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4年
总有一抹色彩让你我温暖
总有一个瞬间让你我感动
我们收集了一些特别的瞬间
想与您一起分享
(一)“我只是其中的一员”
9月16日台风“贝碧嘉”来袭,:青浦区嘉松中路业前路路口一辆私家车进水熄火,车主求助后仅2分钟民警就到达现场,奋力排险将车辆推到高处。
民警赤脚上阵,在雨中驻守身影令人动容。
接到求助时民警潘善浩刚在附近处置了一起积水,裤腿还没放下就赶到了现场,一边指挥路口车辆绕行,一边上前挪车。风雨中,潘善浩奋力将车辆向前推行了二十多米,直到确认安全。而当群众举起手机想拍下这暖心一刻时,潘善浩已匆匆离开……
“我只是其中的一员。”党员潘善浩回忆,当天所里接警量为平时的一倍。自己连续处理了9起警情。因为时常要涉水,就干脆"赤脚上阵"了。而那一天,像他一样坚守在风雨中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二)“只要能帮大家解决问题,我的付出就值得”
66岁的相美华是松江区新桥镇春申居民区的一名党员。虽然身有残疾,但生活中的相美华积极乐观,还主动帮助别人。也正因知晓残疾人生活的不易。退休后,相美华在居民区党总支指导下成立“美华调解室”,自2013年以来,至今解决了几百起家庭纠纷。相美华将助人作为自己的“事业”,她十一年如一日,热心帮助社区内有困难、有需要的残疾人和老年人,书写着一个个“人帮我”“我帮人”的故事。
在相美华看来,每一起纠纷的解决,都意味着多一份家庭的和谐,这让她觉得很有成就感。
身有残疾仍为他人“撑伞”。“我做的都是小事,只要能为残疾人和需要帮助的人解决问题,我的付出就值得。”这是相美华时常提及的一句话,她有着残疾人的感同身受,也践行着“以己助人”的善举。多年来,她以满腔热忱全心投入到志愿服务中,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大爱。
(三)“我们的老师这么英勇!”
2024年3月30日清晨,闵行区丰盛河边一辆小轿车突然冲破护栏坠入了河里!
高先生就是当时坠河的司机,他从河南开封一路开来上海的,当时由于太累了,没有注意到前方的竟是断头路。“当时脑袋就是空白的,什么都不知道,我感觉水已经漫到脚上,才反应过来我掉水里去了!”“当时我感觉可能要死了。”
正在绝望之时,他看到一个身影向他游来。原来这个人正是航华中学的教工、党员陆利兵,他恰巧晨跑路过。看到这一幕,他奋不顾身地跃入河中。
“相信自己的游泳水平还可以,然后我就跳下去了”
陆老师救人的壮举,就在孩子们中间传开了,“原来真英雄就在身边!”“我要向他学习”“英勇救人的样子,真帅!”
(一)“守护城市每个人的笑容”
2024年的最后一天,阳光和煦地洒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梧桐树下,一群环卫工作者们用自己的笑容和整洁的街面、漂亮的绿化合影,记录这一年的付出。
一位网友记录了这个瞬间。在七百余条评论中,许多网友纷纷留言“看得心里暖暖的”“上海真的是一座体面、精致且有温度的城市”“我将原谅这世界三分钟”。
有条评论说,“能够有心记录下一年到头为城市辛勤付出的他们,这是一件好事”。这样的温暖细节,折射的是这座城市的精细与柔软。在许许多多的党群服务中心里,经常可以看到环卫工作者、快递外卖小哥、集卡司机在这里休憩歇脚、补水就餐。在佳节时分,会为离乡的奋斗者们送上一份可口的热食;在深夜归途,他们也会为你亮起暖黄的灯盏……
一杯解渴消暑的水,一隅休憩纳凉的空间,党群阵地给夏日里的户外工作者们带来真切的幸福感
可休憩、可充电、可饮水、可取暖、可纳凉,他们在这里为疲劳的身体充电加油
深夜归途上让人安心的灯盏
正如网上的文章所说,“在上海这座超大城市中,不论职业类别,每个具体的微观个体都被好好对待着。”
(二)“真的很幸福”
“终于可以再次来到苏州河边,看看这里的新变化,和多年未见的老友聊聊天。这一刻,我真的很幸福!”家住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安丰小区的98岁老人王阿婆激动地说道。
因行动不便,王阿婆已有20余年无法独立出门,下楼晒晒太阳、看看花草对她而言都成了奢望。
然而,随着加装电梯工程的竣工,王阿婆的梦想得以实现。轮椅轻转间,她重新拥抱了久违的阳光与自由。这一刻,幸福“一键直达”。
但这一切来的并不容易,由于地处三个轨交的交接处,根据规划要求,电梯与地铁保持至少4米的安全距离,这一规定导致多栋居民楼,一度陷入加装无望的境地。
面对“硬骨头”,居民区党总支引领“三驾马车”迎难而上。党员楼组长耐心细致地向每一位居民解释情况,安抚大家的焦虑情绪。“80后”青年钱磊则是和楼组长姜根宝前往地铁公司反复沟通,现场勘测了四五次,协商会召开了六七场,终于把施工距离从原先的4米一点一点“磨”到了2米,终于符合条件成功施工,成为了上海市首部加装在地铁上的电梯。
施工当天,居民们看着地面一点点被挖开,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喜悦。
新桥居民区党总支办公室墙上悬挂着一句标语:“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群众无止境、群众满意是目标”,这既是一句口号,也是上海许许多多基层社区工作者的价值追求。
(三)“互相理解,互相成就”
普陀区长寿路街道莫干山路,一半新潮,一半老旧。
有水清岸绿的苏州河,有天安千树商业体、M50创意园,也有五金店、水泥店等零散门面,业态分布割裂。长寿湾网格党支部成立后,收到的最多诉求,就是关于莫干山路地区的业态改善。大业态有大业态的期许,小业主有小业主的坚持,如何在两者间找到平衡,共同推动区域发展?
在不同主体的诉求下,街区治理委员会应运而生。“街委会”集聚沿街商铺、街区物业、居民区业主代表等,形成治理共同体,在网格党支部指导下开展工作。长寿湾街区党支部会同“街委会”组建联合调研组,对莫干山路沿街110余家商户开展一对一走访。一个月后,一份名为“莫干山路业态调整和环境提升”的报告摆在长寿路街道党工委的案头。街道专题研究,明确由网格总指导员牵头整改工作,力争“今年有改观、明年大变化”。
互相理解,互相促进,互相成就。在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工作推动下的街区治理,不仅是为了实现“邻里门户”之间的和谐共处,群众力量也在这一过程中凝聚形成破题攻坚的强大合力。
为商户门口的台阶高度方便进出,增加餐饮店铺的垃圾清运频率……细微之处更能见到城市管理的“绣花”功力,更能感受城市发展的温度。
【宠粉福利来啦】
期待您向我们诉说
这一年里
您身边的党组织党员
又或者是党群服务阵地里
最温柔、最坚定的
美丽故事
福利1:
前5名留言的读者
近日将送出手写【蛇年春联】一份
福利2:
我们将持续收集留言故事
精选留言将送出精美【纪念品】一份
留言故事将在上海基层党建微信择优刊登
(来源:上海基层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