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中秋的三大原因,知道两个您已是高人!

文摘   2024-09-16 08:32   湖北  

楚楚辞典“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甲辰杂俎

 过中秋的三大原因  

“床前冷瑟瑟,未闻地上热。举首望萤火,低头背马哲。”
中秋之夜是月圆之夜,寓意万家团圆。
关于中秋,历朝历代有不少文人骚客歌颂吟哦,倾情投入。最著名的,公认是苏东坡那首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头,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结尾的《水调歌头》。

话说,古人为什么那么重视团圆团聚呢?

除了众所周知的思念嫦娥姐姐,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答曰一:皆因为团聚不易,团圆很难!

一、交通极不发达,悲剧频频上演

古代通讯、交通不发达,寄一封书信,有时候要好几个月才能送达,所以称“家书抵万金”;“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几百里的路,往往要走十几天、几十天,且路途充满凶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逢佳节倍思亲”,实在是无奈之举。

被誉为神童、14岁写出《滕王阁序》的王勃不就是从交趾返回途中被南海的巨浪吞没,殒命时仅有26岁吗?

北宋文学泰斗苏轼自成年起就在做官和受贬的路上奔走。有人计算他走过的路,加起来在5万公里以上,相当于红军的5个“长征”,总计有78个月即六年半时间在路上。难怪他要仰天叹息:“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青鸟虽殷勤,也须有桂树。若能伴姮娥,愿做小玉兔。
虽然一生都在行走,但比起病死于上任途中的范仲淹无疑是幸运的。

皇祐四年(1052)正月,仁宗帝调范仲淹知颍州(今安徽)。64岁的范仲淹扶疾上任,于五月二十日(6月19日 )病逝于徐州客栈。

从正月下旬到五月中旬,从汴梁到颖州,这到底是咋个在走?难道老范坐的是蜗牛车吗?还是说跟范蠡送西施、禄东赞送文成公主一样——“有情况”?

吐蕃史书《吐蕃纪年》中有文成公主和禄东赞私通生子的记载,但没有给出任何证据或细节。从长安到吐蕃相距万里,重重冰山阻隔,两年的跋山涉水,中途发生点把绯闻情有可原。

可范蠡送西施,从杭州到苏州,总共才多大点距离,也要走两年多吗?那越王勾践日夜思念报仇,急得跟猴似的,能熬得过这么长时间?

可《吴地记》却说得跟真的一样:嘉兴县南100里处有“语儿亭”,范蠡送西施赴吴途中与其私通,“三年始达吴,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岁能语,因名语儿亭。”

天哪!真要发生这种事情,那还不如直接携西施同泛五湖而去,还回会稽个鸟?

这种离谱无边的事情,亏江浙的文人们也好意思编出来。

据称当年苏轼从海南返回汴梁,耗时约为3个多月。

相比之下,明朝时海瑞却费时10个多月,且路途上饱经波折。先是少夫人难产,在从南京返回老家的路上离世,老年得子没能保住;再是皇帝爷嘉靖驾崩,令海瑞悲伤不已,数次哭昏于途。

怒斥秦桧的胡铨(澹庵)被贬海南十年,他返回临安耗时多久史书未予记载,只说他经历了琼州海峡的滔天巨浪后大彻大悟。回到京城当晚,在同僚举行的K歌晚宴上竟然对一位歌伎动情,以致于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朱熹专门写了一首四言绝句自警:

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

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小蛮楚柳腰,谢娘含秋波;樊素樱桃口,黎倩有酒窝。
从此,中国艳情文学史上诞生了“梨涡文学”这一分支,用俺山东的土话说,就是“酒窝文学”。

相比死于从雷州至横州任上的秦观以及死于徐州的范仲淹,苏轼、胡铨、海瑞都算是幸运者。命运甚惨者,《三言二拍》里的蔡武算一个,《西游记》里唐僧老爸陈光蕊算一个。

水贼刘洪杀害状元陈光蕊,霸占其妻18年,冒任江州刺史18年。一个省部级官员被胸无点墨的歹人冒充近20年之久无人知晓,这种官场……想想就要醉了。

无独有偶。唐僧老爹的故事在清朝康熙八年再度上演,这一次版本升级,据说除郭世纯年轻貌美的妻子柳氏和怀中嗷嗷待哺的婴儿之外,与之同行的60多名随从尽数遇害,随后强盗头子就拿着郭世纯的任命书大摇大摆赴任了。

让姜文火遍全国的电影《让子弹飞》,据说其灵感即源于郭世纯事件。

相比之下,发生于元朝至正年间的“《芙蓉屏》奇案”中被水贼沉江未死、侥幸脱身的崔英就幸运多了,因为它以悲剧启幕、最终的结局皆大欢喜。

路途如此凶险,令人不寒而栗,难怪李白要说“行路难,难于上青天”了!

家徒已四壁,破布补裤裆。无缘见嫦娥,但能伴吴刚。

二、崇拜光明:月亮走,我也走

又话说:古人到底为啥子如此重视中秋团圆呢?

答曰二:源于古人对光明的追求。

太阳一日一出,月亮一月一圆,凭什么八月十五中秋之月倍受恩宠?

