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电针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2 × 2析因随机对照试验

健康   2024-10-10 06:01   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介绍: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疼痛病症,其特征是局限于三叉神经一个或多个分支的单侧、短暂和反复发作的疼痛。TN患者通常会经历刺伤,烧伤或短暂的电击样疼痛,这些疼痛是由特定触发区域的某些刺激引发的,例如进食,刷牙和触摸。TN的发病率估计为12.6例/100,000人-年,女性更常见(60%)。疼痛的强度和不规则性可导致焦虑、抑郁和失眠等精神障碍,从而显著降低生活质量。

针灸是传统中医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多年来已广泛用于治疗TN,尤其是药物难治性患者。荟萃分析显示,与卡马西平(CBZ)或其他常见疗法相比,电针(EA)(一种全球广泛使用的针灸疗法)在缓解疼痛强度方面可能更有效。然而,由于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质量普遍较差,如样本量小、对照不当和缺乏随访,目前针刺和电针治疗TN的证据有限。该研究之前的观察性试验表明,EA在缓解TN患者疼痛、改善面部特异性活动和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方面可能优于低剂量CBZ(300 mg/天)。

根据欧洲神经学会联合会(EFNS)的指南,CBZ是一种一线且廉价的药物,推荐用于TN的长期治疗。根据EFNS指南,CBZ的推荐治疗剂量范围为200 - 1200 mg/天。然而,高剂量CBZ(约600 mg/天)可引起嗜睡、头晕和姿势失衡等副作用。一项对354例TN患者进行的真实世界研究报告,口服剂量为600-800 mg/天的CBZ导致副作用发生率较高(43.6%),包括嗜睡、失衡和头晕。此外,根据EFNS指南,CBZ的长期(5-10年)疼痛控制失败率可能为50%。尽管手术是难治性TN的推荐选择,但三叉神经感觉障碍、咀嚼肌无力和听觉知觉障碍等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迫切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证据。

因此,该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的方法,评估电针对减轻TN疼痛强度的有效性,并进一步确定电针联合小剂量CBZ是否具有协同作用。

方法:
研究设计
在中国浙江省的两家医院(即,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嘉兴市中医院),采用二乘二析因设计。患者招募时间为2018年7月12日至2021年1月31日,总研究持续时间为30周,包括2周基线期、4周治疗期和24周随访期。修改后的CONSORT流程图如图所示,研究方案之前已发表。
伦理考虑和试验注册
所有患者在入组试验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编号:JLLKY-2017-033)和嘉兴市中医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编号:2018-JZLK-002)的伦理批准。此外,该试验已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网站(Clinical Trials.gov)注册,试验注册号为NCT 03580317。
参与者
诊断标准
TN的诊断标准符合国际头痛协会(IHS)头痛分类委员会于2013年发布的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3版)。具体情况如下:(1)三叉神经一个或多个分支的分布中单侧面部疼痛的复发性发作,没有超出并满足标准(2)和(3)的辐射;(2)疼痛具有以下特征:(a)持续几分之一秒至两分钟;(B)严重强度;(c)电击样、射击、刺伤或尖锐性质;(3)在受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由无害刺激诱发;(4)无神经功能损害;(5)排除了可能引起疼痛的其他疾病。
入选标准
入选标准如下:(1)三叉神经一个或多个分支出现电击痛、射击痛或刺痛;(2)基线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5分,并且每天发作3次以上,每周至少4天;(3)男性或女性,年龄在18 - 80岁之间;(4)患者神志清醒,可沟通,并愿意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排除有以下情况的参与者:(1)癫痫、头部受伤、严重心脏病、认知障碍、失语症、精神疾病、高血压控制不佳等;(2)诊断为严重抑郁症的个体、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也被排除;(3)继发性TN(例如,多发性硬化、占位性病变等)也不考虑纳入。值得注意的是,纳入的患者获得了交通补贴和免费治疗,以提高依从性。 
样本量
通过计算VAS评分的平均变化来估计样本量,VAS评分的平均变化在先前的研究和该研究的初步实验中确定。EA + CBZ组、假EA + CBZ组、EA+安慰剂组和假EA+安慰剂组的平均VAS评分分别为5.23、4.45、5.50和0.00,标准差为1.6。在α水平为0.05时,检验效率(1 − β)为0.8。共120例病例分为4组。
随机化和设盲
受试者由中心随机系统以1:1: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四组:EA + CBZ,假EA + CBZ,EA+安慰剂和假EA+安慰剂。鉴于针灸的特殊性,除了针灸师之外,评估者、数据收集者和统计学家对针灸治疗的分配不知情。对每例患者进行单独治疗,以避免患者之间就治疗、感受和治疗效果进行交流,并更好地实施设盲。
干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穴位名称与位置》(GB/T 12346-2006)确定穴位位置。此外,所有针灸师都是有执照和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患者每周治疗三次,持续四周,共12次EA治疗。
EA或假EA
电针组以四白、下关、地仓为主穴,针刺长25 mm,直径0.18mm;另外选择了通子辽(GB 1)、泉辽(SI 18)或夹车(ST 6)的穴位,以分别匹配眼支、上颌支或下颌支的疼痛位置。针(长40 mm,直径0.25 mm; Hwato,Co.,有限公司、方法:将1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每组10只。此外,使用HANS穴位神经刺激器(HANS-200 A Huawei Co.,有限公司、中国北京)。并取远穴LI 4、SJ 5。具体穴位、刺激和位置见图和表。电针的频率为2 Hz和100 Hz交替波,治疗时间为60 min,电流强度范围为0.5 - 1 mA,取决于个体的需要。根据专家经验确定EA刺激的持续时间。

