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9月,百草箱的副校长李永健老师带着一行医生前往壤塘义诊。小编猜想着肯定有不少感人的故事,于是向大卫师兄约稿。大卫师兄曾是国医十一班的学员,幼承家训,人到中年,改行进入中医行业。由于有家族血脉的影响,在医治这件事上,总是会有神来之笔。与大家分享大卫师兄的义诊回忆。
百草箱国医十五班也已经开始招生了。请与滕滕联系咨询课程。
从几个小故事来讲一讲在壤塘的义诊,在李博士的义诊团队里面,大家都习惯叫我大卫师兄,其实我有藏族名字的,叫雪域扎西。
改
义
诊
变
故事一
到了壤塘义诊,我被独立分配了一个诊室,里面有三张治疗床,还有两个藏族助手,这个配置堪称是豪华。我非常清晰地记得第一个病人是一个藏族的中年女性,她是一瘸一拐地走进了我的诊室,胸膛塌在那里,状态很不好。
对于我而言,正骨治疗驾轻就熟,尤其有之前在香格里拉义诊的经验,从颈椎一直正骨正到骨盆,20分钟结束这个中年女性坐了起来,然后穿上了那件红褐色的藏袍,让我吃惊地是,也让她吃惊地是,她的胸膛挺了起来,她的双腿也不拖地了,而是迈出了正常人的步伐,气血通道顺畅了她的脸色也显得非常好看,她穿的还是那件略显破旧的藏袍,可是她的气质,和她的身体姿态都发生了改变,让我感觉她好像一下子年轻了。我看得出她眼睛里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光,她于是伸出了两个大拇指,不停地对我说,“你是菩萨,你是菩萨”......
后来随着对藏族文化的了解,我才知道藏族人对于藏传佛教的信仰之深,是我们内地人感受不到的那种虔诚,当她们说菩萨的时候那是一种真心实意的赞美,而不是内地人脱口而出的恭维之词。每次想到这个画面,内心都会非常感动。
在后来的治疗当中,碰到了藏地那么多的骨病,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胸椎膨出,我就非常花时间一边治疗,一边带两个藏族的助手现场教学。两个人是非常好学的,又有藏医的基础,所以花了7天时间,他们两个已经具备了治疗大部分骨病的基础技术,看着两个小徒弟,我是第一次感觉自己做了很有意义的事情,培养出了两个正骨小能手,我们离开了藏地,他们依然可以治疗更多的病人。
信
义
诊
任
故事二
在我的病人当中,其实有好些个是义工团队的义工成员,有一个阿姨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阿姨其实是长期居住在澳大利亚的,跟着女儿居住,这一次回国刚好来壤塘做义工,我们从成都坐大巴的时候我就留意到了她,驮着背腰直不起来走路起来非常辛苦的样子,我说阿姨到了壤塘来找我吧,我给你正骨。
年纪这么大了,身体又不好还要做义工很辛苦,所以在壤塘期间,我给她正骨2次,她从一开始的试一试,到两次正骨之后被别人夸,腰板直了起来她非常开心,多年的身体疼痛消失了,那天晚上我在打电话的时候,她往我口袋里塞了一个红包,我打开一看厚厚的一沓人民币......开玩笑,赶紧退回给她,怎么可以收钱?阿姨还是很感动,说自己在澳大利亚做了好多检查CT啊,西医开了好多止疼药给她,越吃身体越难受,腰弯下去走路,西医是没有办法治疗的,家里人一直为她着急,没想到会在壤塘这个高原上能把问题解决掉,她说这是多大的缘分啊,大家的相遇!
