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中心巡展】AI技术赋能糖网筛查、达标理念推动患者管理——上海九院眼科携手糖网中心共筑高效诊疗未来

健康   2024-11-14 12:01   北京  



编者按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我国糖尿病人数众多,由此带来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和生活质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及研究中心(简称“糖网中心”)作为国家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下眼底病专病管理的重要示范项目,在民族企业康弘药业的积极响应并公益支持下,致力于践行新版中国DR指南,诞生了一系列创新诊疗模式,取得了许多临床实践成果,为提升患者幸福感付出了不懈努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在糖网中心支持下成果颇丰,不但积极开展AI数智化研究,促进社区医生、内分泌医生等多方结盟,推动糖网高效广泛筛查;同时贯彻糖网中心“达标理念”,提出“以家为本”,精细化管理眼健康。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中心陆琳娜教授接受采访,分享糖网早期筛查与患者精细化管理的经验,以及未来糖网中心开展“糖网六边形”守护模式的具体建议。



AI技术推动多学科结盟,助力糖网早筛早诊早治

早期筛查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致盲的有效手段,定期的眼科筛查可降低DR导致的视力损害及失明。要完成糖网患者的高效广筛,就需要社区医生、多学科的合作(内分泌,心血管)、眼底病专科医生组成第一线的结盟阵营。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建立高效使用的社区筛查模式,包括规范筛查手段、筛查人员职责、设备配置、转诊条件、筛查可持续化等方面;同时,加强与内分泌等相关科室合作,促进转诊、加强科室学术交流。另外,要实现阵营内部顺畅对话,关键在于大家对糖网这一疾病有统一的认识,但因为各自专业领域的不同,需要一个沟通平台,让内分泌科专家也能了解到比较典型的糖网患者的信息,精准辨识和促进转诊,从而方便大家能客观统一按标准执行。目前糖网的诊治共识已经由眼底病专科医生根据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总结,对于这一总结最直观的表达,就是对眼底照片、OCT等眼科特殊检查的正确判读,这就需要AI技术平台的支持。

全球范围内已有多个研究团队在DR筛查和DME的预测模型开发方面取得了进展。在DR筛查方面,目前的人工智能模型的开发,大多专注于模型与医生之间诊断的准确性比较,更关注人工智能与医生之间的对立面关系。然而,在现实世界,仅仅依靠人工智能去进行疾病的诊断在短期内依然不能实现。更为现实的方法应该是医生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完成诊断和筛查。一方面,AI可以避免一些细小病灶的遗漏,并具有大量数据快速处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医生可以识别与纠正AI在复杂病例中的错误,AI与医生的有效协作,才是更接近真实世界的使用情景。九院眼科团队进行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人机协作多模态糖尿病黄斑水肿防-筛-诊-治-康数智化应用管理模式,利用欧宝和OCT的多模态影像,结合AI读片和低年资眼底病医生培训,能够大幅度提升低年资医生的读片能力,增加诊断正确率,适合进一步向社区推广,培养更多社区医生并增强糖网诊治能力。整体看来,AI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医疗资源,降低筛查成本,解决偏远地区的大量患者难以前往专业线下机构就诊的问题,缓解我国DR患者数量和眼底病医生数量之间的不平衡,为DR筛查工作提供新思路。




“达标治疗”优化糖网管理,“以家为本”提升患者依从性

在糖网随访方面,新的专家共识制定了规范化的随访周期、诊疗原则及转诊标准。《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中已根据DR的分型和程度进行了随访频率推荐。通过糖网中心的集中管理,我们可以从数据上看到VTDR(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规范化随访的程度已得到明显提升,随访间隔缩短。但糖网患者的依从性依然较差,因此现阶段的要点是推动VTDR患者前六个月的随访及DME患者的起始负荷治疗。9月的全国眼科年会上,糖网中心项目在国家眼部中心的牵头下,升级管理理念,提出“达标治疗”(Treat to Target,T2T)。未来在达标管理的思路下,还会制定中国糖网达标指数,让更多的医院、科室以及糖网患者的管理者都能明确治疗目标,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指南实践和发展,让患者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在患者管理过程中,患者就医的依从性非常重要,但糖网患者老年患者居多,理解力和行动力都偏弱,家人陪诊就医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习总书记说过“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同理,慢病管理也需要一定的精细度,那就需要城市的细胞——“家庭”来参与。家庭作为眼健康的主要承担者,是眼健康管理长效化的重要依托,因此九院眼科提出了“以家为本”精细化管理眼健康的概念,糖网的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这一概念是从单一的“患者”视角转变为更全面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需要通过知识普及,健康关怀和家庭监督的手段来实现,这就强调了健康科普的重要性,争取为每个家庭培养一个“健康守门人”。为此九院眼科制作了家庭健康手册,通过社区培训,公众号推广,科普视频制作等活动,增加糖网患者的粘滞度,提高他们的就医主动性。




