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备受瞩目、惠及民生、含金量足的重磅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出台《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从中央层面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顶层设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等陆续出台,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稳妥有序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着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神州大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风生水起,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望过去一年令人鼓舞的发展成绩,满怀信心展望新的奋斗征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阔步前行,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凝聚信心,汇聚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研究部署重大改革举措、深入基层考察调研,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重大要求,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改革信心、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文,是总书记2024年10月2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的主要部分。总书记系统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对坚持守正创新、讲求科学方法、营造良好氛围作出深刻阐述、提出明确要求,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文章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政方针已定,目标十分明确,任务和要求也十分明确。当前,最关键的是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强化改革责任、抓好改革落实,推动全会精神更好贯彻落实,确保改革举措精准落地见效,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
“每次来都能看到新突破。”
2024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在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时,有感而发:“我看好你们,看好中国的创新人才,也看好我们的创新体制。”
一域观全局,从荆楚大地奔涌的创新潮,能够洞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万千气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具有划时代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图为车辆通过万顷沙支线从广州南沙汇入深中通道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3个方面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出深刻阐述。
——“重大实践成果”。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聚合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实践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超过13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4年的第11位,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12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9899万人,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9年增加到11.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30%提高到60.2%,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1亿人,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正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了新台阶,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果。
——“重大制度成果”。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线,坚持和发展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等根本制度;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等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创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各方面的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中国之制”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中国之治”的根脉基石愈发稳固。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强化制度执行,我国制度优势必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呈现出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关联性联动性强等突出特点。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些重大问题都需要我们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深入回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及时总结新鲜经验,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比如,强调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强调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强调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强调改革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强调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盯着突出问题改,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全面推进其他各领域改革;等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就是从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凝练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策略、改革动力、改革方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指导新实践、引领新变革中展现出非凡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船载千钧,掌舵一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续写“两大奇迹”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也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宝贵经验。
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
2024年7月1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二层宴会厅。在如潮掌声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正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既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四个自信’不动摇,又要有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为什么如此强调守正创新?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就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今天,抓改革开放,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比过去要求更高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守正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更为繁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守正创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么是守正创新、为什么要守正创新、怎样守正创新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并作出深刻阐述。
——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坚持守正创新,总书记强调,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守正才能保证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更好地守正”。
2024年12月30日,世界首台单机500兆瓦扎拉水电站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在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焊接制造,标志着我国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的研制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走在了世界前列。
——关于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坚持守正创新,总书记既从总体上作出深刻阐述,又分别对“守什么正”、“创什么新”提出要求。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因此,要始终朝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改革总目标指引的方向前进,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同时,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来进行。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对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作出全面部署。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更加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力牵引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改革越是千头万绪,就越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并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这些重要部署凸显了经济体制改革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对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列为经济工作的一条规律性认识;出台《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推动构建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平等竞争、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明确为法律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蹄疾步稳、成效逐步显现。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巨大优势,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们将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中持续激发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二是“要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我们的改革历来是全面改革,既包括经济领域的改革,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各方面各领域的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民主法治改革迈出重大步伐,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民生保障制度基础不断巩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国防和军队改革开创新局面,各方面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底色更加鲜明。图为新疆哈密市三塘湖风电场一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坚持系统思维,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和部署改革举措,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不仅突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也全面涵盖了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些改革举措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适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需,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和社会预期,覆盖中国式现代化方方面面,构筑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图。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力求形成整体效能,“既不能单打一,也不能顾此失彼”。全党同志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坚定不移予以推进。