天文学家郭守敬算过了,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大、最圆、最亮。

管辂说:人们崇拜月亮,特别是一轮满月,源于对光、对光明的渴求与热爱。

除了通讯交通不发达,古代能源特别燃料资源匮乏,也是重要的特征之一。

在石油尚未大规模发掘、电能尚未开发利用之前,古人的漫漫长夜很不好过。

蜡烛、灯油是富贵人家的常用物件,却是寻常人家的奢侈品。

如此一来,明亮皎洁的月光成了不少夜下干活读书人的天然馈赠。

读者朋友对匡衡凿壁、孙康映雪、车胤囊萤的传说耳熟能详;其实,还有一个江泌追月的故事,也挺感人。

南齐学者江泌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靠制作木屐为业,夜里借着月光读书。

月亮西斜,光线被房顶挡住了,江泌就拿着书卷爬到房顶,追随月光读书。

因为疲倦打瞌睡,江泌竟从屋顶上摔了下来,幸好房子不高,地上有草垛。江泌活动一下筋骨,爬到房顶上继续读书。(出自《南史·江泌传》)

与江泌追月读书对应的,是明朝李东阳的追日读书。

因为家穷,冬天生不起火炉,李东阳看书写字时冷得受不了,就跑到屋外太阳底下去看书写字。阳光移动,人也跟着移动。(出自明焦竑《玉堂丛语》卷八)

三、珍惜当下,常回家看看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想男朋友了,拿起手机就可以视频;懒得路途奔波,买盒月饼顺丰回去,父母亲第二天就能收到。

想要摆脱城市的喧噪、感受乡村熟悉的泥土味道,坐不了飞机可以高铁,路途在200公里以内的,开小车不堵车3-4小时也就到了。

你看看中秋的武汉长沙,再想想春节时候的北京上海,街道上冷冷清清——

爸爸妈妈去哪儿了?

答曰:要么是已经回到乡下,要么在去往乡下的路上,要么正躺在沙发上收看中秋春晚,听李春波和陈红演唱那动情的“一封家书”和“常回家看看”……

知足吧,您嘞!

溪水潺潺流,碧树映莲荷。羊宝咩咩叫:学习好快活!

楚楚辞典


匡衡凿壁

匡衡(生卒不详),西汉时东海郡承县人,世代务农,匡衡发誓通过苦读来改变命运。因为白天大部分时间要干活,晚上想读书又没有蜡烛。邻居家有烛光,但照不到匡家。匡衡就在邻居家的院墙上凿了个小小的洞口,透过微弱的烛光读书。这就是成语“凿壁偷光”的由来。承县大户文不识家中非常富有,藏书很多。匡衡提出到他帮工不要报酬,条件是休息时能在他家读书。“只求能读遍您所有的书。”文不识为他的刻苦精神感动,就将自己的书免费借给匡衡阅读。匡衡发愤苦读,终于学有所成。匡衡讲《诗》的名气受到身为太子的刘奭(元帝)的推崇。刘奭继位后,匡衡官运亨通,从郎中一直做到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御史大夫。建昭三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出自《汉书·匡衡传》)

车胤“囊萤”

史书称车胤( 333—401)和吴隐以寒素博学闻名朝野。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寒,夏天的时候家中没油点灯,就去野外捕捉了一些萤火虫回来,装在用薄薄的白纱布缝制的袋子里照明,夤夜苦读。南平的太守王胡之以知人闻名,见到童年时候的车胤,看他刻苦攻读、踌躇满志的样子,就对他的父亲车育说:“这小子将来一定能光耀足下的门户,应该鼓励他好好读书、学有专攻啊!”年轻时候的车胤风度翩翩,姿容美妙。桓温担任荆州刺史,起用车胤担任从事。车胤博闻强识,非常健谈,深得桓温赏识,很快由主簿迁为别驾、征西长史。当时谢安在朝中掌权,有学问的名士很受欢迎。每逢朝中集会,谢安就摆设筵席恭候车胤。若车胤不到,众人都会觉得遗憾:“没有车公不热闹,少了很多快乐啊。”(出自《晋书·车胤传》)

天上云追月,地上风吹柳。有钱人上人,没钱不如狗。
刘绮燃荻

南梁彭城人刘绮(生卒不详)早年丧父,家里贫穷,没有钱购买灯烛,经常购买便宜的荻草按一定尺寸折断,夜里点燃后照明读书。梁元帝萧绎最初出任会稽太守,仔细挑选僚属,刘绮因有才华,被任命为湘东国的常侍兼任记室,掌管章奏文书工作,很受礼遇。(参考出处: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孙康映雪

《晋书》中并没有专门的《孙康传》。孙康(生卒不详)的事迹,最早见载于《南史·范云传》(列传第四十七)中关于他儿子孙伯翳的介绍:“孙伯翳,太原人,晋秘书监盛之玄孙。曾祖放,晋国子博士、长沙太守。父康,起部郎,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伯翳位终骠骑鄱阳王参军事。”虽然只有一小段文字,传达的信息量还是蛮大的。从中可以得知孙康的籍贯、家世和品格。这段文字中并没有提及孙康的父亲,估计因为家道中落,才导致孙康因家贫买不起灯油,而要在寒风呼啸的夜晚,跑到屋外雪地里去“映雪”读书。虽然文字简略,但一句“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已大致描摹出孙康的文学形象。后来的《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以及明代的《尚友录》等记载,大多脱胎于此。所谓“清介,交游不杂”,意思是为人清正耿直,只与志趣相投的人交往。(出自《南史·范云传》附传)

状元最倜傥,刺史高万丈。一旦遇水贼,小命丢光光。

相关锻接:

独家:中秋节曝出惊天绯闻

中秋,妻子凿墙偷看一整夜,将我仨的秘密一览无余

赴湖北上任,在黄冈惨遭灭门,少女被强奸!

江州数以千计的大小官员都是傻B?


欢迎关注“楚楚动人网”微信公众号,共同分享国学经典和美女故事。本微信平台所用图片部分取自网络,由于技术原因未标明出处,谨向原创作者致敬。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微信号:ccdrnet


楚楚动人网
袅袅如天籁之音,姗姗如仙人来迟,汨汨如终北神泉。最经典的国学故事、最绮丽的美女传说,我们娓娓道来。
 最新文章