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倒计时十天,海淀教育发生了这些——

教育   2024-12-21 20:35   北京  

一周

回顾

新闻条数:7条

全文字数:8740字

预计阅读时间:22分钟


12月13日-12月20日

海淀教育一周新鲜事

为您打包奉上



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论坛暨

北京市教育学会2024年度学术年会分论坛


12月18日,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论坛暨北京市教育学会2024年度学术年会分论坛在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召开,研讨会以“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幸福课堂”为主题。本次论坛由北京市教育学会科技体育专业委员理事长、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学会秘书长闫顺林主持。近400名来自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海淀区实验三小、北京市师大密云实验中学的教师、家长代表和外区教师现场参与。

滑动查看


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唐亦勤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并对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等三所学校在“幸福课堂”建设中的积极探索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她表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而通过各校的共同努力,必定为教育改革带来新的启示。


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副校长王小明分享了学校在“幸福课堂”建设方面的成效。她指出,学校始终将学生作为中心,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模式创新。通过精准的教学设计和深度的课堂观察,学校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推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多维度创新。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常态化的教研活动,并组织了研究性课程展示,促进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成长。


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的“幸福课堂”建设,不仅体现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上,还融入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念。家长的积极参与、社区资源的整合,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多维支持。

滑动查看


在论坛的另一重要环节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郝志军作了主题为《着眼学生真实成长的教学改革》的报告。他强调,教学设计应从传统的知识点传授转变为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整体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和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将帮助学生在知识的应用和社会经验的积累中,全面提升自身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李玉顺在报告中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李教授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将为课堂带来更多创新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并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他强调,在智能化时代,教师需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者和学习共同体的推动者。


此次论坛还特别推出了30节公开课直播展示,涵盖了小、初、高不同学段的课程内容,重点聚焦以课程标准为导向的教学实践。三所学校的教师展示了精心设计的课堂,生动展示了如何通过深挖教材精髓、关注学生真实学习过程,构建幸福课堂,推动高质量的教育发展。

滑动查看


海淀区教科院副院长燕海霞在总结中表示,构建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则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教育改革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业,大家应以积极的态度,营造宽松的环境,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素材来源: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



海淀区孤独症儿童三十年育人成果交流研讨暨教育部重点课题成果推广会


为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扩展学段服务体系,优化孤独症儿童的关爱服务模式,构建多元融合教育生态环境,12月13日,海淀区特教中心、北京市健翔学校组织了孤独症儿童三十年育人成果交流研讨暨教育部重点课题成果推广会

滑动查看


市教委基教二处副处长向姣姣表示,海淀区在孤独症学生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家校共育等方面形成了富有成效的海淀成果,为北京提供了海淀经验。希望海淀区以更高的站位、更前瞻的视角,在孤独症儿童教育方面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擦亮海淀教育金名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教处处长黄伟指出,海淀区作为最早开展孤独症探索的地区之一,在孤独症儿童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海淀能进一步对标强国目标,围绕公平抓拓展、围绕质量抓融合、围绕保障抓落实、围绕数字化构建区域特殊教育服务新生态,用更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


海淀特教中心主任、北京市健翔学校校长王红霞以《走进儿童、读懂儿童、发现潜能,让所有孤独症孩子幸福绽放》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教师张娜、胡斌在主题发言中,从不同层面讲述了孤独症儿童在运动、美术等领域的发展。

滑动查看


课堂观摩环节,并开15节课,设置7个展示点位,全面展示了孤独症儿童课堂教学与实践。三十年成果展演环节,同学们相继带来了《我们都是好孩子》《欢乐颂》《星会跟爱一起亮》等表演。每一个孤独症儿童都是星星的孩子,他们勇敢的蜕变让每一个人更加坚信教育的力量。


专家点评环节,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张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邓猛从不同角度肯定了健翔孤独症教育三十年的丰硕成果,希望学校能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孤独症教育特色和话语体系。

滑动查看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督学李天顺会长在总结中表示,孤独症教育三十年育人成果是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重要成果和体现,学校以教科研引领开展孤独症研究,以科技赋能教育教学,以校家社协同共育共同成就孤独症学生幸福人生。


