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即鸡架,也叫鸡车子、鸡壳,把一只鸡去头去腿去翅膀最后摘掉内脏剃干净肉,剩下那副骨头架子,就是鸡架。说起鸡架,历史上有过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公元219年,曹操出兵汉中时,本来企图进攻刘备,可是驻入汉中后,估计情势,却又发觉很多不利,进既不能,守也不便,想撤退,又怕于面子不好看。正在犹豫,恰巧厨子送进来一碗鸡汤,他看见碗中有块鸡肋,于是若有所思。这时,部将夏侯惇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便随口说了两个字:“鸡肋”。
这事被号称三国第一大聪明的主簿杨修听说,立刻招呼大家伙儿收拾行李做好班师的准备。大将夏侯惇不解便问为何?杨修道:“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就如这关中形势一样,丞相已有退兵之意。”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师还朝,后来,杨修因为动摇军心,还被曹操砍了脑袋。
其实,杨修之死,不是因为自作聪明,而是生错了地方,他如果是个河间人,就不会觉得“鸡肋”这东西那般无用了,脑袋不也就保住了吗?哈哈!开个玩笑。
这鸡肋啊,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鸡架。若说河间的美食小吃,驴肉火烧占了一半的话,那么另一半肯定也有鸡架的三分天下。在河间,人们把这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加入了新的烹饪元素,让其成为了一道食之有味的地道美食。
鸡架的吃法有:烤、炸、卤、炒、炖、煲汤等,而于河间最为热衷的烹饪方式则是卤制,对于众多吃货来讲,卤鸡架无疑是街头小吃里的一抹夺目亮色。不管是夏日的夜市还是冬日的小铺,大致只要是出售熟食的摊位皆有其存在。
我所生活的村庄,邻村有一贩卖者,每至傍晚都来村里吆喝沿街售卖,传其家中有一锅几十年的老汤,用这锅老汤卤出来的鸡架滋味儿醇厚。说也奇怪,在其它地方买来的鸡架,还就真没他家的滋味儿浓。
来过河间的人都应该品尝一下河间的鸡架,味道太绝了!它与烧鸡的味道不同,由于肉基本都已剔净,只余少量残存在鸡架上,所以极易入味儿。特别是好饮酒的朋友,配上两个鸡架,那是极下酒的。
每一个鸡架都吸饱了独特的卤汁,在经过熏制后色泽酱红,香气扑鼻。轻咬一口,骨酥肉烂,酥软的口感在舌尖散开,瞬间点燃了味蕾。它承载着河间人的生活记忆,是河间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息,更是漂泊游子心中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