量时向外转棱镜方法同上。
(7)结果记录:BI 11/19/11BO 15/19/10。无模糊点用“×”来表示。
注
远距正常值:BI ×/7/4(标准差 ×/3/2) BO 9/19/10(标准差 4/8/4)。
近距正常值是:BI 13/21/13(标准差 4/4/5) BO 17/21/11(标准差 5/6/7)。
若测量中发现视标向一侧偏移,说明患者有单眼抑制。在单眼注视的情况下增加棱镜后视标会朝向棱镜的尖移动。加BO棱镜发现视标向左运动,那说明右眼是注视眼,而左眼就是抑制眼;加BI棱镜视标向左运动,那说明左眼是注视眼,而右眼就是抑制眼。
在远距离BI负融像性聚散测量时,增加棱镜会导致眼球外转,此时患者会通过放松调节来减轻眼球的集合,但是看远时的调节本身就处于放松状态,无法动用调节性聚散,此时只能使用负融像性聚散来代偿,当负融像性聚散用完会出现重影,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出现模糊点。
视功能检查手册之“集合近点”
物体慢慢移近,集合的程度逐渐增加,最后集合达到极限时,两眼就放弃集合,向外转动。在放弃集合之前,两眼能保持集合的最近点,称为集合近点。
(1)屈光不正被检者佩戴矫正眼镜。
(2)验光室充足照明,光线不能直射被检者眼睛。
(3)检查者将调节尺水平顶在被检者眉心,视标卡放置在调节尺40cm处,嘱被检者注视单个调节性视标。
(4)询问被检者看到几个视标,正常情况下应该看到了一个清晰的视标,若被检者看到两个视标,增加视标的距离,直至视标变为一个。
(5)逐渐将视标移近,嘱被检者注视视标,视标变为两个时报告。
(6)在向被检者移近视标的时候观察被检者的眼睛,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成两个或者发现其一只眼睛已经不能注视视标的时候停止,查看距离,此距离即为集合破裂点。
(7)将视标逐渐远离被检者,嘱其发现视标变为一个时报告。
(8)在向被检者移远视标的时候观察被检者的眼睛,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成一个或者发现其双眼恢复注视时,查看距离,此距离即为集合恢复点。
(9)重复检查3次以上记录每次的破裂点和恢复点。
(10)记录结果
NPC sc 9cm/10cm左眼向外,抑制
正常值:破裂点3±4cm 恢复点5±5cm
视功能检查手册之“远近水平隐斜测量”
隐斜视是隐性的外观上看不出来的斜视,它是用眼睛的聚散功能作为补偿而不表现出来。目前常用的隐斜视的检查方法主要有马氏杆法和vonGraefe法。
vonGraefe法
(2)检查被检者各单眼最佳矫正视力,选择较差眼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单个视标进行注视。
(3)嘱被检者闭眼,双眼前放置Risley棱镜,右眼12棱镜度BI测量用镜,左眼6棱镜度BU分离用镜。
(4)嘱被检者睁眼,询问其看到视标的位置(右上方,左下方)。
(5)嘱被检者盯着左上方的视标,余光注视着右上方的视标。
(6)以2棱镜度为单位逐渐减少右眼棱镜度,嘱被检者看到视标上下对齐时报告。
(7)记录此时的棱镜朝向和度数。
(8)继续向同一个方向转棱镜,嘱被检者看到视标在游侠方和左上方时报告,接着反方向转动,嘱被检者看到上下垂直对齐时报告。记录此时的棱镜度数和基底朝向。
(9)7和8两步结果相差大于3棱镜度重新测量,两部结果小于3棱镜度则结果相加取平均值。
(10)做近距离隐斜视定量测量时用单列近用视标,将综合验光仪调整为近用瞳距即可,步骤同上。
马氏杆法
(2)被检者注视5米远处的点光源。此时右眼看到是一条红色的竖线,左眼看到的是点光源。
(3)被检者看到的点光源恰好在红色竖线上,说明被检者无水平向隐斜。
(4)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右边,点光源在左边,即右眼看到的像在右边,左眼看到的像在左边,为同侧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内隐斜。此时在非注视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外的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所加的三棱镜即为其内隐斜量。
(5) 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左边,点光源在右边,即右眼看到的像在左边,左眼看到的像在右边,为交叉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外隐斜。此时在非注视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内的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所加的三棱镜即为其外隐斜量。
远距离隐斜正常值:1±2棱镜度(内隐斜为正值外隐斜为负值)
近距离隐斜正常值:3±3棱镜度
你好,视光同行朋友,在这个各行各业都很卷的时代,无论是单纯眼镜店,还是视保店都在转型升级,眼科医生也在提升视光专业技能,我们只有通过提升自己专业技能,让自己越来越值钱,才不会被这个行业踢出局!
线上课程详细介绍《视功能斜弱视系统课程》,线上眼视光专业培训!真正帮助同行朋友们学到专业知识技能!如果需要报名课程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