在假电针组中,选择位于相同穴位外侧1cm处的非穴位。将电极连接到ST 7/GB 1或ST 7/SI 18或ST 7/ST 6和LI 4/SJ 5附近的非穴位。对于成功设盲,仪器屏幕和器械上的参数设置可见,但不产生电流输出。

CBZ或安慰剂
CBZ或安慰剂常规给药100 mg,每日3次,每周7天。所有上述治疗均连续四周给药。
在4周治疗期结束时,停止CBZ和EA,无任何减量期,但允许使用补救药物。假电针加安慰剂组的参与者没有接受真实的电针和口服CBZ,但被告知在试验结束时将免费提供12次电针治疗。
急救药物
在本试验的所有三个阶段(包括2周基线),禁止受试者接受补救药物以外的任何其他治疗。然而,根据“赫尔辛基宣言”,对于疼痛难以忍受的患者,允许使用补救药物。参与者可以在餐后服用200 mg剂量的CBZ,本试验中每日最大剂量为600 mg。记录所有急救药物的时间和剂量。
至于CBZ的给药,在观察期(包括基线、治疗和随访期)允许使用补救药物,但仅在治疗期常规使用CBZ 300 mg/d。CBZ急救给药的剂量从200 mg开始,然后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整,但限制在每日600 mg;而常规给药(每日300 mg)不允许调整。
评估和成果
受试者被告知每天完成一份疼痛日记,其中包括以下问题:(1)过去24小时内每天疼痛发作的次数(通过对疼痛发作次数求和计算,包括自发性和诱发性疼痛);(2)触发因素;(3)每日VAS评分,记录为过去24 h内疼痛强度的平均值;(4)过去24 h内治疗(包括EA和CBZ)引起的不良事件;(5)急救药物的应用。
主要结局
主要结局定义为VAS评分从基线至第2、4、16和28周的变化。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神经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NeuPSIG)评估委员会建议使用VAS评估神经性疼痛个体的疼痛强度,以及临床试验中治疗对神经性疼痛强度的影响(A级)。具体评估VAS评分如下:根据疼痛日记,记录治疗前阶段(过去两周)的平均VAS评分作为基线数据;第1周和第2周用于第2周数据;过去第3周和第4周的平均VAS评分用于第4周数据。在随访阶段,过去的第15周和第16周用于第16周数据,第27周和第28周用于第28周数据。
次要结局
次要结局包括以下指标:(1)评估疼痛疗效的其他结局。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包括“疼痛评定指数”(PRI)和“当前疼痛强度”(PPI),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疼痛发作的总次数,通过疼痛日记计算,记录每个评估时间点前两周内疼痛发作的总次数。将治疗前阶段(过去2周)疼痛发作的总次数记录为基线数据;将第1周和第2周疼痛发作的总和记录为第2周数据;将第3周和第4周记录为第4周数据。随访期间,将过去15、16周的疼痛发作次数之和记为第16周数据;将第27、28周的疼痛发作次数之和记为第28周数据;(2)生活质量评估。简明疼痛量表-面部量表(BPI-面部),包括“一般干扰项”和“面部干扰项”,范围从0到70,分数越高表示影响越大;简明36问卷(SF-36);患者总体印象变化(PGIC),伴疾病恶化(0 - 3分)、疾病稳定(4分)或自初始基线访视以来疾病改善(5 - 7分)。(3)使用急救药物的患者比例;以及(4)不良事件(AE)。
在基线、第2周、第4周、随访第16周和随访第28周时评价了上述结局。
设盲和依从性
参与者对针灸的信任和期望问卷的回答在基线时完成。所有参与者被要求猜测他们在试验结束时接受的治疗,并记录答案,其表示为所接受治疗的猜测分布。对任何不良事件(包括EA或CBZ引起的不良事件)进行适当管理和记录。此外,还记录了治疗依从性。
