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民间故事(三十七):屘公公 | 张次平

乐活   2024-09-14 17:58   湖南  

导     读


民间故事是乡野村夫之间口口相传的叙事文学。那些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了一个个精彩片段,或令人捧腹,或引人深思。

梅山地域多故事,作者在整理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编,丰富故事细节,让传奇更引人入胜,让经典更广泛流传。近期,江水冷公众号持续推出本土作家张次平的梅山系列故事,欢迎读者诸君评论留言。


【作者简介】


张次平,笔名稆生,冷水江金竹山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菊溪梦》。


   屘 公 公   


文 | 张次平


前不久,屘(mǎn)公公仙逝,享年九十。屘,是湖南方言,在兄弟姐妹中年纪最小,如屘公公,屘爹,屘崽。

在大学当教授的侄孙回来奔丧,说屘公公这一代人,是梅山村最后一批有良知的人。

作为大学教授,为什么对屘公公有这么高的评价?这还得从屘公公的一家人说起。

屘公公有兄弟姐妹八人,他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哥哥姐姐都叫他老屘,最大的称老大,其次就是老二、老三,最小的称作老屘。

老屘没结婚时,他的哥哥就做了爷爷,他就是屘公公,全村人都叫他屘公公,甚至还有人说他的笑话“屘公公个卵”。因为他那时什么都没有。只有在父母面前尽心尽孝,还有在那个年代替全家人承担政治上的罪过。

屘公公上有五个哥哥、两个姐姐,因为家里人多,年龄相差大,老大和老屘之间相差二十多岁。年纪最大的大哥从小就是神童,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被族班公会供送读书,考上了国立大学,后来还当上了本地的县长。

因为老大带了好头,后面的老二老三都会读书,只是他们家里供不起那么多人读书,族班公会也不可能供送他全家人读书,其他几个哥哥就只能在族班公学读了几年书,到了十多岁就纷纷走上社会独自谋生。

到了屘公公读书的时候,家庭条件大好,在外谋生的哥哥们能挣钱养家了。他们挣钱交给家里,老父亲用来添加田产,全家人告别了贫苦的日子。老太爷本来就是个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老农民,如今儿子都担力。特别是老大,三十来岁就当上本地的县长,让老实巴交的父亲当上了老太爷,这一家人的好日子终于来了,也给最小的老屘创造了好条件。

屘公公读书完全不要族班帮衬。老话说,公公姩姩爱头孙,爹娘痛屘崽。屘崽想读哪就读哪,十多岁就送他到省会长沙读书。老屘是个读书的料子,大有当年老大做神童的苗头,又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公子哥。

可是命运偏偏要捉弄人,屘公公在省城读书时,正逢家乡大搞解放。结了婚的哥哥都离开了家,在外面参加了革命工作,唯独这个没有结婚成家的屘崽,继承了父母还算殷实的家业,被划成小地主阶级。这小地主阶级不要命,要命的是他当县长的大哥,带着家人去了台湾。

他这个罪孽不算大也不算小,在梅山村这个地方,足可以把他老父亲这个老太爷从天上掉到地下,不摔死也要脱层皮。老太爷年岁已高,被政府划成小地主阶级后,上台批斗几回就归了天。母亲因家里突遭此变故,天天悲痛欲绝地哭,竟然哭瞎了双眼,辍学在家的老屘和老娘相依为命。

老屘顶替父母承受了无休止的批斗,也为那个逃到台湾的大哥赎罪。那些结婚成家参加革命工作的其他几个哥哥,不但帮不了老娘和老屘一家,反而要与他们划清界线,保全他们的国家饭碗。

老屘是个读书人,他知道这一切不可能逃避,只能和老母亲生死相依。哥哥们表面上和他划清界线,其实暗中帮忙,比如父母亲家里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他们拿了去,由他们保管,比放在家里安全。

老屘带着哭瞎了双眼的母亲,守着一贫如洗的家,三十多岁还没娶老婆,倒是哥哥们有的已经做了公公,侄儿带着孩子来喊他屘公公,他就说“屘公公条卵,到现在都没有娶老婆。”

