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2886字 预计阅读时间 6分钟
2-3月的市场春气萌动,生机盎然。1月的观点是“指数重点博弈区间为2950-3000,情绪中性,关注300指数。”
01
前阶段大盘的走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月下旬至2月初。
大盘从1月29日2910.22一路跌至2635.09时,有多少投资者内心是绝望的。抛开雪球产品的敲入和量化基金的管控不谈,这个阶段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自己内心的变化过程。3000点以上时有人笃定3000就是底,跌破3000的时候又笃定前期缺口不会补,结果当大盘一路跌破2700的时候,市场的黎明静悄悄,大家眼睁睁地看着情绪倾泻,一直等指数将2020年初的缺口补完,四年时间指数尘归尘土归土。
指数跳水自带一种悲情式的美感,它隐含着什么意义,经历过几次牛熊转换的投资者更能体会情绪附加值的重要性。整个市场悲观情绪浓重时预判无效,行为无效,经济现象无效。你内心有两种声音,第一种声音悄悄安慰你,市场不会永无止境地朝着一个方向运动,不要过度悲观,现在就是捡金子的时刻;第二种声音大声呵斥你,趋势运动不会轻易结束,现在乐观,你怎么确定自己接的不是飞刀。
02
第二个阶段是农历春节前至现在,大盘走出了一个深V,然后震荡上行。
1月的文章我说现在奉孝的救场模式更像是旁观者,观察投资者的情绪指标,看什么对场内投资者情绪影响起关键作用然后针对性出手。当情绪恐慌投资者盯北向数据时,奉孝默不作声从北向席位买入,当大盘起稳指数颠簸时,奉孝场内直接买宽基指数,当你觉得指数要猛烈回调一波时,指数似乎被托举着迟迟不下。一波操作下来,没公布救市政策,但真金白银买,没说子弹有多少,但却四两拨千斤像无限火力,买到市场突然反应过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真正含义。
大盘走到现在,大部分抄底进来的投资者情绪可能开始诚惶诚恐草木皆兵,所以又进入了交易方向选择期,问问自己究竟交易什么。如果赚抄底情绪的钱,现在止盈离场,后期市场继续上攻,你上车不上车;如果赚长线配置的钱,指数涨到这个位置,标的价值回归了没。如果过于贪心希望赚到市场每个阶段的钱,甚至期待市场再次恐慌暴跌破前低,那只能提醒一句,奉孝进场的钱是要盈利的。
按照上述逻辑思考,现在是交易风险厌恶期,降低盈利预期,尊重市场。现阶段我对后市的观点是“指数重点博弈区间为3070-3150,情绪中性,关注300指数。”
03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数据“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2024年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4%,环比下降0.2%。1—2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4%。2024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9%,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上涨1.9%。1—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1】
农历春节的季节性因素同步影响了居民消费价格、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数据,但经济数据依然不达预期。去年年终文章预测今年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与去年持平验证正确,但今年的5%比去年的难度更大,若需求持续低迷,则下半年需要更大的刺激政策,全年经济变盘时间点大概率是6月,经济数据中枢开始起稳抬升。
这个月让我产生思考的词是“反思”,现代汉语解释为“回头、反过来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老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为什么迷?旁观者是如何做到人间清醒的?我觉得答案就是思考的过程需要一个支点。当我们身处具体的场景中时,这个支点很难形成,绝大部分时间内我们的行为仅凭肌肉记忆做出,展现了行为的惯性。
而作为旁观者则不同,他们不需要在场景中当机立断,可以很从容地分析全局后作出判断,思考越深入,接近真相的概率越大。所以对于当局者来说,当身份转变可以跳出当局,事后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01 反思的歧途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擅长反思的人,不妨想想自己反思的内容究竟是具体场景中自己的处事行为,还是反思具体场景下自己的得失。
执着于反思处事行为,会痴迷于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探索新领域等动作修正行为,目的是诸如此类的场景再次出现时,自己需要表现出自己想表现的样子;执着于反思得失会沉沦于报复性消费,胡吃海塞,找人倾诉等动作发泄情绪,目的是让自己的情绪价值得到补偿,在我看来以上两种都不是完整的反思。
行为是因,得失是果,聚焦因果会陷入因果循环,无论是修正行为还是发泄情绪,这在潜意识里都是对自我的一种复位式的纠正,目标是朝着自以为正确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如果一开始就是对的,选择复位的方向反而是错误的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站在后人视角回顾,我们做错的某件事反而成全了自己,千秋霸业有的时候是由霉运当头误打误撞开启的,这才是转折的魅力和周期的力量,反思因果会损耗大量珍贵的时间和心力。
我认为反思就是学习方法论的过程,不仅失败的场景中需要反思,胜利的场景中更需要反思。在具体场景中我们会获得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因为生涩和坚硬导致无法消化。事后回顾时应该将直接经验逐层分离,首先考虑行为的成因究竟是认知偏差还是情绪影响,其次考虑行为本身是否符合常规价值判断,再次考虑结果中运气的成分占比,最后总结提炼出间接经验反哺自身,如此往复形成认知循环。
02 反思的附加值
反思的过程类似于雕塑,需要不断敲击打磨真实的自己,很痛苦但可以学到东西。小时候假期在家玩电脑游戏,为了确保家长进家时自己正处于学习场景中,通常需要牢记家长日常下班的大致时间范围,并在他们进家门前关闭电脑。
但当我爹有次回家跟我展开二阶博弈的时候,我的内心绝望了。那天我在学习,他回家后淡定地走进我的房间,把手伸向了显示器后方的散热孔。这个场景现在的孩子可能无法理解,因为液晶显示器早已普及,那个年代的台式电脑是CRT显示器,显示器后方带一个大包,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散热孔。
此后,如何兼顾玩游戏和给显示器降温便成了需要我不断反思进取的一个问题,从起初的湿抹布擦拭散热,逐步过度为酒精擦拭散热,但物理散热效果毕竟有限,余温消散需要时间,于是我还需要不断试验最迟关机时间,确保显示器可以自然冷却。这么做虽然无法避免我爹偶尔提前到家或者偶尔不跟我二阶博弈,但总体节奏基本可控,并不影响我的游戏进度。若干年之后,我发现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控制指定参数的封闭实验方法论,这都是反思形成的附加值。
我将反思归纳如下:一个人反思不是为了修正行为去路径依赖,而是为了分散运气的主导因素,提升路径选择的能力,最终平滑人生的收益曲线。
以上是我对反思的思考,献给你们。
参考资料:
【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题图、插图摄影:小披风
题图拍摄时间及地点:2024.03 beijing china
图片授权基于:小披风授权发布
个人转载本公众号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知音难觅,点个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