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设计周高校设计展”|优秀论文鉴赏34

文摘   2024-09-06 18:02   湖北  


今日优秀论文分享来啦~

论文介绍

作者:熊馨

论文名称:《传承红色基因的数字文创设计研究——以聂耳音乐可视化互动装置为例

参赛类别:设计前沿

参赛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正文内容


传承红色基因数字文创设计研究—以聂耳音乐可视化互动装置为例


摘要: 

目的:新时代背景下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进行创新形态的变革,以云南红色基因——聂耳音乐可视化互动装置为例,探讨数字设计的创新方法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的设计原则和策略,评测方法。方法:首先阐释红色基因相关综述,特别是云南红色基因资源,分析当下红色文创设计的数字化程度的现状与演变趋势红色文创现状,运用体验EEI模型设计聂耳音乐可视化互动装置,将体感交互、手势交互与音乐可视化结合给用户以沉浸式的交互体验。结论:以聂耳音乐可视化互动装置为例,为红色文创的数字化转型在方法层面上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完整的设计方法实证,对文创设计、数字艺术等领域相关研究提供不同维度的理论参考,推动红色基因的文创数字化转向和转型升级。


关键词:红色基因,数字文创设计,聂耳音乐,音乐可视化,互动装置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 “传承”与“创新”这两个关键词,指明当前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阐述弘扬传统文化需进行创新形态的变革,而红色基因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将从红色基因开始深度剖析国内红色基因与数字文创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聂耳音乐可视化装置也将围绕“红色基因传承”与“数字化创新设计”两个核心点展开,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云南红色基因传承与数字艺术融合进行文化产品创新设计。


1.红色基因相关综述

1.1 红色基因概述

红色基因孕育于新中国建设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创造的精神财富。其中“红色”是革命的颜色,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敢于拼搏、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基因”喻指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本质和初心的内在属性。红色基因是新时代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精神引领,为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中,为我们指出了要在思想观 念不断变革的当下,将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内容、载体、方式等的创新进一步推进的大方向 [1]。代表性成果有:王云和石元伍在《传统文化与文创设计研究》中也肯定了文创设计结合传统文化能产生的良好社会效益与文化传承效益[2];苏静和冯肖华在《西安红色 文化产业化创新策略研究》中提出了红色文化作为意识形态载体,承载着整个社会的教育贯彻以及整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就其如何将红色文化创新产业化提出了建议[3]。因此挖掘红色基因与文创产品结合后其蕴含的价值是当下社会值得探讨的热点。


1.2 云南红色基因

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数字界面设计》课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慕课网上华中科技大学的 课程教学视频。课程开设在大三年级的本科,以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环节并行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理论方面,包括设计、图标、字体、色彩、动效、实践能力,以及界面设计思维与逻辑。另外一个方面,强调对于各项技术的熟练使用程度。因为界面设计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交互技术,因此课程里面会用到很多设计软件来完成交互与视觉表现。

同时数字界面设计这门课程也是基于现代新科技而产生的一门课程。因此,很多急于就 业的同学和设计师会通过一些UI设计的网上课程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相对于学校课程来说,它的实践性会更强一点。比如站酷推荐设计师张双的课程——系列UI课程。大纲16次课,共四个章节。第一章行业认知与基础,第二章ui设计师必备知识篇,第三章品牌视觉拔高篇,第四章就业指导篇。里面有关于大厂的工作流程和大厂实战项目的案例,对学生的指导性会更强一点。包括后面有一个模块是求职技巧作品集的思路,对于学生走向社会工作提供了参考价值。


表 1聂耳部分歌曲代表创作顺序


如今聂耳精神的教育活动经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展开,线上通常有文章推送、互动云课堂教学、知识问答等形式;线下则有学校、社区、博物馆等机构组织多种形式的志愿 服务活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将成为头等大事,要重视红色文化资 源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当下时代的新事物,不断地创新发展路径,才能保障红色文 化资源不会流失。


2.红色文创现状

文创产品顾名思义就是文化创意产品,多指把文化寄托于一些产品上,通过赋予其价值使之产品化,让大众感到文化的存在,从而衍生出更多的产品达到文化的传播。如今红色基因文创凭借其丰富而优质的红色基因资源,正在文创市场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红色基因文创不仅仅是商品和作品的生产,更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社会注入了正能量,激发了人们对于传统价值和文化自信的热爱和追求。在当今文创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红色基因文创凭借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深厚内涵,成功吸引着广大消费者的关注,成为引领时尚潮流和传承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1 红色文创相关研究 