“屘公公条卵,到现在都没娶老婆”。这句话是梅山村最经典的俗语。屘公公没娶老婆,但他是梅山村最有学问的读书人。这些年的政治斗争也没个准,他们这些出身不好的“四类分子”批来批去,也批不出新名堂来,倒是那些曾经在台上的当权派,还有在学校教书的老师,又成了新的批斗对象。

这些年的斗争批判经验告诉屘公公,只要把头低得比任何人都矮,那些仇恨再大的拳头也砸不到自己身上。那年头虽说读书无用,但屘公公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读书有用,最起码能想法子保护自己。

读书有没有用?屘公公最清楚。几个哥哥读了几年书,都有出息。就连最老实的二哥也当了工人,三哥解放前当的兵,当了大干部。四哥五哥在地方闹革命当积极分子,当上了公社和县里干部。那些和他们一起革命的积极分子,有好多因为没读书,当不了国家干部。

到了六七十年代,在梅山村饱受批斗的老屘,也有了机会,因为他读了书。出身不好读了点书的人,可以当臭老九。那些出身不好的“四类分子”,他们没得选择,能当臭老九还要看造化。出身好又读了书的人都想当干部。臭老九上课上得好好的,有人要开批斗会了,他们就要上台陪斗。别人不想干的臭老九,老屘却干得起劲,反正学堂是开批斗会的地方,你们要开就开,要上台批斗就挨着,要上台教书就教着。


这机会让老屘当了几年民办老师,还让他娶了老婆生了孩子。改革开放以后,屘公公不用上台挨批斗,但是民办老师的资格也被取消辞退,原因是他年纪太大,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经常帮老婆回家做农活。

屘公公是民办老师,他的身份是农民,他们夫妇生有三个儿女,还有一个瞎眼老娘,全家六口人,分了几亩责任田。他老婆没文化,又不大会做农活,家里的责任田只能由他耕种。屘公公为了不耽误去学校教书,他利用早晨和傍晚去打理责任田。可这样也不行,因为大队书记的儿媳妇想教书,就说他误人子弟,到教育局报告,把他辞退了。

屘公公不当民办老师也要生活,他家里的三个儿女还要读书,他就去周边小煤矿下井挖煤,当黑窑工。瞎眼的母亲听说后,给儿子出主意,告诉他受别人欺侮了就去找亲哥哥,他们都是国家干部。

屘公公坚决不去,说他们都是人民的好公仆,从来没为家里人帮忙做过事,在他们眼里,共和国就是个刚学走路的孩子,精心呵护都来不赢,哪能让自己家的私事去影响国家大事。他宁愿去小煤窑做苦力,也不给国家添麻烦。好在屘公公的儿女懂事,又会读书,让他有了希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家庭能够送出三个儿女读初中高中再复读的,梅山村只有屘公公。他大儿子高考复读了三届,每次都差个几分,屘公公不气馁,鼓励儿子不松懈,不考上大学不放手。他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连给老母亲准备的棺材板也卖了。这让他那些在外面当大干部的哥哥们看不下去了,说他是死脑筋,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就不要勉强了。

屘公公不信命,不怕麻烦不怕累的梅山蛮子,不管家里的日子过得有多苦,铁了心一定要让孩子考大学。三个孩子都经过了高考复读,终于一个接一个考上了大学,圆了屘公公的大学梦。

屘公公三个孩子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当上了国家干部。但屘公公为人处事低调,办事公道,对那些曾欺侮过他的人不记恨,那些在困难时期帮助过他的人永远记在心里,逢年过节要带着儿女走动拜访。村里要是有困难的群众找到了他,他一定帮忙,自己解决不了的,要孩子们帮忙解决。

老年的屘公公,热衷于给村里做公益事业,带着村民修路架桥,忙得不亦乐乎。他是兄弟姐妹中最长寿的,活到了九十岁,其他的兄弟都是五六十岁的年纪就死了。

他的后辈问,你为什么能够长寿?他说,他们没吃我这么多的苦,所以死得早。吃苦是福,吃亏能长寿。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拓展阅读】
#张次平专栏
#梅山民间故事专栏

编委:谭速成
编审:谢小玲
编辑:李小红
版式:卢美安

传播湖湘文化 讲好追梦故事
展现城市风采 共建精神家园
投稿请加微信:857801085

江水冷
传播湖湘文化,沉淀城市记忆,书写百姓故事,集聚正向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