统计分析
本试验的所有数据均由“浙江省中医院临床数据中心”使用SPSS 25.0版进行分析。仅完成最终评价的患者被纳入初步分析。遵循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报告为平均值(SD),而不遵循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报告为中位数(P25,P75)。计算分类变量的百分比和频率。方差分析(ANOVA)用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而Kruskal-Wallis H检验用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评价分类数据。重要的是,进行了一项析因试验,重点关注两种治疗的主要效应及其相互作用[30]。因此,采用析因设计的重复测量ANOVA来评估EA联合CBZ的疗效,并采用Sidak检验进行组间多重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之间使用急救药物的受试者比例。双侧P < 0.05表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结果:
受试者流程
从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共有257例患者在两家中心接受了合格性筛选。其中,12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2021年8月,完成所有患者的治疗和随访。3例受试者因以下原因在基线时退出:1例失去联系(3.33%),1例因旅行距离而退出(3.33%),1例因疗效差而退出(3.33%)。其余117例(97.50%)TN患者完成了介入和随访评估。
基线特征
参与者的基线特征见表1。沿着上颌和下颌支的疼痛发生率高于沿着眼分支的疼痛发生率,与先前的研究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参与者(120人中的78人,65%)患有情绪障碍,如失眠,易怒,焦虑和抑郁。只有17.6%的患者对他们在参加这项试验之前接受的治疗感到满意,120名患者中有77名(64.2%)仍然不确定针灸治疗TN的有效性。

主要结局
本试验的主要结局是测量整个阶段内VAS评分从基线至每个观察时间点的变化。治疗后VAS评分相对于基线的平均变化,活性EA + CBZ组为−4.6(SD,0.2),假EA + CBZ组为−3.0(SD,0.2),活性EA+安慰剂组为−3.7(SD,0.3),假EA+安慰剂组为−0.9(SD,0.3)(图A)。电针和卡马西平的主效应均非常显著(P < 0.001),两种干预措施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 = 0.041)。接受EA的参与者(第2周的平均差异[MD]为−0.3 [95%CI,−0.40至−0.20];第4周为−1.6 [−1.70至−1.50];第16周为−1.1 [−1.31至−0.89];第28周时为−0.8 [−1.01至−0.59]),CBZ(第2周时MD为-0.6 [95%CI为-0.70至-0.50];第4周时为-0.9 [-1.03至0.77],第16周时为-0.2 [-0.41至0.01],第28周时为0.2 [-0.01至0.41],以及两者的组合(第2周时MD为-1.8 [95%CI为-1.90至-1.70];第4周时为−3.7 [−3.83至−3.57],第16周时为−3.4 [−3.61至−3.19],第28周时为-2.9 [-3.11至-2.69])在治疗过程中VAS评分的降低幅度大于其各自的对照组(假EA、安慰剂和假EA加安慰剂)(表2)。所有评估访视时VAS评分的轨迹见图B。