文创产品让某些特定的文化被时代性地定格下来,红色基因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也因为结合进文创产品而被更好地传播与传承。红色文创依据存在形式可分为实物文创和数字文创。红色实物文创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又可细分为红色旅游纪念品、红色收藏品和红色怀旧产品等,在产品的外观设计、实用价值、教育作用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与经验积累,尽管在实物文创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商品质量、价格及设计创意上还需长期调整优化,仍需不断努力以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吸引力。


2.2 红色数字文创 

数字文创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它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娱乐体验,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与用户建立起长期的情感连接。当数字文创这种独特的文创路径注入传统行业时,不仅有助于传统行业重塑与用户的关系,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同时也将为数字文创产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23数字文创白皮书《数字文创产品破局之道》中指出优质的数字文创内容至少应具备三大核心要素:一是基于对文化IP精神内核的深度挖掘并提出明确的价值主张;二是通过优秀的创意策划形成创意及可执行的设计方案;三是依据设计方案,融合数字技术将文化创意生动的展现在人们眼前。红色基因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深刻的精神内核和鲜明的价值主张。数字文创若积极探索如何扎根红色文化,深耕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弘扬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张,也能为充实数字文创产品自身的价值内涵提供丰厚的资源底座。 


2.3 红色数字文创现状 

红色数字文创产品呈现形式分为技术和形式两大类(如表 2),VR、AR 技术将用户带入数字信息的沉浸体验中;H5、小程序、NFT(数字藏品)、漫画、装置艺术体验空间等数字文创的表现形式丰富了红色基因文创的呈现效果。全国众多红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使用 5G 和 VR 技术再现革命旧址及文物,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借用 VR 技术的交互性、体验性等功能,将重要的红色基因历史事件和主要人物真实 再现,增强红色基因教育效果。2021年年底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推出的4万份数字文创产品,在开售后50秒一抢而空。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一大文创”在2022年7月上线“树 德里”系列数字藏品,2750 份数字藏品在7月29日被预约一空。近年来红色基因纪念馆、博物馆等推出的数字文创产品均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表 2 红色基因数字文创呈现形式


3.聂耳音乐装置思路 

聂耳音乐是聂耳爱国精神的精神凝聚,是红色基因文化内涵的代表之一。以聂耳为创 作主题的红色文创中,多数文创产品都是将聂耳的小提琴作为设计元素制成实物文创产 品,包括文具、挂饰、纪念品等,目前尚未出现与聂耳音乐相关的交互装置的红色基因 数字文创产品;因此笔者将运用 EEI 模型对聂耳音乐可视化互动装置进行探索设计(以 下简称为聂耳音乐装置)。 


3.1 体验EEI模型 

辛向阳教授在《用户体验到体验设计》一文中提到体验 EEI 模型(图 1),他提出将 体验作为设计对象,设计师作为引导者,用户作为参与者,共同去构建一段特殊的经历 [4]。体验 EEI 模型包括 Expectation(期许)、Event(事件)和 Impact(影响)三个有机部分。体验 EEI 模型是从主体人的视角经历了期许、事件和影响三个阶段的一段完整经历。期许阶段,人们将特定的需求转变为内在动力,即动机,驱动选择以达成某种目 标;体验的事件阶段中,用户能够体会自身和环境、事物进行互动,产生主观感受并投 入情感,对周围环境及自我进行再认识,在过程中更新以往的互动体验;随后,这段经历将对用户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感悟、记忆、反思,会产生不同的事件经历也会有不同的回顾与记忆。


图 1 体验 EEI 模型图(图片来源:《从用户体验到体验设计》辛向阳)


聂耳音乐装置结合了体验 EEI 模型进行创新设计,为创造引人入胜、令人难忘的用户体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一个良好的设计体验应该在完成任务时具备高效性、准确性, 互动装置通过刺激多个感官,提升用户感知效果,进而增强了效能,通过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来提升满意度,能够在情感上更全面、更深层次地打动用户,从而构建更为令人愉悦的体验。体验 EEI 模型为聂耳音乐装置设计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创新方式,通过结合用户特点和需求,将聂耳音乐的物理属性从不同感官层次进行提取、分析和转译,以更直 观、贴切和新奇的表现方式全方位传达聂耳音乐的信息、展现聂耳音乐的多种形式和情感,从而给用户带来熟悉、有趣、愉悦的多重体验。 


