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明||上海“老土地”来自外地
法国南锡旧城中心主教座堂和凯旋门,是18世纪建筑风格最佳诠释。而斯坦尼斯拉斯广场,更是南锡享誉世界的精致城市广场,同卡里埃勒广场和阿莱昂斯广场一起,都是最古老、最典型的现代首都典范,于198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站在斯坦尼斯拉斯广场中央,环视周遭宏伟建筑,想着一个题外话题,上海外滩建筑群。
上海人沾沾自喜不厌其烦地说,“外滩是万国建筑博物馆”,依我看,单单拿南锡这一广场来比照,无论是建筑规模,设计精致,工艺细节,都是远远不及。猜想,近代来上海发展的欧美人士,不都是西方精英人士,无论是专业人士或是文化人士,都不是最优秀的,更应该是些有闯劲人士,到了落后的中国来打天下。
说旧上海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冒险家乐园,应该是客观的。殖民主义者在中国肆意妄为,看看旧上海地图,从上海老城厢越界筑路走向,像是羸弱人体上一道道疤痕。租界在上海管理机构为工部局,工部局是租界行政管理的执行机构,这一名称由英国在上海开辟租界时首创,初期本是办理工程建筑的机构,仿照清政府六部中的工部名称而取名“工部局”,以后随着职权的不断扩大,演变为全面管理租界行政事务的机构。
派生出来话题,欧美人在上海设立租界,越界筑路,占地造楼、设立管理机构工部局等等,当然给封闭落后上海带来新鲜先进外来文化冲击,“改开”后,中国史学界重翻旧案,对这些来自外洋的改观大为夸大与赞美,其实是一种盲目媚外。
更偏执的是,迄今,还有人以居住在旧租界区域而沾沾自喜,以“上只角”人自居。这是上辈子租界区划,你刚好在此生存,不必自以为是,更不必以此自诩更享受到欧风美雨。一位曾经住在淮海西路的熟人,有一次脱口而出:“侬哪能也会得住在常熟路的。”(上海西南徐汇区)言下之意,那地儿只该高人一筹他居住。闷笑,上海人,再上海人,上溯三代,无不是外地人。“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是常被说起的一个回文句,拿来套用,除了少数本地农村人,上海“老土地”来自外地。
丁一峰说:“关于外滩租界的随感,深以为是,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都是眼界心胸不够。骑游途中的种种惊喜和发现,是正视自我和世界的最佳方式。”千篇读到说:“以‘上只角’自诩为上等人,怕不只是老派上海人的陈病,扩而言之,欧洲人对新大陆的暴发户也有类似心态,总以文化的‘上只角’自据,殊不知,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些评论深刻出彩。
(节选自《玛瑙之旅D15豪华绿道,顶级享受》)
吴晓明202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