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心理学商业化20年,第三波创业浪潮正在来临吗?

文摘   2024-12-11 08:08   上海  

心理学商业化,一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话题。

本文内容,是我们结合自身经历、行业观察和思考,整理而成。
我们认为,国内心理学商业化发展,正在走向第三波创业浪潮。

01
考证培训
第一波创业浪潮,主要在2003年——2015年。
心理咨询师考证培训是主要业务,线下培训、门店经营,是典型的商业形式。
当然,心理咨询业务,很多机构也是有的,但是规模、影响都比较小。
心理咨询师课程培训的开展,在经营类别上,属于职业技能培训。
所以第一波浪潮中,有教育培训资质,是商业运营的重要前提。
简单来说,你想卖课,你的营业执照上,必须要有对应经营范围。
而这个资质的获得,成本是较高的。特别是几个一线城市。
当时,门户网站、热线电话、上门咨询,是客户来源的主要渠道。
每一家培训机构,都有一家对外展示的官方网站,方便客户搜集信息、电话咨询。
现在的心理学培训,线上课满天飞。
当时,人们对线上的接受度并不高。线下教室上课,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手机当时的主要功能,还是打电话、发短信。
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到的实体,是人们主要消费场景
当然,心理咨询师培训的主管单位是地方人社局,善于维护鉴定中心、人社局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能力。

02
追赶移动互联网
2015年前后,智能手机大范围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
智能手机,逐渐成为信息传播、商业交易的主要载体。
线上浏览信息、线上购物、线上付款,逐渐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商业效率,对线下门店的经营,带来了重大挑战。
加之2017年9月,心理咨询师考试突然取消。
多重因素叠加之下,传统心理学机构所遭遇的打击,几乎可以说是致命的。
尽管后来,这些机构普遍尝试转型,拥抱互联网。
但是,传统机构并没有追上移动互联网的浪潮。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大部分机构关停。
能持续经营到现在的,也普遍经营艰难、苦苦挣扎。

03
泼天的流量富贵
之后,借助于“互联网+”的浪潮,大量心理机构趁势崛起。线上学习、线上咨询逐渐被广泛接受。
因为较少涉及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证培训业务,新兴心理学机构,不再需要教育培训资质。
普遍成立的是信息科技公司、心理咨询公司
我们现在看到的:壹心理、Knowyourself、简单心理、武志红心理、糖心理等,大都在当时借势而起。
这是心理学商业化历史上,难得的一次“风口”。
同时,一些精神科医生背景的心理医疗机构,比如好心情、安肯心理的互联网医院模式,也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头部心理学机构,业务范围主要是:线上咨询平台、课程培训、线下咨询中心、心理科普、心理测评等。
泼天的流量富贵,它们经历了好几年。
第二波创业浪潮,塑造了心理学领域如今的商业生态。

04
流量为王
互联网心理学机构在快速崛起中,积累出了自己的“流量洼地”。
借助于快速积累的“流量洼地”,头部机构即使最近两年增长停滞,也依然可以“衣食无忧”。
由于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线上消费等领域的多年发展。
流量,几乎成为所有心理学机构,持续经营的关键要素。
以前的商业交易链条很长,顾客从开始了解——到最后付款,存在着大量中间环节,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
而如今,流量成交周期短、效率快、不受时间限制。商业交易可以在瞬间的几秒钟完成。
对于任何一家机构而言,如果只有产品,而缺乏流量,企业会快速消亡。
如果流量充沛,服务、产品的变现,几乎是轻而易举的。

05
成就与现实
总体来说,经历20多年的时间,国内心理学的商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心理学从冷门专业,逐渐热出圈;心理咨询师,从冷板凳职业,广受追捧。

普通人的心理健康意识逐渐崛起,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普遍加强。

更难得的是,学生心理健康,成为国家战略。

当然,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1)缺乏政策层面的法律、法规监管;行业自律道阻且长。(2)大部分心理学机构,似乎正在走向完全的市场化(求增长、求利润)。(3)心理健康服务的主题,仍然停留在“培训”、“考证”、“高价咨询费”。
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
在《改变:问题的形成和解决的原则》一书中,作者有一个观点是发人深省的:一个有问题的系统,不会从内部产生改变的条件,更不会产生改变自身规则的规则。