3.2 聂耳音乐装置中的EEI模型 

将体验EEI模型映射到聂耳音乐装置的具体设计思路为(如图 2):在用户体验过程中,期许是触发体验开始的内因和外在诱因。期许由动机、目标、期望值三部分组成。动机是期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事件的发生有触发作用。对于创作者而言,讲好红色文化价值、开展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引导人民树立红色远大理想、实现红色基因的有效传播是设计聂耳音乐装置的创作动机。聂耳红色音乐作品能够满足用户对于接受红色基因教育的社会需求,是其有效接受红色基因的动机。用户任务目标即在场馆内沉浸式体验聂耳音乐互动装置,在体验中得到红色基因音乐的熏陶,感受革命传统、 砥砺理想信念。用户的期望值受其对该装置的心理标准影响。传统展馆装置多以单方面 输出信息的形式呈现内容,单一的形式内容容易让用户在场馆中缺乏良好的互动体验, 因此用户对体验的期望值就会有所降低。聂耳音乐装置使用了多种感官互动,给予用户视觉、听觉、触觉的交叉(联觉)感受,体验质量得到提高。


图 2 基于体验 EEI 模型的聂耳音乐可视化互动装置设计路径


事件作为体验的主题内容,是参与者在产品、环境和人中产生自我创造的过程。聂耳音乐装置中包含聂耳生平的经典红色音乐作品,并且以聂耳创作曲目的时间顺序进行排 列展示。聂耳音乐装置能给予用户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不同于传统的展馆用户被动、旁观地接受信息,本装置使用户和装置作品产生联系,引导用户参与互动并得到独 特的体验。通过指定手势交互操作,用户可以改变聂耳音乐的播放、暂停及音量大小的 调整;利用体验交互硬件,用户还能指定聂耳音乐曲目的切换及选择。

事件对用户的影响体现在该互动经历对用户产生的意义和重要性,影响分为现时性影响及用户通过思考、反思产生的长远影响。用户在聂耳音乐装置体验过程中能获取多种信息,其表现形式包括视觉与听觉的沉浸式体验、手势交互与体感交互的非传统的交互方式以及聂耳音乐中蕴含的红色文化带给用户的独特触动。 


4.聂耳音乐装置设计实践 

4.1 交互设计实践 

聂耳音乐装置的交互设计由软硬件共同支撑完成,分为手势交互和体感交互两大模块。

1.手势交互 

该部分中利用硬件Leap Motion捕捉手部动作,软件Touch Designer将手势动作转换后并用于动态场景进行交互,这种转换过程使得用户能够更加自然地与数字环境进行互动,从而提升了互动体验的直观性和可玩性。


图 3 Touch Designer 界面操作图


聂耳音乐装置使用USB向计算机传递数据,计算机负责对Leap motion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聂耳音乐可视化影像根据手部动作变化实现音乐可视化影像的波形变化。Leap motion隔空手势操作,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无需触摸屏幕,用户就能通过左右挥手等一系列手势控制,无需触碰的手势操控更符合人类直觉。 

在聂耳音乐装置体验中通过手势操作,用户可以改变画面中线条和几何形状的状态, 还能够控制聂耳音乐曲目的播放、暂停和音量的调整,从而深化用户与虚拟环境的互动体验。这种创新的交互方式不仅提供了更直观的操作手段,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沉浸式的艺术体验。通过这样的技术整合,能让用户能够在虚拟空间中更加自由 地塑造和操控视觉和听觉元素,从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体验。运用 Leap Motion 硬件进行人机手势交互的方法,不仅打破了用户与数字艺术之间的壁垒,还进一步丰富了数字文创创意表达的可能性。


图 4 聂耳音乐可视化互动装置《翠湖春晓》画面展示图


2.体感交互 

体感交互主要依靠 Kinect 硬件连接到 Touch Designer 软件实现,用户在有效范围内可通过自身的影像与聂耳音乐装置进行人机体感交互。Kinect体感设备不仅在硬件方面具有数据采集功能,而且在软件方面提供骨骼跟踪、声音辨识、动态捕捉等功能。聂耳音乐装置以 Kinect 作为人机交互的介质,使用 Kinect 传感器获取音乐可视化的深度数据和用户的骨骼数据,通过对获取的数据再进行特征信息处理,构建模型以及识别分析,最后在特定场景下实现实时的人机体感交互。

