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简介】
小续命汤各家论述,张璐的《千金方衍义》:“小续命汤虽本古方,而麻黄、桂枝两方皆在其中。以其本虚,必加人参驾驭麻、桂,发越在表之邪,又需附子直入少阴,搜逐在里之邪,不使外内交攻,正气立断,续命之名,信乎不虚。其余川芎、黄芩、防风、防己,不过为麻黄之使,以祛标热耳。方治卒中风欲死,病死于暴,故用麻黄必兼杏仁开发肺气之逆满,殊不可缺。”我明白他说的意思,为什么加杏仁呢?杏仁使肺气降,麻黄苦温,加了杏仁降下来。气降了,血就跟着降了,就是这个意思。殊不可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医方考》:“麻黄、杏仁,麻黄汤也。桂枝、芍药,桂枝汤也,人参、甘草,四君子之二也。芍药、川芎,四物汤之二也。”防风、防己,你看它去的风和湿。看见没有?阴淫寒疾用的附子。它啥意思?中风、中风,有风嘛,风就是防风,湿就是防己,寒就是附子,热就是黄芩。它是这个意思,各占一端。因为它复杂,它有夹杂,同时把药给你就完了,他这么解释的。“盖病不单来,杂揉而至,故其用药,亦兼该也。”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呢,这是从药的角度来说。从经的角度来说,它哪条经出现问题往哪个方向走的,我觉得比某个药可能涵盖的面更大一些。
《成方便读》:“方中用麻黄、桂枝、防风、防己大队入太阳之经祛风逐湿者,以开其表;邪壅于外,则里气不宣,里既不宣,则郁而为热,故以杏仁利之,黄芩清之;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以人参、甘草,益气而调中;白芍、川芎,护营而和血;用附子者,既可助补药之力,又能济麻黄以行表也;姜、枣为引者,亦假之以和营卫耳。”
《医方考》是汪昂的,《千金方衍义》是张璐的。这些医家在不同角度,不同的认识范围之内诠释这个方子为啥?不同角度而已。我们上午的课暂时到这里,下午我们把大续命汤给大家好好讲。我反复地给大家讲,就跟唐僧念经一样,反复给你比较。所以这堂课回去,你把就药记住了。说一千道八百,你看我讲的热闹,你回去以后一定要亲自验证一下。验证完以后。你的胆子就大了。
请各位继续看三个大续命汤的对比。“治肝疠风,卒然喑哑,依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方。”看这个方子,有麻黄、石膏、桂枝、干姜、川芎、当归、黄芩、杏仁和荆沥九味药。麻黄和石膏的搭配,麻杏石甘,甘草呢?没有了。麻桂杏甘,甘草去掉了。对吧?干姜、黄芩这种搭配,什么样的搭配?在半夏泻心汤当中,黄连泻心汤当中都有这样的搭配。干姜——太阴,黄芩——少阳,我们一般这么认为。把太阴、少阳截断掉。杏仁能理解,这个荆沥是化痰的,而且可以治心风,前面我们讲过了吧!
第二个方:“治大风经脏,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痛痒不自知方。独活、麻黄、川芎、防风、当归、葛根、生姜、桂心、茯苓、附子、细辛、甘草各一两。上十二味药,呋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老小半之。若初得病使自大汗者,减麻黄,不汗者依方。”我们让大家记的就是这个方子。
第三个方:“治与前大续命汤同,宜产妇及老小等方。”第二个方是治一般的病人的,第三个方是治特殊人群——产妇老小。说明第三个方比第二个更平和一些。为什么更平和一些?第三个方加的是人参,它是九味药。那么这(第三个方)九味药和这一个(第一个方)的九味药,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第三个方有了甘草,去了荆沥。第三个方杏仁四十枚,第一个方杏仁七十枚。麻黄的量减轻了,川芎的量增加了。看见没有?麻黄不是八两了,你看好好看。没有那么凶了,这个药。另外,第三个方把黄芩去掉了,加了人参是不是?这个药看起来相对而言,包括比例剂量更柔和一点。“《外台》名续命汤,《范汪》同,云是张仲景方,本欠两味。”他怀疑第三个方就是张仲景的方。他为什么怀疑?因为张仲景的方子不超过十味药,他属于天元式法。
这几个方子的对比——《千金要方》大续命汤的一个对比。第一个方子:先把当归、川芎揪出来。荆沥一升因为是汁嘛,所以放到水的位置上也是合理的。我们把当归一拿出来,把川芎一拿出来,竹沥往下面一放,麻黄、当归、石膏、杏仁基本上就平和了。第二个方子:茯苓、生姜放中间没有问题。这个地方给大家讲过,当归、川芎抽出来,独活放到上面去,也是平衡的。这张图,以此类推。我希望大家回去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摆一摆,看一看。就当做一种游戏。你摆着摆着,就明白了古人是什么意思了。
(本文为2017年马老师讲座整理文字稿,内容待续)
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
请提前一周预约!祝您早日康复!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原创,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有侵权,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