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多种激光器出口将受管制 | 激光快报

学术   2024-11-21 17:00   上海  

这里是聚焦于激光领域的“激光快报”专栏。

每一期都将分享全球最新、最重要、最热门的激光研发及应用领域的科研成果,同时助您迅速了解相关行业资讯、获奖情况及会议信息。简洁、高效、便捷,激光评论将陪伴您一起探索光芒四射的激光世界。
30期“激光快报”,欢迎您持续关注~

行业资讯

突发!多种激光器出口将受管制

11月15日下午,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密码局发布2024年第51号公告,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该清单自2024年12月1日起实施,涉及的激光器包含:

(1)工作波长500~600 nm、平均输出功率≥30 W的铜蒸气激光器;

(2)工作波长400~515 nm、平均输出功率≥40 W的氩离子激光器;

(3)具有以下任一特性,输出波长1000~1100 nm的掺钕激光器(非玻璃激光器):1.采用脉冲激发和Q-开关,其脉冲宽度≥1 ns,并具有以下任一特性:a.单横模输出,“平均输出功率”超过40 W;b.多横模输出,“平均输出功率”超过 50 W;2.倍频后,输出波长500~550 nm,倍频(新波长)“平均输出功率”超过40 W;

(4)工作波长300~800 nm,或平均输出功率超过1 W,或重复率超过1 kHz,或脉冲宽度小于100 ns的可调脉冲单模染料激光振荡器;

(5)工作波长300~800 nm,或平均输出功率超过30 W,或重复率超过1 kHz,或脉冲宽度小于100 ns的可调脉冲染料激光放大器和振荡器(说明:6A205.e 项不管制单模振荡器);

(6)工作波长9000~11000 nm、重复率超过250 Hz、平均输出功率超过500 W、脉冲宽度小于200 ns的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器。说明:6A205.g 项不管制诸如切割和焊接中应用的更高功率(通常为1~5 kW)工业用二氧化碳激光器,因为这类激光器采用的是连续波,或是脉冲宽度超过 200 ns 的脉冲;

(7)工作波长240~360 nm,或重复率超过250 Hz,或平均输出功率超过500 W的脉冲受激准分子激光器(氟化氙、氯化氙和氟化氪);

(8)输出波长为16 µm、重复率超过250 Hz的仲氢喇曼移相器;

(9)工作波长5000~6000 nm,或重复率超过250 Hz,或平均输出功率超过200 W,或脉冲宽度小于200 ns的脉冲一氧化碳激光器。说明:6A205.j 项不管制诸如切割和焊接中应用的更高功率(通常为1~5 kW)工业用一氧化碳激光器,因为这类激光器采用的是连续波,或是脉冲宽度超过 200 ns 的脉冲)。

来源:

http://www.mofcom.gov.cn/zwgk/zcfb/art/2024/art_a429e4686e0c4df39588431afbff4b83.html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皮埃尔·阿戈斯蒂尼受聘南开大学并成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11月3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名誉教授、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83岁的皮埃尔·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受聘为南开大学名誉教授,并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共同为“皮埃尔·阿戈斯蒂尼超快光学与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据悉,2023年,皮埃尔·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与物理学家费伦茨·克劳斯(Ferenc Krausz)和安妮·卢利尔(Anne L’Huillier)凭借“为研究物质中电子动力学而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片来源:南开大学)

来源:

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4/11/04/030064217.shtml

国家大科学装置“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启动建设

近日,据中国日报网报道,继中国科学院超快光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黄土科学重点实验室、时间基准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签约入驻西安科学园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建设启动仪式也顺利举行。据悉,西安科学园作为中国科学院在西部首个综合科学园区,被赋予了“双中心”核心区主引擎的使命,截至目前已落户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长短波授时系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三个大科学装置。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来源:

https://shx.chinadaily.com.cn/a/202411/06/WS672ae2cca310b59111da1e2c.html

军事新闻

日本10 kW级激光战车开始服役

近日,据Army Recognition报道,日本陆上自卫队近期展示了10 kW级高功率激光电子战车,并于即将投入使用,该激光系统由日本防卫采购局开发,旨在应对包括无人机(UAV)和低空导弹系统的空中威胁。据了解,该激光系统装备在卡车底盘,可以在各种地形提供灵活和快速的部署,10 kW的输出可在中近程距离内消灭目标,瞄准并破坏无人机和导弹的电子或物理组件。

(图片来源:日本国防部)

来源:

https://armyrecognition.com/news/army-news/army-news-2024/breaking-news-japans-groundbreaking-10kw-high-power-laser-weapon-truck-enters-service-with-japanese-army#google_vignette 