在聂耳音乐装置体验中通过体感交互,用户可以通过特定的动作对聂耳音乐曲目进行切换或选择,让自身可以更加融入进音乐的视听盛宴和环境氛围中,如此的沉浸式体验也能够让用户在交互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引发用户对聂耳音乐中蕴含的红色基因文化的浓烈兴趣。


图 5 聂耳音乐可视化互动装置设计图


4.2 音乐可视化实践

音乐可视化作为一种将听觉形象化的技术,在当前各种流行的媒体播放软件中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所涉及到的实时渲染、自然效果仿真、计算复杂性等是计算机图形学及多媒体方面研究的热点[6.7]。聂耳音乐装置从聂耳创造的红色音乐作品出发,根据聂耳创作作品的时间顺序排列,利用新媒体技术将动态影像、声和文字有机组合,借助数字化技术建立一种可观、可感、可自主探究的知识文化展示和传播体系,通过手势交互 (Leap Motion)和体感交互装置(Kinect),使得用户和装置作品产生联系,引导用户参 与、互动并得到独特的体验。用户可以通过在 Leap Motion 和 Kinect 有效检测范围内移动来与投影上的画面进行交互,以此来触发画面动态和音乐探究其中的红色基因文化内 涵和艺术价值。


图 6 聂耳音乐可视化互动装置设备连接图


5. 聂耳音乐装置评测

5.1 评测方法

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评分工具,它更是一个深入探索个体态度、感受和看法的有效手段。在社会科学和市场调研中,该量表被广泛运用,因为它能够量化那些原本难以用数字描述的复杂情感。当涉及到对聂耳音乐装置的使用体验进行评估时,采用李克特量表来设计问卷显得尤为合适。通过设计一系列与装置使用体 验相关的陈述语句,我们能够让受访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或看法对这些语句进行评分,从而更加具体、客观地了解他们对装置的整体评价。


5.2 评测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旨在深入了解聂耳音乐装置的用户体验,共设计了两页 12 个问题,覆盖用户背景、初步体验以及具体的使用体验与反馈。问卷基于李克特量表设计,通过受访者的评分来量化他们的感受和态度。

在用户体验方面,大部分用户认为装置的交互设计相对容易上手,但仍存在一些改进 的空间。关于反馈机制,用户普遍认为其反应较为迅速,不过也有部分用户觉得反馈速度需要进一步提升。装置成功地构建了一种情境沉浸感,让使用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沉浸 在聂耳的音乐世界中。在技术稳定性方面,用户普遍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装置运行稳定,未出现明显的故障或问题。关于装置的目标设置,用户普遍认为其清晰明确,易 于理解和完成。在玩法设计方面,用户普遍认为装置的互动方式颇具趣味,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增加使用的乐趣。在整体满意度方面,大部分用户表示对装置持有较高的评价,但仍有部分用户觉得仍有改进的空间。最后,在持续使用意愿方面,用户普遍表示愿意继续学习和探索装置的新功能和玩法。


表 3 李克特量表测评反馈


6.结语

红色基因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然 而,在当下社会,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发扬这一精神遗产,使其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光彩, 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聂耳音乐可视化互动装置的设计与实践,展示了数字文创设计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潜力。聂耳作为中国革命音乐的代表人物,其音乐作品具有浓厚的红色基因。聂耳音乐可视化互动装置通过创新的视听效果,将聂耳的音乐作品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公众,用户在与装置的互动中,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更能深入了解聂耳音乐背后的红色故事和精神内涵。许多参观者在体验后表示,他们对红色基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珍惜和尊重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数字文创设计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巨大潜力。数字文创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形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不仅能够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红色基因,还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段,数字文创设计能够激发公众对红色基因的兴趣和热情,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数字文创设计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应用,拓展更多的创新表达方式,推动红色基因的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

[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2016-10-25

[1]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J].党史纵横,2015,(03):1. [2]王云,石元伍.传统文化与文创设计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10):126- 127. 

[3]苏静,冯肖华.西安红色文化产业化创新策略研究[J].名作欣赏,2018,(30):163- 165. 

