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过心理学的人,能看到心理学上的疾病,这种“看到”是值得分析的。
一个未曾学过心理学的人,看不到心理学的问题,或者一个未曾学过抑郁症的人,不知道抑郁症是什么,他也无法去诊断抑郁症。
只有在内心已经建立了一种观察系统或者诊断标准的人,才能看到疾病。
这种“看到”到底是一种建构,还是一种真实存在,这是在后现代一直不清楚的问题。
我们究竟是有了这一套观察系统才看到了问题呢,还是问题本身就存在?
“服务”取代“治疗”
一个心理医师是一种服务的意识,还是一种权威的意识。差异巨大。
服务是指:我用所知道的心理学知识为你设身处地去思考。
好比《肖申克的救赎》里,主角是一个会计师,他不跟他的当事人讲会计学的知识,但是他利用自己的会计学知识为当事人避税。这就是服务。
在心理学上来讲,我们每一个心理咨询师,都不需要将好的心理学的知识、观念、方法告诉来访者。
一个简单的例子,你不知道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人的内心世界呈现的复杂性,不是科学所能解释的。
心理服务就是给人设定一些更useful而不是yes的生活方式。
在服务理念上,对当事人要做的是关怀。这不像过去强调中立原则,而是强调你是不是关怀你的当事人。你怎么让当事人感觉到来到你身边很舒服。
心理医生不再认为自己知道什么东西,而是以一种无知的态度去接触来访者。
后现代还有一个思维是,一定要把解决方式还给来访者,要让来访者自己找到一个和社会、自我、环境相适应的方法。
而心理学家不再强行指导其应该怎么做。
*内容略有删减,编辑、排版:东鱼西鱼
———END———
我们从2004年《心理访谈》第一期开播开始,整理出了李子勋老师在节目中的近300个心理咨询的视频。这既是300个鲜活的案例,也是300次心理咨询的观摩学习。
观摩大师做咨询,不管对于小白学习心理学,或者是新手技术学习,或许都会是有帮助的。
无论是儿童青少年领域、婚恋、原生家庭、职场发展、性教育、自我成长等,都有很多案例。
需要提到的是,这些访谈视频,是近20年前的内容。当然,心理学内容和技术完全不过时,案例访谈的形式,也更有利于学有所获。
我们组建了一个免费公益学习群,把这些视频都上传,分享给更多的伙伴。
最近开始更新儿童青少年领域的50多个咨询案例。
如果您感兴趣,转发本文就可以加入了。
转发后请添加下方图片二维码即可。
(请备注:公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