科研成果

高拓扑荷激光发射

拓扑缺陷在自然界的量子场和经典场中广泛存在,它们的相位绕行只能是整数,因而在微小扰动下仍具稳定性。过去的研究在周期性晶格中最多实现了q=±3的拓扑荷光束发射,而更高阶的拓扑荷发射需要不具晶格对称性的准晶体结构来实现。

针对该问题,芬兰阿尔托大学Grazia Salerno & Päivi Törmä团队探索了准晶体结构中的电磁场节点,设计了以高拓扑荷为特征的光发射模式。他们在准晶体中布置了损耗性的金属纳米粒子,这些粒子通过特定的群论设计确定的节点排布,能够在增益介质下产生高拓扑荷的光束。这种设计突破了二维布拉维晶格的局限,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多达±19的拓扑荷激光模式。研究不仅揭示了更高阶拓扑缺陷的独特性质,也为未来的平面全方位激光及拓扑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以“High topological charge lasing in quasicrystal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图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3952-5 

飞秒激光构建仿生蚁穴状次晶相态微结构,助力优化金属防腐蚀性

具有超疏水特性的金属表面在自清洁、防腐、减阻和防冰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潜在应用,因此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研究者们多年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金属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实现大多依赖于传统的二元协同设计思想,即首先在材料表面制作微/纳米结构,再采用低表面能的有机物进行修饰,但该种依靠粘附涂层的设计在实际腐蚀性环境(例如海水)中其化学耐久性等性能会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显著下降。

针对该技术瓶颈,沈阳金属研究所的马会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杨建军联合团队提出飞秒激光元素掺杂微纳结构(FLEM)与循环低温退火(RLA)相结合的方法,在金属铝合金表面构建了一种以次晶相态为主导的仿生蚁穴状结构(BAT),成功实现了高效稳定的自启动超疏水效果,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该金属样品即使在经历了长达2000 h的腐蚀性盐水浸泡后,其表面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超疏水性能,在经过强烈的电化学反应测试后,材料表面的超疏水特性也依然能够保持,实验测得的腐蚀电流更是低至10-12 A/cm2,较未加工样品表面的情况降低了5个数量级,此外这种自主性的超疏水金属表面还能承受住不同酸碱溶液浸泡、紫外辐射和冷冻循环等多种苛刻环境的挑战。研究成果为基于材料表面原子尺度调控的自主持久超疏水性能优化研究提供了参考,并以“Durable Organic Coating-Free Superhydrophobic Metal Surface by Paracrystalline State Formation”为题发表在了Advanced Materials期刊。

(图片来源:Advanced Materials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2850 

高性能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胶体量子点具有光谱可调谐、发光纯度高、成本低廉等优点,在激光领域备受关注,但其胶体量子点的独特物理性质使其作为光增益介质面临挑战,例如:胶体量子点具有多重带边简并,需要产生多个激子来实现粒子数反转,进入到光增益状态,但其中的量子限域效应会使得多激子相互作用显著增强,而多激子态通常会以非辐射俄歇复合的方式快速衰退,因此大幅缩短了光增益的寿命(通常在皮秒量级)。

针对该问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阳副教授、吴凯丰研究员团队开展了系列研究,制备了直径约7.8 nm、具有自发形成的渐变型壳层组分(ZnSe1-xSx)的高品质蓝光ZnSe/ZnS核壳量子点,其“光滑”的限域势阱有助于抑制非辐射俄歇复合,从而延长双激子寿命和增益寿命;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该量子点具有接近1 ns的双激子光增益寿命;此外,通过采用飞秒激光和纳秒激光泵浦量子点溶液,均实现了低阈值的蓝光放大自发辐射,并具有较高的增益系数(约53/cm),在纳秒准连续光泵浦下,该量子点溶液在经典的Littrow激光腔中还成功实现了激光输出,输出的激光具有阈值低、方向性好、线宽窄、可连续调节、高相干性好、高偏振度等优势。研究结果为光流体学、生物成像和诊断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相关成果以“Blue lasers using low-toxicity colloidal quantum dots”为题发表在了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

(图片来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4-01812-0

专栏编辑 | 赖寿强 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辑 | 邹晓旭

END

报道激光物理、技术及应用最新进展
邀请主编、作者、编辑以及您来评论
如需转载   请直接留言
商务合作请联系
季先生 18018304797(微信手机同号)

扫描

微信矩阵

了解更多精彩

中国激光杂志社

爱光学

光电汇

激光评论
中国激光杂志社激光领域官方公众号,关注激光物理、技术及应用的最新进展,有报道,有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