提出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出台《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国家公园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明确国家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相互配合、协同高效。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运用好系统观念这一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必将形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改革需要讲求科学方法
2024年5月23日,泉城济南。
正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要召开之际,一场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听取意见建议的座谈会在这里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谈起改革之“法”,“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关乎成效。早在2012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就鲜明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在引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进程中,总书记科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强调“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强调改革要“辨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使各项改革发挥最大效能”,“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强调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精辟管用、针对性强,指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胜利。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全会《决定》提出了“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等要求。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对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等关系作出深刻阐述,为坚持用科学方法指导和推进改革指明了方向。
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改革的深化,离不开法治保障;法治的实现,离不开改革推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作出决定,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法治体系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健全,改革步伐在法治保障下更加坚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要举措和任务要求,许多涉及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解释、编纂以及相关授权、批准等工作,需要通过深化立法领域改革作出新的回答。全会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接连就许多重大改革发展事项作出决定和决议,表决通过学前教育法、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表决通过关于修改监察法的决定,表决通过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法治利剑披荆斩棘,改革的执行力和穿透力不断增强。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从多方面提出要求,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一步拓展法治作用空间”,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依法平等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总书记特别强调“不能搞选择性执法,更不能搞法外开恩”。
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破是手段,立是目的。“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科学方法。比如,针对产业结构调整,鲜明提出“腾笼不是空笼,要先立后破,还要研究‘新鸟’进笼‘老鸟’去哪”;推进“双碳”工作,再三叮嘱“不能够未立先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强调“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遵循“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平稳、有序、高效,产业转型升级中新旧动能平稳转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完善制度和破除壁垒中渐次推进……一系列改革举措在破立统一中谋定后动、循序渐进,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穿始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关联度高、协同性强,更应突出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总书记强调:“各项改革举措都要充分论证、精心设计,深入开展风险评估,把握好时度效。”一方面,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而且要立得稳、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另一方面,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坚决破、彻底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
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改革越深入,对开放的水平要求就越高;开放水平越高,对改革的促进作用就越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明确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24年9月,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2024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6.02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893家,同比增长11.8%。在11月举办的第七届进博会上,更高的成交额、更多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折射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力……开放正在有力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就“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等进一步提出要求,彰显了我国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坚定决心。
2024年12月2日至4日,2024企业家博鳌论坛系列活动在海南博鳌举行。论坛围绕“改革新蓝图 发展新动能”的主题,探讨如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图为2024企业家博鳌论坛主论坛现场
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回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历程,抓落实是要求,是行动,更是改革制胜之道。70多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中,“落实”一词贯穿始终,在公开报道里共出现300多次,会议多次专题听取重大改革落实情况汇报,重点了解改革举措落实情况,部署改革推进的步骤和次序。习近平总书记既挂帅又出征,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引领推动改革持续突破、落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每一项改革举措的落实都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情况,更要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二十届中央深改委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改革举措分工方案》,对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组织实施作出了明确部署。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进一步部署。关于改革方案的设计,强调必须把握客观规律,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关于改革举措的落实,强调要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防止重文件制定、轻督促落实等现象,防止‘沙滩流水不到头’”。
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图”转换为“实景图”,党员干部既要当改革促进派、又要当改革实干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广泛凝聚共识、顺利推进改革
“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艰苦奋斗。”2024年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时,对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有共识就有力量。做好经济工作需要团结奋斗,顺利推进改革更需要凝聚共识。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越需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广泛凝聚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顺利推进改革十分重要。要切实做好改革舆论引导工作,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凝聚改革共识的重要意义,对营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氛围提出明确要求。
“正确理解和解读全会《决定》精神”。“如何吸引外来人才,留住本地人才,让更多优秀年轻人返乡创业?”云南省澄江市一名干部问得恳切。从全会《决定》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谈起,中央宣讲团成员就如何在引人、育人、留人、用人各环节持续发力等方面予以解答,现场互动频频、掌声阵阵。这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深入云南村镇宣讲时的一幕。全会召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地区各部门迅速兴起学习热潮,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持续深入的过程,也是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乘势而进,在深入学习、准确理解、全面把握上下功夫,加强对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些重大理论观点的研究和阐释,特别是加强面向基层和群众的宣传、解读,引导全社会正确理解党中央的战略考量,正确理解各项改革举措的现实意义、目标指向,以凝聚共识,筑牢全党全社会共抓改革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
“合理引导改革预期”。既然是改革,就必然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必然会动一些人的“奶酪”,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利益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大局意识,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和个人利害得失”。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向前推进一步都需要下更大决心、付出更多努力,对改革进程和效果的预期必须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改革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同时,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这是新时代中国故事最精彩的篇章。用功用力记录新时代的非凡巨变,用心用情讲好新时代的改革故事,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开设“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等栏目、推出《改革开放新篇章》特别报道,记录改革一线的火热实践……全会召开以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系统通过深入宣介全会精神、持续报道改革举措、充分讲好改革故事,进一步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改革共识和智慧力量。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加强正面宣传、及时解疑释惑、有力批驳错误言论等3个方面,对把握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舆论导向提出要求,强调要把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讲充分讲清楚,善于用群众身边小故事讲好改革大道理。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今天的中国,行进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实干笃行,中国式现代化就一定能披荆斩棘、阔步向前!
(来源:《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