大会设有“技术赋能特殊教育发展”“深度提升融合质量”“园长共话学前融合”三个分会场,分别在北京市健翔学校、北京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和海淀区富力桃园幼儿园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海南四省累计204名校长、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滑动查看

素材来源:健翔学校 摄影:张文博




海淀区第八届“智慧杯”中小学生

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总结表彰大会


12月14日,由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指导、海淀教科院主办、网易集团协办的海淀区第八届“智慧杯”中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

滑动查看


大赛自5月启动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共计300多所学校5000余名学生的热情参与。比赛于9月底完成评审,无论从参赛规模上,还是作品质量上,均达到了新的高度。


区教委副主任徐丹在大会致辞中表示,海淀区始终秉持先进、开放与发展的理念,探索符合智能时代的新型教育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着力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世纪全面人才。


希望参赛的同学们能够以“活动”为契机,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编程素养,促进自身计算思维的发展,以此来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社会;


希望教师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学生共同成长,辅助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希望学校能不断探索更加适切的编程课程体系,形成自己的编程场域,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在大会现场,中关村一小陈艺然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发言,分享了她的参赛历程,以及学习编程对个人计算思维、逻辑思维等方面的提升作用。


大会还特别邀请了获得过三个全国全能奖、世锦赛单项金奖的五十七中机器人社团,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科技感十足的VEX机器人挑战对抗赛表演。


与会领导与嘉宾为获得本届“智慧杯”中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各类奖项的学生代表和优秀教师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

滑动查看


人大附小教师王文静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在主题分享中介绍了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上的努力工作,为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力推动了学生在数字时代下的全面成长与飞跃。


网易有道技术总监黄瑾通过自己的求学历程,介绍了科技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并与现场的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互动,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编程学习之路上持续前行。

滑动查看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玉顺在为本届“智慧杯”大赛作指导点评时提到,编程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计算思维、数字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必然手段,编程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希望孩子们能够重视参赛过程,将其视为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希望老师们能够继续支持孩子们的兴趣和梦想,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希望赛事能够激发更多青少年对编程的热情和兴趣,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更加重视青少年的编程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为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贡献力量。


随后,现场还为首师大附中校长助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信息学NOI金牌教练杨森林,北大附中信息竞赛主教练肖然,北京一零一中信息学竞赛主教练董华星等海淀区“智慧杯”中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活动信息学指导专家代表颁发了聘书。

滑动查看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书记、院长吴颖惠在总结中表示,海淀区“智慧杯”中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自2017年开始至今,通过“以赛促学”的理念和“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编程理念,创新工具与智能技术逐渐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旨在以兴趣和任务为导向调动学生学习编程的积极性,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未来,海淀区将继续通过“智慧杯”大赛为师生提供表现和成长的舞台,不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通过赛事活动的不断拓展,推进区内及全国编程教育的普及,培养符合智能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据悉,本次活动组委会还邀请了来自人大附中实验小学、理工附小、双榆树中心小学、海淀区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在大会主题成果展示区展示了他们各自的科技创新成果。

滑动查看

撰稿:石慧 摄影:尹硕



海淀区教育系统

校园围墙透绿改造工作总结会


为了进一步落实城市中心功能建设,改善城市视觉景观风貌,12月13日,海淀区教育系统召开了校园围墙透绿改造工作总结会。

滑动查看


会议首先播放了总结小片,展示2024年海淀区校园围墙透绿改造的成果。


随后,北京一零一中温泉校区、人大附中二分校、中关村三小分别作校园围墙透绿改造工作经验分享。从改造工程的内容及效果、改造的意义、未来校园环境维护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校园围墙改造的成果,为海淀区各学校提供有益经验。