她的话会让我经常想起一些道理,作为一个医者,我感觉我在做的其实就是非常普通的事情,也不会觉得这个医术有多难,可是就是这些看似平凡的东西,却能够非常实实在在地帮助到别人,尤其是被病痛折磨的人。医生,其实也是大街上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人,但是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在于,你需要负责任地去处理别人身上的健康问题,那些病人把自己的身体健康交给了你,这是多大的信任关系啊~~~千金难买。
灵
义
诊
感
故事三
在壤塘义诊的时候,每天接诊的量其实是挺大的,所有的医生都面临这个挑战,病床从来都是满的,人们手里拿着病历卡往医生手里面塞,这里面的病的种类其实是各有不同。
但是有点奇怪的是,好多病我也是第一次接触,从来没有经验,我该怎么治?这时候有趣的事情就是,我好像真的会一下子来灵感,然后寻找病根再通过对应的手法去治疗,而且治疗的效果会非常地快,有时候病人也会觉得好快,这其中的案例包括 手臂长期劳动导致的突然脱位,脚崴了之后疼了好几个月,膝盖中长期有积液导致筋被吊住上楼梯困难,膝盖下方疼痛一直未解,长期双盘打坐导致膝盖疼腿疼,大腿根部疼痛导致走路拖拽疼痛,小臂突然爆出来一个突起的骨头,颈椎里突出一块筋疙瘩......这些看似奇怪的病,总会突然出现,然后我们几个人琢磨下,还总能给人快速解决掉。
这些治疗的灵感从哪里来?我其实在反思这个问题,我想这里面应该是有一个长周期的影响,包括我以前不理解的百草箱的古中医教育模式,总会在中医医术教育之外,把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引入到教学当中。我以前总会去想,为什么不能纯粹只教中医医术的东西,就是类似于大学里面那种教育模式,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经络,针灸,草药,方剂一路下去就好了嘛,为什么要把站桩,静坐,太极这些佛家,道家的东西这些内容引入到正常的教学当中?
这些疑问,似乎是在这次壤塘的义诊当中找到了一些答案,因为这些看似与医术不相关的法的层面的东西,会发挥真正的无用之大用的功效,让医者临床之时总是可以从容不迫,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当下遇到的病人,抓住根本的病机,在复杂的病机中抓住本质的东西,然后自然而然去解决掉,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显得非常自然,事后会对自己说,这个病就应该这样治啊~~~其实,事后回想起来,如果没有功法层面的长期沉淀,哪里有那么多的“应该这么治”啊?
小
义
诊
结
壤塘的这次义诊,我看到了太多感动的东西。
虽然能开的方子有限,每次看到李博士给人治病,还是非常细心地完成每一个病人的诊断,问询,从来不会因为已经下班了去拒绝病人,也不会因为病人问得太多感觉到麻烦,每次去师父的房间,都看到他满脸微笑给人把脉开方,这样的精神也在影响着团队里面的其他成员。
这其中,圣水师兄那是非常的敬业,只要有病人在,或者预约,哪怕已经下了班,都会在真是里面等着病人,然后给病人下针的时候又是非常认真,非常专注,就好像手里面握这的不是针灸,而是救命的神器一样,这大概就是“握针如握虎”的医者之道,然后好几次都是我们吃完饭了,她才返回传习所默默开始吃饭。有时候实在太晚了,院长扎西娜姆会给她端过去一碗温暖的牛肉面,据说好多人羡慕。
沈医生的宿命
沈医生说,我跟师父出来义诊几年了,每次都是快要义诊结束的时候,自己因为高反而倒下啦。这一次壤塘义诊,沈哥还是没有逃脱这个宿命,快要结束的前两天,他就真的高反发出来了。
本身每天的工作量就非常大,我们都劝他明天不要上班了,他说没事我坚持坚持,第二天去上班做针灸,推拿搞到一半体力不支还是倒下了,躺在自己诊室门口的椅子上,嘴唇发紫,发烧拉肚子呕吐咳嗽,也只有在这种时候才体会到,医生自己也很不容易啊,还是冒着高反去救治病人,这个职业就是命苦,比苦参还苦。
灵素师兄的小药包
我的邻居诊室,是90后的灵素师兄,她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高材生,喜欢用温暖的盐袋配合中草药给人治病,效果很好。我有一次见她把这些打碎的药粉,按照配方针对病人的不同病情进行混合舌下含服,然后折叠成一块块小方块,然后就成了很可爱的“药粉小方”,这一幕场景我在小时候外公的诊所常看到,我没有想到会有90后的年轻医生,也还在用这个古老的方法给人包药,一时间竟然觉得有点穿越,中医的传承真的太有趣啦。
三毛师兄和几毛师兄
这是活动的组织方,总是能够在我们工作之余,带我们出去各种玩各种吃喝,领略藏族当地的风土人情。虽然他们也是上海人,但是却扎根在壤塘,并且能够组织各种各样的民间力量,来为这片土地带来生机和改变,我觉得这是超脱了凡俗生活的修行人,能够做到这样几十年如一日搞公益活动,服务藏区,这个是很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