06
应用前期
而如今,我们迎来了人工智能时代
毫无疑问,心理学领域的第三波创业浪潮,非人工智能(AI)莫属。
人工智能和心理学、心理健康服务的结合,目前总体上处于应用前期。
应用前期,意味着技术还在发展、变革之中,意味着人们更多的是在展望其应用前景、探索其可能性,同样意味着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一些距离。
同样,因为是在应用前期,心理学的商业化发展,特别是在应用领域,具体形式将是难以预判的。
AI会把心理学、心理健康服务带去什么地方,目前没人知道。
但是,有些信息已经是非常明确,任何一个关注AI心理健康领域的人,都不应该错过:
1、人工智能,能替代人类心理咨询师吗?
大概率不能。人类治疗师,很大一部分在处理人类的情绪。
而人工智能目前在识别人类情绪上,存在很大困难,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做到。
英国玛丽女王大学的AI研究员Mike Cook表示,人工智能的情绪检测,在一般意义上是不可能的。尽管人类可以通过观察来判断他人的情绪,但这种能力远比看上去要复杂。
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教授桑德拉·沃赫特曾言,试图通过人工智能“读懂”人类的情绪,就好比“向一颗魔法八球寻求建议”。
如果人工智能无法读懂人类情绪,替代人类心理治疗师,就是不可能的。

2、如果不能替代,AI对于人类咨询师而言,意味着什么?
AI在搜集信息、识别信息、整理信息上,比人类高效非常多。
无论是在咨询前、咨询室内、咨询师的个案报告整理上,AI有可能成为人类咨询师,不可或缺的助手。
我们完全可以期待,AI会出现在咨询室内,从而更好的提升助人工作的效率,更好的帮助来访者。

3、对普通人而言,AI心理健康服务值得期待吗?
尽管AI无法替代人类咨询师,但是AI咨询师、AI疗愈师、AI治疗师,会大量出现。
人类咨询师的数量有限,需要心理健康服务的人群却很多
很多人会因为价格、可及性,没办法获得必要的服务。
AI咨询师,可以低成本覆盖大量人群。
同时,AI咨询师没有人类咨询师的专家、权威身份,会以更平等的身份帮助心理问题人群。
如果有一个AI疗愈师,可以记住你的喜好、你说过的话、了解你的性格,会以你偏好的方式和你对话、陪伴你。我想,也许没有人会不喜欢。

4、国内人工智能心理健康领域,有比较出圈的机构吗?
目前没有。
最近,各大科技公司的AI搜索、AI图片、AI视频正在加速出圈。
国内的文小言、Kimi、豆包、纳米搜索、通义千问,都是其中的典型。
但是,AI心理健康领域,还没有出圈的公司。
或许,正在野蛮发育,也未可知。
心言集团、心跃智能的媒体关注度,最近有所上升。

5、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领域,有哪些可以确定的应用前景?
1)人工智能+心理健康,会降低心理服务的成本,那些不愿意走进咨询室,又需要心理支持的人群,尝试AI心理服务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传统心理咨询服务,无法覆盖的人群,将会在AI的加持下,获得低成本、低门槛的心理健康服务。
2)人工智能,会大大提高心理健康领域“治未病”的能力,通过长期跟踪和监测,对于预防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表现出巨大应用前景。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
3)AI可以实现24小时心理服务,大幅减轻心理从业者的工作压力。
4)个性化、精细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将会在AI的帮助下,真正出现。

最后的话
凯文·凯利在《5000天后的世界》一书中曾经提到:无论哪种科技,能够解决多少问题,就有可能引发多少问题。而且,科技引发的经常是全新的、未知的、令人不安的问题,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不断发生。
我们丝毫不怀疑,随着AI的深入发展,心理问题会有新的演变和表现形式。
当然,心理学的商业化,同样会有新的发展和突破,甚至在某些具体领域是颠覆性的。
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这是东鱼西鱼的第125篇原创文章,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针对本篇文章的内容,我们计划组织一次线上交流会。时间安排定在12月14日晚上19:00——20:30。
会员伙伴可以免费参加,非会员伙伴9.9元。

(请备注:线上交流)

尽管内容创作不易,我们力争每一篇文章,都能够拓宽大家对于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心理学商业化的思考,也期待与每位伙伴多多交流。以后线上交流会,将会成为我们的常态。参与本次线上交流,请扫码加入。

东鱼西鱼的心理岛
点我关注,一起探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成长和心理学的商业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