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昭:“成为”跨越千里的友谊桥梁

教育   2025-02-06 16:38   天津  

吃火锅、送祝福,感受家的温暖……这个春节,深目高鼻的叶昭受邀去中国朋友家过年,当她用流利的中文与长辈们交流时,这种跨越文化的温馨,可真是太动人了。

这位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女孩是天津师范大学的留学生,她时常用流利的中文讲述自己与中国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是她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天津师范大学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萌芽于家庭,成长于热爱


叶昭的故事始于她的家乡——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2004年出生的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

“自小就对中文充满好奇,父亲的故事让我对中国充满了向往。”叶昭说。她的父亲曾于2006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留学,这期间多次前往天津,结识了不少朋友。回国后,父亲常常向家人讲述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尤其对天津的风土人情赞不绝口,这些故事在叶昭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种子。

在父亲的影响下,叶昭对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时,她开始系统地学习中文,并参加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虽然比赛难度极大,叶昭依旧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对中文的热爱,获得了第一名。这次胜利让她坚定了继续学习中文的道路。

在选择大学时,叶昭对天津师范大学充满了向往。她从同学们的口中得知,天津师范大学不仅学术氛围浓厚,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她的中文老师也极力推荐她选择这所学校。

而在叶昭看来,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法和词汇,更重要的是了解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的汉语言文化专业正好满足了她对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2021年,叶昭踏上了前往天津的旅程,开始了她在天津师范大学的学习生活。初到中国,她感受到了巨大的文化差异,但也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好奇。


征途如虹,浩荡前行


刚到天津师范大学时,叶昭面临着语言和文化的双重挑战。虽然她的中文水平已经很高,但在日常生活中,她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天津人特有的问候方式——“您吃了么”,时常让她感到“困惑”。

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叶昭在老师的建议下,开始大胆地开口说中文,并积极参与各种比赛和活动。

她参加了“用英文讲中国故事”的比赛,虽然在第一次比赛中遭遇了失败,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在老师的鼓励下重振旗鼓,全身心地投入到下一届比赛的准备中。她每天反复练习,不断改进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在第五届“用英文讲中国故事”的比赛中,她成功走进决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

叶昭还加入了“‘洋主播’话天津”和“节气里的大美天津”等宣传类短视频的拍摄。在拍摄过程中,她有机会走出校园,去感受天津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她看到了天津的现代化发展,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除此之外,在天津师范大学的校园里,她也积极参与各类与中国文化、与文学相关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她的语言能力,也让她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叶昭从小就跟着父亲一起练习太极拳,15岁那年,喜爱看李小龙、成龙功夫片的她,又接触到了中国武术,从此叶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的武术是内外兼修。内止懦,外止暴;知耻勇,修止功。”叶昭说。在中国,叶昭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武术。每一次武术比赛时穿上的特定服装,都深深吸引着她弄清这神秘的“符号”到底是什么意思。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叶昭也受过不少伤。最严重的一次,她必须立即停止练习。于是她写下“停顿是为了更好的前进”的故事,这也是她参加“用英文讲中国故事”比赛的演讲内容之一。


在第23届汉语桥比赛期间,她同选手们一起参观了霍元甲纪念馆,因为平时都是通过电影来了解武术,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亲眼看到真正的武术家们是如何练习的。令叶昭尤为动容的是,因为视频拍摄需要,她和专业老师们一起练习武术,尽管她知道自己的动作并不标准,但他们仍然不断称赞她做得很好。

除了武术,叶昭还对中国古典舞蹈兴致颇丰。每一个动作都被精心设计,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存在的意义。她曾有幸参加了天津戏剧节,并与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进行了交流。当看到中国舞蹈《孔雀》时,她特别沉浸其中,感受到了世间万物的变化。


她坦言:“永远忘不了中国舞者曼妙的身姿,永远忘不了中国舞蹈表现出的张力。”伴随着音乐和灯光,仿佛跨越时空的对话,叶昭从舞者的肢体语言中,感受到了舞剧的魅力,也从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是美丽也是魅力。叶昭发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追求。无论是中国武术的恢宏大气,还是中国舞蹈的诗意优雅,都让她深深着迷。


传播文化之美,架起友谊之桥


“走出书本,亲身去体验和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叶昭鼓励大家参观名胜古迹,感受民俗活动。同时,她也提醒大家,不要只停留在古老的文化层面,而要关注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国家。

本科毕业后,叶昭计划继续攻读研究生,留在中国发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语言能力。她希望未来能从事与中文相关的职业,为中乌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让中文学习者不仅掌握语言,更深入体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视,为像叶昭这样的青年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都是文明古国,伟大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两国人民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叶昭表示,她想让更多的乌兹别克斯坦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中乌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采写:李章怡


投稿方式

“微微笑”信箱:tnuwei@163.com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所在单位、手机号码、投稿栏目(德承经典、智海探航、体健心怡、美韵悠扬、劳作匠心、丰收画卷、书海泛舟)等信息,图文、视频不限。


往期推荐

好书榜上榜著作!天津师大石洪波《“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国文明》


破五读书!师大人召集恳谈会聊了天津学这些事儿……

天津师范大学
大家好,我是师小薇~欢迎大家关注天津师范大学微信公众账号。我们将为您发布校园新闻资讯、提供相关贴心服务,让我们一起关注和见证师大的发展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