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 走路第3858天 晴
我在读写俱乐部的群公告里解释#每天朗读一首诗#的来源:
我请了近一百位诗歌爱好者(大多是诗人、作家、译者或编辑)推荐了他们心目中的好诗,希望让朋友们看到诗歌尽可能多的样子。所以,请保持开放的心态,先朗读。
我这样热爱小说但基本不读诗的人,通过365天不间断的诗歌朗读加抄写,一年以后,我和诗的距离会近一些吗?我不知道。但我想要试试。
等到差20秒零点,心居然砰砰跳。我在微信里加载小露排版好的诗签,手一抖,一不小心就发送到了群里。还差六秒到点。发通告:朋友们,新年快乐,用诗人翟永明的诗开启我们的2025年。刚刚零点整。
凌晨的第一个问题是讨论诗里第一行出现的单词civitella。两位有探索精神的群友百度词意。奇维泰
拉,意大利的一座小城,我分析应该是翟姐去过的地方。
截止我写这篇走路日记,樱园读写俱乐部已有34位朋友完成今天的读诗任务。
阿芳把诗打印出来,朗读时配了背景音乐。溪在早上6:23抄写并读完这首诗。了了姐用四川话读了这首诗,问诗里另外四座城市的意义。小西在手抄的这首诗后写了这些词:“天真、真实、身心合一、心口合一”。叶嘉是最早读完《史记》并且几乎每篇都写了读后感的群友,她直接念了中文译名“奇维泰拉”,我觉得也没问题。王莹的笔记本上写了“再见2024,你好2025”。凌寒嗓子哑了,把她抄的诗发到群里,得到一致表扬。小虾录了两个版本,其中一版也加了背景音乐。她在考虑如何更好地收音。小妖和她女儿共读了《变成孩子》。她女儿9岁。我猜是这首诗最小的读者。烟云说,好久没动笔,写了大臂肌肉痛。
今天的太阳从上午十点晒到下午五点。和老同事吃了顿悠长的午饭。约定以后每周五天,每天超慢跑30分钟,未达标即认罚款。同桌的两位年轻人,我们最早遇见的时候,一个当初在她妈肚子里,一个还在上中学。现在都已经工作了。
朋友们离去,我开始抄诗。字一如继往地丑,但抄出了某种亲切感。阅读时浮出的问题,记录如下:
凌寒的抄写
在这座小城变成孩子,是因为听不懂意大利语吗?
为什么是五千种语言?我百度问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两个答案,一说五千多种,一说七千多种。
了了姐的问题也是我的:墨西哥、纽约、英格兰、巴西,这四座城市,有特别的指向吗?
闭上眼睛,灵魂飞升。
闭上耳朵,听到鸟叫。
语言怎样死?周期为什么是两星期一次?
问题一个接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我应该这样读诗吗?
语言 饥饿,这是诗人才有的表达。
老虎在什么样的世界里会变成黑白?
计算机语言这句,我想起今天清早一个冒出来的念头:我们都已经长在了手机上。
当语言成为一种病毒人类将被感染世界将会封闭
这句真是真理。我想起暴力的语言粗鄙的语言乏味的语言和它们映照出的世界。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想要读诗。诗里有极致的语言,想象之外的语言。
变成孩子这段,算是诗眼吧。我想。话说回来,我也不知道啥是诗眼。
把五千变为一,用孩子的心去询问世界。想起翟姐的眼睛。澄澈、明亮,却又像一汪深潭。像孩子一样的心,才有孩子一样的眼神。
像手一样说话,像光一样阅读,像影子一样通灵通自然——似懂非懂,但有音韵的快感。
视点落到草丛,才能接近天空
变成孩子就是变成一种语言
到最后这一句,忍不住就想多读几遍。
水中的小石子的作业
从书架上取了张定浩的《如何理解新诗》,题记是“献给少数幸福的人”。我在笔记本最前面加一句
话:成为少数幸福的人。
“诗所带来的体验,首先是听觉上的,其次是视觉上的,更直接的反应则是身体上的”。
“从实际看到和听到的出发”,注重心中的体验。这大概是读诗的方法。
慢慢读吧。新年第一天变成孩子,是个好的开端啊。
15869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