次要结局
评估疼痛疗效的其他结局
电针对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指数、疼痛发作次数的主效应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而卡马西平的主效应仅对疼痛发作次数有显著性意义(P = 0.011)。在PRI中检测到干预之间的显著相互作用(P = 0.022),而在PPI和疼痛发作总数中没有相互作用(P > 0.05)(表3)。此外,EA和CBZ的组合在从基线到第2周和第4周减少疼痛发作次数方面比EA或CBZ单独使用显著更有效(P < 0.05)(e表2)。与对照组相比,EA(第4周MD,−3.20 [95%CI,−5.24至−1.15])显示PRI评分显著降低(第4周MD,−0.64 [95%CI,−1.09至−0.19]),PPI评分降幅更大(第16周MD,−0.57 [95%CI,−1.02至−0.12])。

生活质量评估

如表3所示,EA和CBZ的主效应在SF-36、“一般干扰项目”、“面部干扰项目”和PGIC中均具有显著性(P < 0.05)。两种干预措施在一般干预项目和PGIC得分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 < 0.001)。此外,与对照组相比,EA导致SF-36显著更大的降低(第4周MD,10.29 [95% CI,2.72 - 17.85]),“一般干扰项”(第4周时MD为-8.42 [95%CI为-14.43至-2.42];第16周时为-7.03 [-12.77至-1.28]),“面部干扰项目”(第4周时MD为−11.38 [95% CI为−17.89至−4.88]),PGIC(MD,第2周0.48 [95% CI,0.08 - 0.89];第4周1.25 [0.86 - 1.65];第16周0.78 [0.31 - 1.25],第28周0.79 [0.33 - 1.24])。与安慰剂相比,CBZ仅在“面部干扰项目”中显示出有益效果(第2周时MD,−8.89 [95% CI,−16.19至−1.58])。此外,采用末次观察值结转法分析的主要和次要结局结果见表4。

使用急救药物的患者比例
在随访第16周和第28周时,EA + CBZ组、假EA + CBZ组和EA+安慰剂组使用急救药物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假EA+安慰剂组(表5)。值得注意的是,与对照组相比,第28周时EA组使用急救药物的患者比例显著降低(P = 0.011)。此外,在整个阶段每组使用的补救药物的平均日剂量见表。

安全性、设盲和合规性
在整个研究阶段,10.17%的患者发生了轻微的EA相关AE;而25.42%(15/59)接受CBZ的参与者发生了不良事件。最常报告的CBZ相关AE为“皮炎/瘙痒”、“头晕/嗜睡”和心悸。EA + CBZ组7例(23.3%)受试者和假EA + CBZ组8例(27.6%)受试者发生CBZ相关AE(表6)。然而,所有AE均为轻微或中度,无需特殊医学干预。患者恢复了这些事件,未退出试验。设盲评价和依从性结果也见e表4。

结论:

单独使用EA或CBZ是治疗TN的有效方法,而EA和低剂量CBZ联合使用则发挥更大的作用。本试验的结果表明,EA和低剂量CBZ的组合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临床有效的,特别是可能为那些不能耐受较高剂量CBZ的TN患者提供益处。




·

中西合璧述评:


