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努力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市人民政府各部、委、办、局,各市级机关,各人民团体:
《关于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努力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的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11月14日
关于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努力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第二轮人民城市建设行动,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奋力谱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新篇章,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以规划引领创造美好生活。以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共享现代化品质生活为目标,更好推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提高城市宜居性、吸引力。深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加快规划“一张图”平台建设。统筹中心城区和郊区发展,加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合和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优化交通网络架构。深化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协同。
(二)增强城市核心功能和竞争力。锚定强化“四大功能”,提升经济中心国际地位,提升金融中心国际化水平,强化贸易中心枢纽功能,提升航运中心资源配置能力,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浦东新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建设,率先形成高标准市场体系和制度型开放格局。
(三)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强化城市功能、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等工作。完善城市更新成本管控机制,健全“三师”联创机制,打好“两旧一村”改造攻坚战,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体系。发挥国有企业作用,创新融资方式,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格局。
(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探索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种纳入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职业目录。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加大新技术、新业态技能培训资源供给,着力提升低收入群体职业技能,让更多一线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增长和职业认同。
二、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一)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到2025年,全面解决“拎马桶”问题。大力推进旧区改造、旧住房成套改造,到2027年,全面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到2026年,全面启动整体改造类项目,完成整治提升类项目;到2027年,基本完成整体改造类项目签约,有序实施“城中村”有关点位规划拔点。完善“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建设不少于9万张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大力推动“好房子”建设,按照绿色、低碳、智能、安全标准,提高住房建造、运维、环境水平。
(二)提升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加大人口导入区域公办学校和幼儿园资源供给,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持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推动二级、三级医院专家号源下沉,提升全科医生诊疗能力。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增加普惠性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增加多层次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健全养老与医护床位资源联动转介机制,促进医养结合。持续推动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
(三)推动城市公共空间更好开放共享。持续推进“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建设,拓展休闲文化旅游功能,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深入实施“千座公园”、环城生态公园带和生态廊道建设,到2027年,建设城乡公园1200座以上,力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附属绿色空间开放共享。加强对古文化遗址、文物建筑、优秀历史建筑、革命遗址、工业遗存的保护利用。
(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深入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加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优化菜市场、早餐点等服务布局。根据社区需求,补齐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等服务设施,将更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项目延伸覆盖到居村。推动商办楼宇、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停车资源和充电设施错峰共享,多措并举增设更多居民停车点、共享充电桩。加强住宅物业服务管理,推进社区智能化服务。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充分彰显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
(一)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深入实施思想铸魂理论奠基工程,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质量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行动,构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大联动格局,推进红色题材主题出版、文艺创作、精品展陈。
(二)推动文化惠民便民。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加快建成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文化地标添新计划、文化空间激活计划、文化设施提升计划等。深化实施上海文艺再攀高峰工程,持续打响“演艺大世界”品牌,推出更多“上海原创”精品,培育造就更多新时代文艺大家和青年英才。推进建筑可阅读,加快建设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上海工业博物馆,推动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市民修身行动,深入开展文明风尚培育,推动志愿服务内涵式发展。
(三)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厚植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一批具有活力的演艺集团、文博机构、文创企业,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打造文化节展赛会活动品牌矩阵,提升标杆活动吸引力。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建设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探索建立体现上海特质、具有高辨识度的城市形象标识体系。健全“文化出海”政策体系。
四、下好“绣花”功夫,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一)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提升交通出行便利度和高效有序运行能力,优化公交线路,发展定制公交,推动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网络融合发展。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推动“美丽街区”、户外招牌特色道路(街区)、高标准保洁区域(路段)建设,加强市集活动管理,强化“马路拉链”、道路不平整等顽症专项整治。持续完善桥下空间、无障碍环境、地铁厕所、污水处理设施等。持续提升老旧小区品质。优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运行管理等领域标准。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保障,优化城管执法机制,加强住宅小区、建筑工地等区域执法管理。
(二)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加快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优化升级。夯实城市数字底座,构建高精度“时空底图”,加大“浦江数链”推广应用力度,健全城市数据综合治理体系,加强数据共享开放和流通使用。完善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深化智慧应用场景建设。夯实扁平集约高效的指挥系统,完善部门联勤联动体系。努力消除“数字鸿沟”。打造“智慧好办”服务品牌。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
(三)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提高市政设施安全水平,加快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雨水蓄滞空间,提高雨水排水能力。健全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预警机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做好城市体检,加快构建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强化源头防范,聚焦危险化学品、燃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以及火灾高风险场所、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等,强化安全监管和隐患整治。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优化极端条件下城市运行保障和应急管理机制,加快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应急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五、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开展臭氧污染防治及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强化排放管控和污染应对。开展餐饮油烟扰民治理。加强雨污混接排查整治。全面推进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开展水美村庄试点和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打造韧性可持续的生态海岸带。健全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工业点源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社会生活噪声管控,倡导公民参与噪声环境治理。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二)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全方位推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升绿色建造水平,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高标准建设“无废城市”,推进建设一批“无废园区”和“无废细胞”。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航空和远洋航运使用绿色替代燃料,推进绿色机场、绿色港口建设。加强建筑垃圾消纳场地规划建设,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全链条监管。科学设置公共区域废物箱,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引导公众节约用水用电、反对铺张浪费,推广“光盘行动”,抵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促进绿色消费,丰富绿色消费场景,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使用绿色家电、绿色照明、绿色建材以及节能产品、节水器具等绿色低碳产品。支持和倡导绿色出行,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鼓励社区组织二手商品交易活动,促进家庭闲置物品交易和流通。
六、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积极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
(一)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强化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深化街区党组织建设,探索“小个专”和新就业群体党建有效途径。全面推进城市运行责任网格、警务责任区等各类网格“多格合一”,加强网格党建,健全网格运行机制,推动网格管理向网格治理跃升。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热点难点问题议事协调机制,引导群众通过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方式建言献策,协同推动基层治理难题就地解决,着力为基层减负增能。深入开展“美好社区”先锋行动。搭建多方参与的“善治街区”平台。深化“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解纷“一件事”平台运行机制,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上海样本。
(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开展“四百”大走访,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发挥服务市民群众的“总客服”作用,完善“一件事到一类事”的解决机制。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
(三)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深化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家站点”、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政协委员“站室点”等平台建设。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制度建设。健全人民建议征集机制,常态化开展专项征集和日常征集,推动居村征集联系点广覆盖。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各项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健全工作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深刻认识城市发展规律,提升城市发展和治理能力。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高质量开设城市工作培训课程。加强城市建设与发展专业知识教育,持续强化基层治理骨干教育培训。加强对人民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健全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建设配套政策和保障体系,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机制和程序,健全决策后评估机制。强化执行保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做好跟踪评估,确保各项任务取得实效。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