滑动查看


资核中心副主任郭华作校园围墙透绿改造工作总结汇报。

据悉,自全区教育系统召开围墙透绿工作部署会后,资核中心成立12个工作小组,利用一周时间对教育系统中小学校逐一进行现场核实,对每一面围墙的情况进行了登记汇总建立了台账。截至目前,海淀区已经按照计划完成54校址80面围墙的透绿改造工程,涉及围墙总长度6778.36延米。接下来,海淀区教育系统将持续做好应透尽透工作,严格落实新建改扩建学校透绿要求;已按要求完成透绿的学校,要保持透绿状态,符合透绿要求标准,做好校园环境建设。


区教委副主任徐丹表示,校园围墙透绿改造工程可以高效开展,离不开各学校领导及后勤干部的高度支持与配合。在学校总务后勤人员的辛勤与付出下,该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下一步,各学校要结合校园实际情况,持续做好围墙应透尽透工作,加强日常巡查,配合属地共建优美城市环境。


会议结束后,参会学校代表先后前往中关村三小万柳北校区、人大附中二分校,参观校园围墙透绿改造成果、汲取经验,进一步推进各自校园围墙改造工程建设。

中关村三小万柳北校区

人大附中二分校

滑动查看

撰稿:石慧 摄影:尹硕




生态文明教育助力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成果展示交流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中小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12月13日,“生态文明教育助力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成果展示交流会”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百旺校区举行。大会交流环节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王咸娟主持。

滑动查看


生态课例展示环节,中关村二小的教师团队精心准备并展示了40余节生态文明教育课例。教师深入探索学科本质,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学生们关注真实世界、真实问题、真实需求,通过真实任务驱动,实现了方法迁移和素养提升,生动呈现了“让生态文明进校园,让生态知识入课堂,让生态理念润童心”的课堂教学路径和成效。课例展示过后,专家给予专业点评和指导,促进生态文明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滑动查看


会议现场,中关村二小党委书记杨福利从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要义、教育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致辞,表示本次交流会旨在共同交流展示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行动智慧和丰富成果。


中关村二小学校长倪百明以《融博雅之学,塑少年之志,培育美丽中国的建设者》为题,介绍了学校生态教育育人体系:通过强化管理,注入生态教育动能;通过课程引领,拓宽生态教育路径;通过开放社团,厚植生态教育情怀;通过辐射带动,广泛传播生态理念。


课题成果汇报环节,中关村二小围绕“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师观点”“生态文明教育的景观塑造”“生态文明教育的学生实践”三个层次汇报了教育实践成果。近年来,学校着力打造“教师-学生-环境”三位一体的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从课堂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的特色生态教育之路。


海淀区教科院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世云就海淀区生态文明教育推进成效进行汇报,依托于教育部重点课题“利用地域资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海淀区探索了生态环保日实践活动模式、基于地域资源的特色课程开发模式和基于课程整合的主题教育模式。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所长史枫进行了发言。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官雅向中关村二小教育集团授予“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工作坊”铜牌


北京教科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巧玲表示,各中小学要继续推动生态教育深入发展,培育更多青少年呵护自然的情怀,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实现美丽中国愿景贡献力量。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赵霞在讲话中表示,生态文明教育是海淀区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的关键环节。本次交流会,既是对生态文明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有力推动。海淀教育会持续深化生态文明教育改革,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生态文明教育迈向更高水平。


国家督学、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尹丽君在讲话中对海淀区乃至北京市众多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尹丽君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的督导与评估,完善相关评价机制,确保教育质量与效果双提升,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素材来源:中关村二小




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论坛

暨北京市教育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

分论坛“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研讨会”


12月13日,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论坛暨北京市教育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分论坛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研讨会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举行。此次论坛以“新课程 新课标 育新人”为主题,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实践研讨交流。

滑动查看


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唐亦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定荣,北京市教育学会科技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海淀区教育学会秘书长闫顺林,四季青学区管理中心毕虹翠,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书记、校长张秋敏,密云区溪翁庄镇中心小学主任张荣华,以及各参会学校的校长干部教师和进修附小的家长代表参加了活动。分论坛活动由闫顺林主持。


