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场景助力“课间一刻钟”,清华附小创新育人新样态~

教育   2024-12-17 19:46   北京  

今年秋季学期起

北京全市义务教育学校

将课间调整为一刻钟

目前,这项政策落地已逾百日

海淀区各校因地制宜创设条件

保证学生活动回归自主

那么

学校课间活动设计都有哪些亮点?

未来将如何推进?

这场育人研讨给出回答——




12月12日,以“激活课间一刻钟 激发学生成长新动能”为主题的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内课间一体化育人研讨会在清华附小举行,多位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就课内课间一体化育人进行了教学展示和讨论。

市委教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董竹娟,清华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谢维和,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吴宝华出席会议。会议由市教委副主任王攀主持。


李奕强调,要把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放在学校工作正中央,通过课间时间的充分保障、学生活动回归自主、教师理念和角色转变等维度,形成课内课间课后一体化育人,推动构建校内新型育人关系,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有实际获得感,高质量落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需求。


市委教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王攀表示,课间一刻钟实施了一学期,可以发现学校的课间更热闹了,同学们更主动走出教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的课间活动设计还体现了“我的课间我做主”,使学校的治理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他指出,下一步北京将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新场景建设,重点推行学校课内课间和课后的一体化、五育融合一体化,让孩子们在课内、课间和课后都能全面成长。


研讨会共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课堂教学和课间活动观摩;第二板块为集中研讨。在课堂教学和课间活动观摩环节,清华附小同时开设了语文、数学、科学、美术、劳动、体育六节现场观摩课,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课内课间一体化育人的思考,特别是课间活动环节,从智慧赋能、空间优化、学生自创以及多样选择、自主活动等角度展示了课间一刻钟学生活动常态,操场上、走廊中、教室里,各处场景都成为学生自主玩耍的空间。


圆桌论坛中,清华附小干部、教师、家长代表及教育专家交流分享了学校课间一刻钟活动设计和实施的经验做法、家校合作的心得体会及课内课间一体化视域下学校课程设置创新的机制路径等内容。



在集中研讨环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在主题报告中介绍,“课间一刻钟”,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段的设定,它体现了学生一日高质量生活的时间育人价值意蕴。从回顾清华附小二十余年为学生提供“学校一日高质量生活”的教育探索出发,她指出,学校作为育人主体,必须要像重视课堂一样重视课间。“课间一刻钟”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要思考如何以“课间一刻钟”小切口,做牵一发而动“学校一日生活”全身的大文章。


窦桂梅提出,要通过进一步系统迭代基于“时间育人”理念的学校一日生活育人实践体系,将“价值共创、路径统筹、激励相容、数智赋能”四个机制进行优化统整,来实现“课间一刻钟”这一供给侧改革。


Q:四个机制如何创新实施呢?


A:

      问题的答案还是从儿童的真实需求和建议中来。





价值共创

多元主体的课间育人共识



以清华附小的教育哲学“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为依托,窦桂梅指出,需要多元主体形成课间的育人共识,即“课间一刻钟”不仅是把休息时段交给孩子这么简单,更是要让活泼生动的校园生活赋能童年。围绕价值共创,她表示,共同打造“课间一刻钟”的好故事,是实现学生、教师、家长等价值认同的有效路径。


1

儿童——

作为课间自我教育与自主活动责任主体 

全力推动学生深度参与规划自己的一日校园生活,从“学校有什么给什么”的传统思路,转而深度探询儿童“需要学习什么、适宜设计什么、能够变革什么”。针对“课间一刻钟”,通过小口诀、小倡议、小课题、小提案等一系列举措,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课间、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挖掘潜力、施展才华,让学生成为“学校一日高质量生活”的主导者、创变者


2

教师——扛起课内课间双育人责任主体 

教师们可以从教育、教学、安全、趣味等角度提出上百条金点子,列出详细的课间活动清单,丰富课间的选择。


3

家长——增进课间育人协同力量

广泛征询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邀请他们参加亲子体验课间的活动,使其感受孩子们在课间享有的欢乐,体悟把时间交给孩子的正向激励作用。





路径统筹

打通课内课间育人链条



从课表为契机点,窦桂梅提出路径统筹,即在全局视野下将一日生活的课内、课间以及课后进行全方位的有机串联,依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由师生一起在原来基础上优化一份一日高质量生活课表。她强调,课间好不好,关键看课表。结合课间一刻钟,我们应尝试把学生对时间、空间、交往、活动等需求,优化在课表中。


立足课表,进行时间与空间统筹,形成符合儿童身心节律的时光模块。


立足学段,进行师生与同伴关系的优化统筹,形成增进良性关系的课间活动进阶。


立足学科,进行学科与活动统筹,形成贯通课内课间育人链条。





激励相容

从课间管理转向课间育人供给



从“一日蹲班”的角度,聚焦对学生的学习、游戏、健康、交往、劳动、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全景观察,窦桂梅提出激励相容,就是在报团取暖、互相激励的过程中实现情绪价值的倍增效应,更深层次地体现课间从管理导向转变为服务导向。之后,她还分享了清华附小三种类型的蹲班。

1

常态一日蹲班

第一、二班主任驻班,第三班主任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也会跟班。


2

每周一日蹲班

学校管理团队、后勤人员、科研人员于每周四(分校或于周二、周三等)进班沉浸观察与诊断。


3

定期一日蹲班

家长开放日或者专题研究时,邀请家长、专家或其他校外支持人员协同观察诊断。


通过全身心的情感交流与积极的情绪感染,师生间与同伴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情感新人纽带,以及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时段、不同类型的学科串联与并联等都要做系统性的治理升级。




数智赋能

重塑儿童课内课间育人新形态



以清华附小构建的“四横两纵”智慧校园建设框架为出发点,窦桂梅分享了如何打造以儿童为中心、高质量、个性化的智能化教育生态。

滑动查看

1

课内

利用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能。


2

课间

利用AI赋能的课间游戏、运动兴趣和社会交往能力,尤其是主题阅读,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数字化阅读形态探索,倡导全体师生做终身阅读者、指导者、推动者。


3

课后服务(X课程)

运用数智化工具开展AI赋能读写课堂、AI布展等,为学生全面、持续、个性化的发展提供教育支持。


AI(人工智能)跳绳、“成志阳光跑成长树”、“趣味一体机”......一个个精彩的体育与AI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生动呈现了智慧技术在课间活动场景中的巧妙应用,不仅丰富了课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更推动了课间活动向智能化、多元化、趣味化方向的完善发展,为校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学生营造了更加优质、高效、富有吸引力的课间活动体验。

滑动查看


窦桂梅表示,当课间与课内、课后联动时,阳光体育、主题阅读等核心课程已然成为“学校一日生活”育人重要载体,贯穿并润泽学生的一日高质量生活,为儿童身心健康奠定一生的基石。




此次育人研讨会,从各个方面解答了“课间一刻钟”开展的意义和改善的方向。通过切实可行的举措,真正让学生过好学校的每一日生活,让每个学生在没有被辜负的时间里,长成祖国期待的模样。



素材来源:北京日报 新京报 清华附小

编辑:黄依依

投稿邮箱:hdjywx@126.com

海淀教育内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淀教育记者的原创以及征集资料的整合,除海淀教育授权外,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本公号荣获2017年度、2018年度“首都教育新闻宣传策划创新力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大奖,2020年度“首都教育融媒体建设先锋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最具影响力”大奖!

    优质 均衡 特色   

海淀教育永恒的追求

微信号:hdjyxw

海淀教育
海淀区教育系统的新闻发布,信息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