构建“糖网六边形”守护模式,强化DR患者全方位管理

对于糖网中心建设的未来发展,陆琳娜教授建议形成“糖网六边形”(Diabetic Retinopathy-Hexagon, DR-HEX)的守护模式。

回顾以往国内正在开展的各项DR筛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几个痛点:

一、患者与基层医生激励不足,积极性不高;

二、多数采用全国中心化管理,对区域性合作重视不足,常导致患者长距离转诊,弱势区域医疗机构患者流失;

三、各协作单位合作松散,缺乏有效合力;

四、重视数据收集和科研成果,但对患者体验关注不足。

DR-HEX项目是以患者为中心,六个节点紧密合作的统一体,将建立患者区域内流转的便捷通道,保障良性的区域内循环。在DR-HEX中,患者家庭、AI读片中心和公益基金共同组成DR患者的“支持三角”(红色),为DR患者长久提供来自家庭、技术和经济的支持,增强DR患者的治疗信心,改善长期诊疗获益;眼底病专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和社区家庭医生共同组成DR患者的“守护三角”(绿色),提供涵盖三级预防的专业诊疗服务,最大限度地避免患者的视力损失。这两个三角交叉融合,共同组成DR-HEX牢不可破的“六边形战士”。关于 “糖网六边形”DR-HEX的开展工作,九院眼科仍处于摸索阶段,也希望得到各位眼科同道的支持和建议。



小结

上海九院眼科中心在糖网中心的支持下,积极践行新版DR指南,通过AI技术推动多学科结盟,实现糖网患者的高效广泛筛查与早诊早治;同时升级“达标治疗”管理理念,提出“以家为本”的精细化管理策略,显著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和就医主动性;未来将进一步探索“糖网六边形”守护模式,强化DR患者的全方位管理,为患者带来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




专家简介:

陆琳娜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九院眼底病亚专业带头人 

研究方向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以及眼内肿瘤。

研究领域涉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疾病、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等。

为中国抗癌协会眼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

主持及参与研究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上海市科学基金1项。

截至目前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Circulation等期刊发表SCI共27篇。

作为参与人获得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简介:











































团队现有146人,其中高级职称47人,博导12人,硕导9人;年门诊量逾26万人次,年手术量逾3万余人次;诊治患者覆盖上海和华东地区,更辐射至全国各地,其中外地转诊的复杂疑难病例占住院患者的70%以上。

在范先群院士的引领下,科室明确发展立足点,攻坚眼眶病、眼肿瘤临床难题,创立精准微创的眼眶病手术治疗新模式和眼恶性肿瘤诊疗新技术等,将医疗的前沿不断拓展,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眼眶病眼肿瘤专业走向世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5年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0余项,牵头开展国家卫生行业专项基金资助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等11项;以第一单位发表Lancet Child AdolescHealth、Mol Cell等SCI论文368篇,牵头制定国内指南和专家共识40项,参与制定国际指南1项实现成果转化5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在国家卫计委的重大专项资助下,开展大型研究探索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成立国内第一个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关爱基金,迄今已资助300余位患儿;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创办的“美滋润心” 专项基金携手为更多患儿带来生存和光明的希望。

眼科在学科建设中注重临床各亚专业和人才梯队培养,为学科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近5年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等国家级人才。牵头成立全国356家医院组成的眼科联盟,提高全国疑难危重眼病的诊治水平。




视远惟明 · 惟视眼科
及时,权威的眼科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