唐亦勤在致辞中表示,跨学科教学打破学科界限,促进知识相互交融。学校关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整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形成了校本落实的实施方法,开展了有意义的研究探索。跨学科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还可能面临诸多挑战,希望学校能够积累案例、总结成果,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张秋敏以“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 促进师生发展”为题作校长报告。她表示,要加强学科关联,促进探究实践,带动课程综合化和育人方式变革,以实现激活自我、具身体验、结构认知、素养培育、多维发展的目的。学校不断推进实践活动领域的课程建设,从基础类、拓展类、研究类引领实践活动领域的课程实施。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引,促进学科融合。引导教师从不同维度领域主动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跨学科主题学习正处在探索与深耕的关键节点,既要有紧迫落实的积极行动,又要有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既要有扎实学科内容的本质理解,更要有跨越学科解决真实问题的价值追求。


主会场安排了班会、教师案例分享、学生展示——


五年级主题班会

“大食物观”扬帆新时代 进修学子开启新征程

主题班会展示融合了语文、数学、体育、道德与法治等多学科内容,教师姬美臣倡导学生们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在学校和家庭中落实节约粮食和健康饮食好习惯,共同推动社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滑动查看


六年级跨学科主题实践案例分享

农耕园棉趣生花

棉花探究与劳动、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融合。教师高淑芳围绕“如何在农耕园内高效地种植出健康的棉花”“哪些棉花产品可以为日常生活增添实用性或美感”“如何创造性地向更多人展示和分享棉花产品的独特魅力”,汇报了跨学科主题实践案例成果。


学生展示

以“水”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成果汇报

《“南水”进京探究记》汇报

学校六1班学生研究了“‘南水‘如何进入北京”“如何输送到密云水库”“南水北调工程给生活带来的美好变化”等内容,汇报了与溪翁庄镇中小学的同学在手拉手活动中一同走入密云溪翁庄泵站、走上密云水库的研究经历。

滑动查看


《保水护水研究水》项目汇报

密云区溪翁庄镇中心小学学生汇报了学校的“爱水、护水、研究水”实践行动、《密云水库枯水期库区内种植庄家对水库水质的影响》调查、《南水入库后密云水库水质情况》研究,以及开展水质检测的实验研究过程。


滑动查看


进修附小副校长李军总结了两校学生的研究收获,希望两校师生结伴前行,再接再厉,形成新的思考,在未来取得更多跨学科主题实践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定荣在点评中,肯定了学校围绕“生生进 时时修”育人理念做出的认真探索。希望老师们把素养和能力转化到每一单元、每一节课中,转化到学科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开展学习,综合运用多学科能力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跨学科学习中,发现自己的潜能,找到主题、任务和生活关联,加强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学习,在实践学习中知行合一。


闫顺林在总结中表示,跨学科主题学习突出真实问题、真实情景、真实任务、真实探究、真实体验、真实互动、真实表达、真情实感、真实成果,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形成实践运用和创新能力。以10%撬动深化课程教学行动和育人方式变革,培育时代新人,既是教育者的事业,也是家长和全社会的事业。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携手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活动中,进修附小开展了16节跨学科实践展示课,相关教师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信息科技、主题班会等教学展示。

滑动查看


学校40多位学生,结合自己研究的主题和项目,向家长、老师介绍了自己在跨学科学习中的成果。经历了“搜集资料—筛选、确定汇报内容—研究汇报形式—形成成果”的过程,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都在发展,实现了新的成长。

滑动查看

素材来源:进修附小




海淀区第三期学术论坛

暨“斓殿”科学大讲堂活动


12月13日,海淀区第三期科学教育学术论坛暨“斓殿”科学大讲堂活动在理工附中举办。

滑动查看

本次活动围绕“探索区域科学教育实践 赋能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主题,分为主论坛和分论坛两个部分进行。市区相关领导、专家以及海淀区学科教研员及中小学校相关领导和科学学科教师150余人参加活动。海淀进校中学教研室副主任赵岩主持主论坛活动。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姚守梅在致辞中表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科学教师,要厚植科学教育的土壤,弘扬科学家精神,全面支持和大力促进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她介绍了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通过顶层设计发展方向、完善课程体系和通过学术论坛联结聚智等举措,支持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深化对科学教育本质的认识,激发青年教师更多思考与实践探索。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霞在致辞中介绍了海淀区作为科学教育实验区以五大工程,系统推进科学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及重点发展方向。她表示,“斓殿”科学大讲堂促进了科学教育的深入理解和经验交流,希望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提升课程育人价值;


