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导引术是中国传统身心调养与健康管理方式之一,有“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功效。流行于现在的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健身功法都属于导引术范畴。
“二十四节气导引术”相传为唐末宋初我国著名养生家陈希夷所创,广泛收录于《保生心鉴》《遵生八笺》《寿养丛书》等养生古籍中流传至今。该导引术根据人体气血阴阳的变化规律,结合时令节气特点,通过简单易行的导引动作,达到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目的。“二十四节气导引术”是“天人相应”思想中“和合”理念的重要体现,具有“心身天人相合”“与天地合其气,与四时合其序”的传统文化特征。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民间有“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说法。
大寒有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这意味着大寒时节,母鸡感受到寒冷中的春意,开始抱卵育雏;猛禽因为寒冷而更加活跃,盘旋在天空寻找猎物;湖水到这一时节已经冻透了,厚且坚硬。“大寒”这一天有很多的传统习俗,例如吃糯米饭、尾牙祭、贴年红、除陈、祭灶、趁墟(赶集)等活动。第一,滋阴藏阳。应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阳气的潜藏。在阳光充足的中午或下午多晒晒太阳,晒太阳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症。
第二,养气血。大寒节气天气极冷,早晚温差大,冷空气刺激明显,五脏六腑需要充足的养分来抵御风寒。此时,要注意补气养血、滋养脏腑,养藏、养阴,提升机体免疫力。第三,灭“四火”。大寒节气,天气虽寒,但易“上火”。“心火”“肺火”“肝火”“胃火”会悄悄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防“心火”要保持良好心态,防止情绪波动;防“肺火”要保证每天充分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易上火的食物;防“肝火”关键在于制怒,不要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发火,同时要注意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防“胃火”要注意少吃辛辣、过热的食物,适当食用一些“清凉”食物,如用莲藕榨汁、配上蜂蜜一起服食,可润胃凉血。![]()
“单腿地支式”以古代传统功法《二十四节气导引术》为基础,创编而成。据《遵生八笺》载,该动作对“经络蕴积诸气,舌根强痛、体不能动摇或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尻阴臑胻足皆痛、腹胀肠鸣、飧泄不化、足不收行、九窍不通、足胻肿若水胀”等症候有缓解作用。1. 练习前请充分热身。
2. 初学者盘坐时间不宜过久。
3. 动作尽量做到舒展大方、中正平和,方可最大限度地促使人体气血通畅,保持人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
4. 练习地点尽量找避风处,避免受凉感冒。
参考文献:
[1] 张明亮.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 高濂.遵生八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3] 董学玉,肖克之.二十四节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供稿:体育科学学院
“微微笑”信箱:tnuwei@163.com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所在单位、手机号码、投稿栏目(德承经典、智海探航、体健心怡、美韵悠扬、劳作匠心、丰收画卷、书海泛舟)等信息,图文、视频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