这项多中心、双盲、随机试验表明,活性EA和CBZ在降低TN患者的VAS评分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相对上级假EA和安慰剂。此外,EA和低剂量CBZ(300 mg/天)的组合显示出比EA或CBZ单独更大的益处,因此可能为那些不能耐受更高剂量CBZ的TN患者提供益处。

EA通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状况,包括TN。该研究进一步证明,EA可以减轻TN的疼痛强度,其作用至少持续28周。此外,EA和低剂量的CBZ的组合被发现具有更明显的镇痛效果相比,CBZ单独,无论是在治疗后立即和在随访阶段。这可能是由于EA具有调节炎症介质、改善疼痛相关受体蛋白表达、抑制负面情绪产生的能力。结果提示,电针与CBZ具有协同镇痛作用,尤其是电针与低剂量CBZ(300 mg/d)合用时,镇痛潜伏期较CBZ单用时缩短。因此,电针联合小剂量卡马西平治疗TN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临床选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关注的是疼痛发作的总次数。具体而言,电针治疗TN的疗效在减少疼痛发作次数方面明显上级安慰剂。先前的证据表明,在偏头痛和心绞痛患者中,EA可有效降低疼痛严重程度和疼痛发作频率,这与该研究在TN中的发现一致。虽然与单独使用EA或CBZ相比,EA和低剂量CBZ的联合治疗显示疼痛发作显著减少,但两种治疗之间没有显著的相互作用。据研究所知,疼痛的性质是主观的,因此难以定量测量。因此,患者报告的结局(如BPI-面部)对于测量治疗后疼痛缓解和面部特定活动的改善至关重要。此外,研究还发现,与假电针相比,电针对“一般干扰项目”和“面部干扰项目”的影响显著较低,而在治疗阶段,与CBZ相比,电针联合CBZ(300 mg/天)在改善面部特定活动(如进食、触摸面部、刷牙、微笑和交谈)方面具有中度积极作用。

CBZ是TN的推荐药物;但是,由于其AE,其程度有限。既往研究表明,较高剂量的CBZ(超过600 mg)可能会增加AE的发生概率。关于CBZ剂量与其治疗结果之间的校正,先前的研究表明口服CBZ(剂量为300-600 mg/天)4周后VAS评分的变化为2.2 。在本研究中,每日剂量为300 mg CBZ的VAS评分变化降低了3.0,而EA联合CBZ降低了4.6,表明小剂量CBZ有效,但联合EA的镇痛效果明显改善。因此,本研究支持使用EA联合低剂量CBZ(剂量为300 mg/天)治疗TN,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并有效改善TN患者治疗后相对于基线的生活质量。

尽管一些报告表明,在非穴位(位于传统穴位附近)进行表面刺激且无电流输出的假电针干预也可以被认为诱导与真电针相似的镇痛作用,但本研究发现,电针在TN中具有特异性镇痛作用。这可能归因于两个因素:(1)患者在基线时报告的疼痛严重程度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仅纳入VAS评分大于5的受试者;(2)由于EA在缓解疼痛强度方面的优势,本试验中毫不犹豫地应用了EA。先前的研究表明,EA比手动针灸具有更快的反应时间,手动针灸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达到类似的镇痛效果。虽然有一些与针刺相关的AE,如小血肿,但这些AE局限于穴位,很少影响正常的日常工作或生活质量。只要针刺手法得当,这种现象是可以避免的。相比之下,CBZ相关AE,如“皮炎/瘙痒、头晕/嗜睡和心悸”,是全身性和持久性的,显著影响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甚至需要额外的药物来改善症状。因此,与令人讨厌的CBZ相关AE相比,EA引起的血肿无需额外治疗即可快速恢复,并且可以在EA治疗期间通过适当的操作来避免。


译稿:胡春兰 罗辉
述评:宋建钢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古麻今醉网
古麻今醉网是舒医汇旗下麻醉学科的专属学术平台。云集国内外知名麻醉学专家,及时将麻醉学科的新动向、新知识、新技术进行传播,呈现我们麻醉医生的美------“志存高远,佑护生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