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们说医生是“救死扶伤”,教师是“教书育人”。美国曾经在2005年做过一个大范围的调查,50%的心理咨询师承认,她(他)们所以选择从业,主要在于自我疗愈、自我拯救。国内没听说过这样的调查,但是我们认为比例很可能超过50%国内很多人,会通过学习心理学疗愈自己——也就是以学代治。学心理有机会治愈自己,但也可能是重复的、低水平的自我探索。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一部分人,会选择成为心理咨询师。她们可能会通过与来访者的问题碰撞,来觉察、解决自己的问题。也有些人,则会把自己隐藏在别人的问题里,从而逃避自己。血缘至上、武力至上、金钱至上,曾经是人类历史的三大主题。而如今,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经济至上、金钱至上的时期。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宣称,从业主要是为了挣钱。我们认识的一些咨询师,就曾经坦言:以前是为了帮助人,现在主要是为了收入。助人工作,只是获得收入的一个途径。
心理学圈也有个别所谓大咖,常年连续开课,费用起步都是2、3万,特别擅长培养忠粉,供养自己。
问题是,如果一门心思的只想挣钱,盲目服从于金钱欲望,结果只能是对来访者利益的漠视。甚至极少数咨询师,遇到有钱的来访者,会突破伦理限制,与来访者走入婚姻。无论你秉持何种流派,对于来访者而言,心理咨询师无疑都占据着优势地位。来访者走进咨询室,所要面对的是一个有着权威身份、专业素养的,心理世界的专家。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赋予了他(她)们优势地位、权威身份。她(他)们会向来访者灌输不当的认知、价值观,令来访者长期得不到有效支持,甚至是性侵来访者。有很多人,对于别人的人生故事、生活经历,似乎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对于满足好奇心,实在是过于友好的。咨询室的人生故事,远比现实生活更加真实、狗血、不可思议,甚至阴暗。窥探别人的人生故事,既能满足好奇心,又有机会施加帮助。带着这类动机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的人群,或许会有较高的职业满足感。在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中,自我实现是一个非常耀眼的人类品质。拥有自我实现特质的心理咨询师,不仅将职业收入视为谋生的路径,更是自我价值和使命的一种表达。尊重每一个来访者的独特性,以个性化的方式,创造性的解决来访者的问题。秉持自我实现动机的咨询师,几乎就是社会期待中的理想型了。我们是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小组,公众号内容主要涉及个人的所思所想、咨询师职业成长和心理学的商业化。
如果文字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和启发,是我们莫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