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买洗涤剂时,各种选择常常令人眼花缭乱。选什么样的洗涤剂才能洗得又干净又划算?漂白洗涤剂、加酶洗涤剂、洗衣粉还是洗衣液?
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有助于回答这些问题。
洗衣粉与洗衣液内含的活性元素,均属于表面活性剂这一化学类别,它们通常为带电或离子型分子,结构上兼具亲水与亲油特性,能有效结合油脂或污渍,并从织物表面剥离,使其悬浮于水中。随后,这些成分还会与空气作用,产生丰富的泡沫。
重要的是,溶解于水的金属盐类会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效能。举例来说,硬水中富含的钙离子与镁离子,易与表面活性剂发生反应,生成皂垢。为此,现代洗衣粉中常添加磷酸盐、软水剂及其他金属螯合剂,以预防皂垢的生成。然而,鉴于磷酸盐会促进淡水域藻类的过度繁殖,当前洗涤剂配方中其含量已大为减少。
此外,众多洗涤剂产品还包含荧光增白剂,这类化学物质能吸收紫外线,使衣物显得“更洁白”或“更鲜亮”。
虽然香精并非清洁过程中的必需品,但多数洗涤剂仍会加入,旨在为衣物增添一抹“清新”气息。另外,部分洗涤剂还融入了酶类成分。
洗衣粉中最关键的成分是防皂垢成分,不过其含量最高的成分却是盐,用以增加体积并防止结块,比如硫酸钠。另一种常用的盐是碳酸钠,能与油脂和污垢发生化学反应,使其易溶于水。
洗衣粉中还常包含过碳酸钠这类氧化剂,它是碳酸钠与过氧化氢结合形成的稳定化合物,遇水后会分解为氧气、水及碳酸钠,从而达到氧化漂白的效果,这也是洗衣液因以水为主要成分而不含过碳酸钠的原因所在。同时,洗衣粉中通常会加入漂白活化剂四乙酰乙二胺,它能够有效激活过碳酸钠,在常温环境下即可实现温和的漂白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过碳酸钠也是爆炸盐及洗衣机槽清洁剂的关键成分,对于去除果渍、血渍、油渍等顽固污渍具有显著效果,并兼具一定的杀菌功能。
从化学上来看,洗衣粉的优势在于成分可按需配制混合,并保持固体形态,你可以在洗衣粉中看到不同的颗粒。另外,洗衣粉中的香精不是必需成分,但的确会留下一种干净的感觉。
洗衣液里主要含有水,还包括碱盐、金属螯合剂、软水剂和表面活性剂。它们必须在瓶中形成稳定的体系,并在洗涤过程中协同起效。
根据是否携带电荷,洗衣液中的表面活性剂被划分为离子型与非离子型两大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其多为液态,故不太适合应用于洗衣粉中。它们能够有效促使油脂悬浮于水中,并阻止皂垢的生成。
一般而言,洗衣液中还会添加防腐剂,用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然而,与洗衣粉相比,洗衣液通常仅含有荧光增白剂,而不包含具有杀菌效果的过氧化物漂白剂。因此,若主要依赖洗衣液进行洗涤,洗衣机内部可能更易滋生霉菌,且衣物间的细菌交叉传播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近些年来,为了方便添加,商家将高浓度洗衣液封装在胶囊里,制成了洗衣凝珠。但用户在使用洗衣凝珠时,很难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用量。
洗涤剂中含有酶,作为一种天然蛋白质,酶能催化化学反应,加快反应速度,从而有效去除特定污渍。具体来说,脂肪酶专门分解脂肪,蛋白酶负责分解蛋白质,而淀粉酶和甘露聚糖酶则分别作用于淀粉和糖类。不过,酶的结构在高温下会遭到破坏,导致其失去活性。因此一般建议在 15-20 摄氏度的温水中使用含酶洗涤剂。
至于究竟该选洗衣液还是洗衣粉,多了解点化学,你也许就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洗涤剂。
<<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