[4]辛向阳.从用户体验到体验设计[J].包装工程,2019,40(08):10-15. 

[5] 李华,胡春晖,顾明. 基于实时渲染技术具有水彩画风格的音乐可视化方法[J]. 计算 机应用,2005,(03):729-731. 

[6] 陈彦云 , 孙 汉 秋 , 郭百宁等 . 自 然 雪 景 的 构 造 和 绘 制 [J]. 计 算 机 学 报,2002(09):916-922+1009. [7]MAJUMDERA,GOPIM.HardwareAcceleratedRealTimeCharcoalRendering[A].Procee dingsofthesecondinternationalsymposiumonnonphotorealisticanimationandrendering[C],2002. 59-66. 

[8] 张 光 雄 . 传 承 云 南 红 色 基 因 赓 续 共 产 党 人 精 神 脉 血 [J]. 社 会 主 义 论 坛,2021,(03):58-59. 

[9]蔡婷.红色基因在云南的传承[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1,23(04):25-30. 

[10]何士德.电影音乐创作上聂耳的道路(为纪念聂耳逝世十六周年而作)[J].人民音乐,1951,(05):15-16. 

[11]王树.聂耳的歌曲与民间音乐[J].人民音乐,1955,(07):5-7. 

[12]汪毓和.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02):18-20. 

[13]践耳.聂耳歌曲的艺术特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02):11-18. [14]宋述亮,罗晓欢.“红色”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的问题与策略探究[J].设计艺术研 究,2018,8(06):116-122. 

[15]钮峥恺.川西红色文创产品数字化开发策略研究[J].文化产业,2021,(19):134- 135. 

[16]陈岚莎.红色文创设计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20. 

[17]吴卫,李黎俊雄.湖湘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中叙事设计的方法与实践[J].装 饰,2021,(09):11-13. 

[18]胡炀.延安红色文创产品的时代性设计研究[D].延安大学,2022. 

[19] 赵静静 . 重 庆 红 色 抗 战 文 化 文 旅 产 品 设 计 的 多 维 创 新 [J]. 包装工 程,2022,43(08):20-35. 

[20]李四达.互动装置艺术的交互模式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2(08):37- 40. 

[21]钟鸣,何人可,赵丹华等.基于通感转化理论的交互装置体验设计[J].包装工 程,2021,42(04):18-24. 

[22]马玉丹.皮影博物馆数字化展示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3] 孙跃桐 , 李 健 . 交互装置空间设计对沉浸式体验的影响 [J]. 设 计,2021,34(03):51-53. 

[24]王珊.体感交互技术在科普展示中的应用——以《万物有灵》体感交互装置为例 [J].设计,2020,33(07):32-34. 

[25]廖宏建,曲哲.基于 Kinect 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装配实验系统开发[J].实验技术 与管理,2013,30(07):26. 

[26] 齐 静 , 徐 坤 , 丁希仑 . 机器人视觉手势交互技术研究进展 [J]. 机 器 人,2017,39(04):15-24. 

[27]耿凌艳.音乐可视化设计中的映射探究——以 Thayer 情绪模式与伊顿色彩理论的 对应关系为例[J].装饰,2017,(07): 11-13. 

[28] 陈 赟 冰 , 徐 迎 庆 . 视 听 联 觉 与 康 定 斯 基 的 音 乐 可 视 化 [J]. 美 术 观 察,2022,(02):92-96. 

[29]彭国斌,张佳佳.视觉体验:桂林城市形象的媒介流变与短视频赋能[J].中共桂 林市委党校学报,2023,23(03):24-30.

[30]亓莱滨.李克特量表的统计学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J].山东科学,2006,(02):18-23+28. 

[31]杨承根,杨琴.SPSS 项目分析在问卷设计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0,23(03):107-109. 

[32]辛向阳.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J].装饰,2015,(01):11-13. [33] 朱郁筱 , 吕琳媛 . 推荐系统评价指标综述 [J]. 电子科技大学学 报,2012,41(02):163-175. 

[34] 李 静 , 李世国 . 从交互设计的视角探索人与产品的情感交流 [J]. 包装工 程,2008,(09):151-153.


“阅读原文”即跳转至官网历届证书查询页

更多赛事信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米兰设计周高校设计展

米兰设计周高校设计展
《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作为国际化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内榜单项目,是检验全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项目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