要着力提升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强化科学教育共同体;


要加强科学教育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余金中以《弘扬科学家精神 培养新时代英才》为题作主旨报告。他以“钱学森之问”引发大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结合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黄昆、王守武等科学家的生动事迹,点明创新与人才的传承模式,从信仰、爱国、学问、生活态度等方面阐释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爱国: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创新: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求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奉献: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协同: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育人: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余金中还从理想信念、兴趣爱好、尊师爱校、内化学习所得、时间观念、自律自信等方面谈了对成才的一些思考,勉励青年人要心怀理想、脚踏实地,为实现科技强国梦不懈努力。


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理事长、北京市教科院特级教师张玉峰作了题为《创新人才基础培养视角下的科学教学》的专题报告。他指出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基础教育相统一、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各类教育要贯通培养,以此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他强调科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一个基本载体。在科学教育实践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科学知识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二是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三是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他指出创新思维培养视角下的科学实践,要以设计型教学,落实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目标,形成以“融合”为特征的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特色。


北京理工附中副校长王雱作题为《赋能未来:科学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报告。她从科学教育的基础与使命、科学教育赋能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教育的思考与展望等三个方面,介绍了理工附中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探索、积累与思考。学校通过小初高纵向贯通培养、横向联系高校、建立“导师制”培养模式和构建项目式学习模式等,科学教育赋能创新人才培养。她指出,科学教育不应只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弘扬科学家精神;要注重思维培养与开发,包括数学思维、计算思维、工程思维等;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构建基于实践能力、创新成果、团队协作等多元维度的评价体系。


在分论坛研讨阶段,大会共设立4个平行论坛,12位教师聚焦四个专题,结合生动案例分享了各自的思考和实践。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科学教育中心的教研员主持分论坛活动,4位高校科学教育专家、学者做现场点评。老师们的生动分享及专家的精彩点评也让参会教师收获良多。

分论坛一

探寻科学本质的项目学习实践

滑动查看

分论坛二

凸显科学探究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教学

滑动查看

分论坛三

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

滑动查看

分论坛四

基于诊断与整合的科学教育实践

滑动查看


01

北京市海淀区外国语实验学校教师 杨宁

海淀区第三期学术论坛暨“斓殿”科学大讲堂活动让我收益匪浅,余教授由浅入深的阐述了科学家精神,张玉峰老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介绍了科学教学中创新人才的培养。让我们对学校一直以来倡导的小初高贯通培养、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启发了新的思考。分论坛初、高中不同学段老师对项目式实施的案例分享,也为小学阶段后期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帮助。


02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教师  崔特

这次活动让我对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是“怎么使用、什么时候使用、老师怎么引导、怎么看待人工智能产出的结果”等。王教授分享了最新的研究结果以及亲身的经历,说明使用人工智能,特别是小学生、初中生使用过程中,有老师的引导有助于培养高阶思维。


△向上滑动查看


据悉,此次活动作为进一步探索区域科学教育实践,为赋能创新人才基础培养提供新的方向与方法。未来,海淀区将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区域间、区域与学校、高校与中小学在科学教育方面的联动与互动,全面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整体提升科学育人水平,助力海淀学子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撰稿:汪玲 摄影:尹硕



编辑:黄依依

投稿邮箱:hdjywx@126.com

海淀教育内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淀教育记者的原创以及征集资料的整合,除海淀教育授权外,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本公号荣获2017年度、2018年度“首都教育新闻宣传策划创新力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大奖,2020年度“首都教育融媒体建设先锋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最具影响力”大奖!

    优质 均衡 特色   

海淀教育永恒的追求

微信号:hdjyxw

海淀教育
海淀区教育系统的新闻发布,信息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