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光大讲坛/社科大讲堂 吕进诗学讲坛·第十八讲 历史的挫折与1970-80年代青年诗潮中的怀疑主义 顺利举办

文摘   2024-04-29 17:06   重庆  

西南大学光大讲坛/社科大讲堂 

吕进诗学讲坛·第十八讲 

“历史的挫折与1970-80年代青年诗潮中的怀疑主义”顺利举办 


      2024年4月26日14时30分,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西南大学社会科学处(社科联)主办,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中国新诗创研基金承办的西南大学光大讲坛/社科大讲堂暨吕进诗学讲坛•第十八讲——“历史的挫折与1970-80年代青年诗潮中的怀疑主义”,在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7楼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访学者贺照田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由中国新诗研究所余旸副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新诗研究所、文学院部分老师、博士生、硕士生参与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余旸副教授代表在座的全体师生对贺照田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贺照田老师的学术经历与研究成果,贺照田老师也由衷地表达了对中国新诗研究所的敬意。随后,贺照田老师点明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本次讲座是对七八十年代青年诗潮进行重新把握的阶段性成果,是总名为“七八十年代青年诗潮几个未得到充分正视与讨论的问题”系列课程讲座中的第三讲。贺老师强调,在七八十年代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冲动与激情的青年诗潮,并不应该是一个已经过去了的历史,而应该被解读为极具当下意义的存在。

      讲座进入主题后,贺照田老师首先以“‘螺丝钉’与‘海燕’怒飞”为主题,以高尔基《海燕》为例,先谈论不同时代人对《海燕》的阅读感受,再联系到六七十年代的时代背景,探讨时代对青年理想主义的打造,以及青年理想主义又如何激荡了尚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岳重、北岛这一代诗人。紧接着,贺照田老师特别讨论了岳重、北岛的文学写作,以及他们在理想主义遭遇挫折时产生的怀疑感受及回应方式。贺老师介绍了岳重的生平经历与诗歌创作,他认为岳重诗歌创作中呈现出了一种对时代的激烈回应,这种回应使诗人具备了更为强烈的时间观念,例如1971年左右创作的《白洋淀》。贺照田老师进一步分析了岳重的“现代主义”作品——《三月与末日》,他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岳重如何从一个被自己否定的时代中脱身。贺老师指出,如果把岳重的“眼睛”“五公尺”视为一种审看世界的角度、一把剃掉罗网的有效剃刀,那么我们也要看到这把剃刀在剃掉生活和工作中的行动时,不能不涉及的必要的理解、想象与推理。

      随后,贺照田老师围绕与岳重阶层相近、年龄相近,共享着相似的时代结构性经验的北岛展开了讨论。他指出岳重与北岛的怀疑主义的突出特征都是“消解大词”,同成套的逻辑拉开距离。他们除了否定性批判,还非常谨慎地建立自己的正面认识和对世界的多重叙述,例如北岛的《日子》《波动》。贺照田老师谈到,北岛的诗作《你好,百花山》当中的主人公,既享受自然,但又把自己从使人感到慰安和舒展的自然中拉回现实世界,从而确保自己不会掉入过度赋予自然意义的陷阱。他认为,这种无所不在的怀疑主义,帮助北岛重新确立一种美学、生活态度和思想反映方式。当有些人还沉陷于大词带来的幻觉与抚慰时,北岛已经在《太阳城札记》中开始探索怎么反思性地穿过这些大词。贺照田老师由此提出:“严峻的反思,而非简单地放弃,给我们真实地扎根自身经验并重新出发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最后,贺照田老师点明了从北岛等诗人的创作中看到怀疑主义的重要意义,且北岛的行动恰恰植根于对怀疑主义的僭越,特别是对“岳重剃刀”的僭越。在怀疑主义带来的力量与困难之下,北岛被怀疑主义主导但又被内心能量所推动,不免越出了“岳重的剃刀”原则,这在《一切》中有着典型表现。

      讲座进入尾声,余旸老师对贺照田老师的演讲进行了总结,概述了贺照田老师的相关研究缘起与过程,并真诚地与同学们分享了这次讲座引发的所思所感。贺照田老师关于“历史的挫折与1970-80年代青年诗潮中的怀疑主义”的探讨引起了现场的积极讨论与回应。在讲座交流环节,在场的同学就讲座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惑,贺照田老师对此予以一一回应与解答。此次讲座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学术视野,同时也为认识和把握七八十年代的青年思潮等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路。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图文:欧阳文近

       排版:欧阳文近

责编:姚溪

   审核:向天渊

通联邮箱:swuxss1986@163.com

关注我们,诗歌与你同在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官方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