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读了江苏淮安市关天培小学杜志勤老师写的一篇关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的读后感,题目是《教育,从细微处入手》,读后,感受颇深。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于永正老师关于“露一手”和“目中有人”做法的认同。
这种认同,根植于作者在平时的教育实践,还有自己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热爱。
我觉得,教育之所以要从细微处入手,是因为教育本就是一场教师的自我修行。
露一手,不是让自己动手体罚和变相体罚,以武力震慑学生,而是用自己的魅力征服学生。
教师体罚学生导致矛盾冲突、酿成悲剧的新闻不绝于耳,这给我们老师敲响了警钟。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书育人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始终要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而体罚是最危险的一招,稍有不慎,就会赔上自己的职业与前程。
我们何不换种思路,将武力震慑变为魅力征服。
文章中,作者既例举了于永正老师写美术字、吹口琴、演奏京胡、唱京戏的例子,也用自己精心策划黑板报和带领孩子排练节目,来论证了教师露一手,确实可以让学生心服口服加崇拜。
鉴于此,我们老师可以用自己的特长去征服学生,赢得学生崇拜。
比如,在我班上,我会把自己写作发表的证书、稿费单或者样刊投屏给学生看,学生“哇、哇、哇”的叫声,其实就是一种崇拜。学生平时写作文时,我会一直鼓励他们,所以学生也爱上了写作文,至少不害怕写作文。
截止目前,这一届学生作文公开发表或者获奖的已经突破10篇了。另外,我会在平时练字的时候,将满意的作品投屏,让学生欣赏,并欢迎提建议。
这样的互动,既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
我想,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与爱好,不管是体育运动,还是文艺类的,都可以成为征服学生的秘密武器。
目中有人,不是让你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真正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这种关注,无关成绩、无关家长亲疏。
教育改革,一波接着一波,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以人为本。
于我们而言,就是要有“儿童立场”,要有“儿童视角”。
老师若只关注成绩好、表现优的学生,算不上好老师。
真正的好老师,是会将所有学生都看在眼中,放在心里的。
诚如文章所言:“注意他们的共性,更不忽视他们的个性,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
犹记得在上周部门例会的“教师成长课堂”上,吉老师的那句话说得特别好:有的老师是赢得学生,而有的老师只是赢了学生。
在我看来,这就是教师眼中有没有学生的区别。
优秀学生,自带“备受关注”的属性,而那些所谓的后进生往往成为被遗忘的对象。
平日里,老师应该多关注那些胆小内向的学生。
殊不知,他们经常挣扎在“怯于交流”“怕出丑”“我不行”等自我否定情绪的边缘,此时,教师用鼓励、启发的语言,拉他们一把,他们或许就能自信些。
老师不经意的一句启发或者鼓励,或许会成为改变学生的一次契机。
当然,课堂上目中有人还体现在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为孩子表达创造条件,等等。
平时在生活中,亦应如此。
把牢自己的嘴,伤人的话要慎说,鼓励的话要多说,批评的话要巧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语言交流遵循“三要”原则,便是修好自己的口德。
慎说伤人的话。
在与学生或同事交流时,我们或许会因为情绪激动、压力山大而不经意间说出一些伤人的话语。
然而,这些话语一旦说出口,就像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
它们会在对方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甚至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开口之前,我们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确保自己的话语不会伤害到他人。
多说鼓励的话。
鼓励的话语如同阳光般温暖人心,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多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
这样的鼓励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鼓励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以更好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巧说批评的话。
批评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如何巧妙地表达批评却是一门艺术。
直接的指责和训斥往往会让人感到尴尬和沮丧,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在批评学生时,不妨先夸下学生的某一个优点,再过渡到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学生才能听得进老师指出的不足,以及给出的建议。
这样的批评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还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教育,就是一场教师自我的修行。既要修身,又要修心,唯有如此,才能渡人渡己。
🔥热文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