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naida Serebriakova “画布上的常乐”

文摘   2024-10-20 20:30   北京  


齐娜伊达·谢列布里亚科娃

Zinaida Serebriakova


《在梳妆台前》(1909 年)


齐娜伊达·谢列布里亚科娃是俄罗斯画家,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世界艺术”运动的成员。俄国革命后,她移民到巴黎。谢列布里亚科娃的作品简洁、线条优雅、克制、可塑性强。她在许多先锋派运动出现期间一直在画画,但没有一个风格能把她拉进去。她的作品与众不同。在谢列布里亚科娃的遗产中,大量的自画像和儿童肖像、裸体画以及民间艺术绘画(在她的绘画中成为神话)尤为突出,并成为生活模式,而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表现。





谢列布里亚科娃最著名的自画像《在梳妆台上》(1909 年),是在她被大雪困在家中、附近村庄的模特无法前来时创作的。1910 年,她的哥哥叶夫根尼鼓励谢列布里亚科娃将这幅画参加俄罗斯美术家联盟举办的展览,展览受到了热烈欢迎,并被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收藏。

1914年至1917年,谢列布里亚科娃创作了一系列以俄罗斯乡村生活为主题的画作。1916 年,亚历山大·贝诺瓦受命装饰莫斯科的喀山火车站,他邀请了叶夫根尼·兰塞雷、鲍里斯·库斯托季耶夫、姆斯季斯拉夫·多布津斯基和谢列布里亚科娃协助。谢列布里亚科娃选择了东方主题:印度、日本、土耳其和暹罗以美女的形式寓言化地呈现。与此同时,她开始创作以古典神话为主题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并未完成。

1917 年十月革命爆发后,谢列布里亚科娃的生活发生了变化。1919 年,她的丈夫鲍里斯因斑疹伤寒去世。她没有任何收入,要照顾四个孩子和生病的母亲。涅斯库奇诺耶的所有储备都被掠夺一空,全家饱受饥饿之苦。她不得不放弃油画,转而采用成本较低的木炭和铅笔技法。这是她最悲惨的画作《纸牌屋》的创作时期,这幅画描绘了他们四个没有父亲的孩子。

她不想转向苏联早期艺术中流行的至上主义或构成主义风格,也不想画政委肖像,但她在哈尔科夫考古博物馆找到了一些工作,她在那里用铅笔画了展品的素描。


《纸牌屋》(1919)




1924 年秋,谢列布里亚科娃前往巴黎,她接到了一幅大型装饰壁画的委托。此后,塞雷布里亚科娃经常旅行。1928 年和 1930 年,她前往非洲,访问了摩洛哥。1928 年 12 月,在为期六周的摩洛哥之旅中,她创作了 130 多幅肖像和城市景观画,她称之为“素描”。这些画都是匆忙中画出来的,因为没有当地人愿意做模特。

她对北非的风景很着迷,画了阿特拉斯山脉,以及身着民族服饰的阿拉伯妇女和非洲人。她还画了一组描绘布列塔尼渔民的画作。她后期的风景画和肖像画最突出的特点是艺术家自己的个性——她对美的热爱,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物。




























































-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 期 推 荐  


José Benlliure y Gil  |  敏  锐

Judith Eisler | 《电影画廊》

Jennifer Carvalho  |  虔  诚





扫描二维码关注抖音


更多精彩内容





目光当代艺术
The Vision Contemporary Art / 国际艺术资讯分享、国际绘画艺术交流活动筹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